应用电控配产技术控制无效循环

2018-06-19 01:43左立娜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
石油石化节能 2018年5期
关键词:层位含水电控

左立娜(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

大庆长垣南部油田主要发育二三类薄差油层,经过多年的水驱开发,呈多层交互式高含水分布,层间矛盾与平面矛盾突出,油井控水难度大,无效循环严重。常规堵水虽然能够实现高含水层的封堵[1],但是调整时需要起管柱作业,另外在堵掉高含水层的同时也堵掉了主产液层,导致全井产量下降,如何实现“堵而不死”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研究并应用电控配产技术,对油井端进行电控分层及合理调整,从而减缓层间及平面矛盾,抑制高渗透高含水层产出,释放低含水低渗层,控制无效水循环的同时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2]。

1 电控配产技术原理

电控配产技术主要是依靠过电缆封隔器分隔油层,采用电控配产器实现分层配产[3]。通过地面上位机控制井下的电控配产器的电动机正反转,从而控制相应层位阀门的开闭,实现对应的生产层段通道的开关,具体结构见图1。

图1 电控配产管柱示意图

电控分层配产系统采用“单工控机—多下位机”通信模式,控制信号传输采用单芯编码通信。系统主要由便携式计算机、地面供电/控制器(工控机)、井下仪器3部分组成。便携式计算机主要实现人机对话和数据维护的功能,作为控制终端,将操作指令通过USB总线发送给地面工控机;工控机具有两项功能,一方面控制井下仪器的供电电压,另一方面作为通信协议的转换器,将计算机传来的指令,调制成脉冲序列,发送到单芯电缆上,或者将单芯电缆上的脉冲序列转换成数据包传回计算机。井下仪器负责指令的接收、数据采集与发送,以及控制电动机正反转,从而实现阀门开闭。通过电控分层配产技术实现了各层段在生产条件下的准确找水,并可以测试调节每个产出层压力和水量,为控制高含水井含水及高含水关井重新恢复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为进一步减少油、水井间无效水循环,降低开发成本,缓解层间矛盾,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提供了新的途径[4]。

2 应用电控配产技术进行井组调整

以往油井端主要是笼统采出,因此只能重点对水井端进行调整,电控配产技术成熟应用以后,能够以井组为单位,首先对油井进行分层调整,然后水井端进行相应调整,最终实现井组整体调整[5]。

2.1 油井端分层调整

试验以1#油井为中心,周围连通4口水井,油井端应用电控配产技术细分成4个层(表1)。下井后首先进行各层位的开关组合试验,摸清楚4个层位生产状态。初步确定了1#层和3#层是高含水层位,小层压力相对较低,2#层和4#为相对低含水层,小层压力相对较高。对于含水高、压力低的层采取措施来提高注水强度,恢复地层压力;对于含水低、压力高的层采取措施来放大生产压差提液,降低地层压力;对于含水高、压力低的层通过采取措施或缩小生产压差控液,恢复地层压力。通过油井分层配产技术对1#层、3#层2个高含水层位进行控制,释放2#层和4#层2个相对较低的产出层,具体见表2。

表1 1#油井电控配产层位

表2 1#油井分层调控测试数据

2.2 水井端对应调整

根据1#油井与周围4口水井的连通及对应卡段关系(图2)可以看出,4#水井和 3#水井主要对该油井的1#层供液,1#水井和2#水井对该油井的4个层位都供液,针对这种情况,相应的降低4#水井和3#水井对该油井1#层的供液能力,控制无效水循环,1#水井和2#水井采取精细细分措施,对1#油井的2#层和4#层进行精细注水,提高这2个层段的动用厚度,进一步提高开采程度[6]。

图2 井组栅状图

3 实施效果

3.1 水井吸水剖面得以改善

与油井主要连通的1#和2#水井进行细分后,对比2口水井的同位素资料,与油井2#层和4#层连通的水井细分层段吸层数和吸水量都得到了提高。以2#水井为例,措施后对应油井打开层段的吸水层数增加了2个,水量增加了9.1 m3,与1#层连通的吸水小层减少了1个,水量降低4.8 m3,全井实注水量减少了6.1 m3,具体见表3、表4。

表3 2#水井井细分及方案调整情况统计

表4 2#水井措施前后同位素资料对比

3.2 电控配产油井生产状况

1#油井措施后日产液下降10.3 t,日产油上升0.4 t,含水下降3.18%,流压下降2.7 MPa,具体见表5。

表5 1#油井措施前后生产数据对比

3.3 周围连通油井产量增加

与3#水井和4#水井连通的的其它油井中有2口井平均日产液上升6.8 t,平均日产油上升0.4 t,流压上升0.43 MPa,分析周围与其连通的水井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对1口井进行环空资料测试,与以往环空测试结果对比发现SII和SIII组有2个低含水层得到释放,分析是由于1#油井对SII和SIII组控水,致使水井水量向其它连通油井扩散,使与其连通的其它油井薄差油层得以释放[7]。

截止到目前,累计应用电控配产技术进行调整30个井组,通过现场测试电控配产器开关动作灵活可靠,采样数据直观可视,调整层位方便快捷,井组累计增油0.58×104t,平均单井日降液31.4 m3,综合含水下降了2.43个百分点,累计控液27.38×104t,达到了释放低压层、减缓层间和平面矛盾、控制无效水循环的预期效果。

4 结论

1)油井电控配产技术可以实现地面直观动态找堵水、调控层的连续调节及生产条件下的分层实时测压,应用这一技术能够控制油井高压高含水层产出,释放低压低含水层,在降低含水及提高采收率的同时控制无效水循环,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2)油井端进行分层配产及调控后,水井端应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能够使注水更具有针对性,促进吸水剖面的改善,达到注好水、注准水的目的。

3)电控配产技术的成熟应用,实现了油水井组的整体调整、均匀动用,有利于提高动用程度。

4)目前油水井对应调整方法仍停留在现场试验阶段,缺乏完善配套的理论支持,日后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理论研究上,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技术的完善升级。

[1]冯丽珍,曲顺才.油田低效循环综合治理方法研究[J].石油石化节能,2011,1(3):35-37.

[2]单翀.北二西水驱治理注采无效循环的做法及认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3):62-63.

[3]李海波.压电控制开关找堵水工艺在低效产水井的应用[J].石油石化节能,2012(1):22-24.

[4]蒋越,蒋福江.油藏工程特高含水阶段节能方法探讨与实践[J]. 石油石化节能,2013(5):52-53.

[5]孟庆江,周博雅,孟宪国.喇嘛甸油田生产节能降耗措施实践[J].石油石化节能,2013(8):48-49.

[6]姜艳莲.喇9-232井区层内控水节能挖潜试验[J].石油石化节能,2013(7):9-10.

[7]付亚荣,翟胜强,付森,等.牙刷状油藏分层开采的增产节能双赢工艺[J]. 石油石化节能,2015(3):8-9.

大庆炼化球罐

猜你喜欢
层位含水电控
基于样本选取和多种质控的地震层位智能拾取
镇北油田某油藏延长低含水采油期技术研究
含水乙醇催化制氢催化剂研究
涡北煤矿综采放顶煤运输巷层位布置的探讨分析
复杂孔隙结构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新方法
卡拉麦里山前石炭系火山岩序列层位归属及分布研究
ECAS空气悬架电控系统介绍
东风雪铁龙C5各电控系统电路图解析(九)——ESP电控系统上篇
电控发动机点火控制系统的原理与诊断
顶板走向高抽巷层位布置的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