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的十面埋伏和八面玲珑

2018-06-20 10:47
记者观察 2018年13期
关键词:听证会扎克伯格

4月10日、11日,美国Facebook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连续两天就用户信息遭“窃用”事件出席国会听证会。连续两天累计10个小时,在近百位古板严肃的美国参众两院议员的轮番盘问下,33岁的互联网头号明星马克·扎克伯格像个“犯错的孩子”,“抱歉”和“责任”成为了他发言中最高频的词汇。

事实上,2006年以来扎克伯格一直在为Facebook的错误道歉。每当问题比较严重,扎克伯格就会发布道歉信,承诺升级网站的设置工具,但如何保护用户数据隐私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

这场规模难得一见的听证会,扎克伯格显然针对十面埋伏做了充足的准备。第一场听证会结束,Facebook在经历连续几周的下跌之后,投资者股价上涨4.5%。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或者也可以说,扎克伯格这次“八面玲珑”的公关,又成功了。

Facebook的生死大考

3月份,Facebook被曝出有超过5000万用户信息数据被一家名为“剑桥分析”的公司泄露。随后Facebook主动证实,这一数字已经上升至8700万,剑桥分析将这些数据用于政治数据挖掘。

除了侵犯用户隐私,Facebook上还充斥着大量的假新闻和仇恨言论。美国媒体甚至表示,这一事件影响到了美国的总统大选。

Facebook在全世界拥有超过20亿用户,每天有超过14亿人登陆使用,这个数字是美国人口总数的4倍。所以,“隐私泄露”事件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

在美国,国会召集企业界人士开听证会是常见的事情。以往,烟草、汽车、化工、制药这些行业的巨头都曾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叫到华盛顿。

但像这次Facebook听证会这么大的规模,还不常见。不过听证会的形式也非常固定——每个议员有5分钟的提问时间。如此短时间的提问,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大家都纠结于表面的东西,无法深入到实质的内容。参加听证会的议员里,不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昏庸老人,但还是有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质询。而对扎克伯格来说,这可能是他接受过的有史以来最长的“采访”。

Facebook是一家科技公司,不是媒体公司

当被问及“Facebook是一家媒体公司吗?”扎克伯格回答说,虽然Facebook制作内容,也托管内容,但它不是一家媒体公司。他说:“我认为,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因为我们从事的主要事情是:招募工程师,编写代码,为其他人打造产品和服务。”

虽然扎克伯格不承认Facebook是一家媒体公司,但他表示,愿意为其平台上发布的内容负责。他说:“我们确实通过付费形式制作内容,我们也开发企业软件,还建造飞机帮助人们保持连通性,但我不认为我们是一家航空公司。”

扎克伯格:考虑起诉科根或者剑桥分析

在被问到是否会起诉科根或者剑桥分析时,扎克伯格表示,公司正在考虑这一可能。Facebook在2015年发现了这个违反Facebook用户条款的行为,但并没有告知公众。而是要求涉事各方删除收集来的数据。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初这些数据并没有完全被删除。数据泄露事件发生后,扎克伯格表示,“这打破了科根、剑桥分析和Facebook之间的信任,同时也打破了Facebook和向我们提供数据的用户之间的信任。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Facebook是否为两起重要活动充当了工具?

有人猜测Facebook参与了两起重要活动,并授予特别的权利以便允许广告主投放大量的广告。扎克伯格表示,事实并非如此。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期间,相关的广告数量是多了一些,但这只是竞争策略的差异所形成的结果。

而当议员问扎克伯格,“Facebook与俄罗斯政府和情报机构共享了哪些数据”时,扎克伯格予以了否认,他表示,“没有向俄罗斯政府提供数

据”。他表示,Facebook每年都会发布一份透明性报告,详细回答政府提出的有关全球信息的问题,而Facebook并没有在俄罗斯存储任何数据。

是所有人都能使用搜集的数据么?扎克伯格表示要因人而异

有议员问扎克伯格,当科根出售Facebook数据时,他是否违反了Facebook的政策规定?扎克伯格回答“是的”。

有议员问扎克伯格,当奥巴马应用搜集数据时,他们是否违反了Facebook的政策规定?扎克伯格的回答是“没有”。

在听证会上,有多个参议员向扎克伯格提出,是否会考虑推出免广告的付费版本Facebook。参议员要求免广告付费版服务,无非是不想让Facebook收集用户数据做广告。扎克伯格在回答中肯定了不会取消免费版本,但却同时表示,付费版本“值得考虑”。

Facebook未来可能有付费版

Facebook一直以来被人怀疑监听用户通话(甚至日常对话),来推送广告。民主党参议员加利·彼得斯提问道:“你就说‘是’还是‘不是’:Facebook是不是通过移动设备获取用户的声音记录,用来丰富用户个人资料?”扎克伯格斩钉截铁地说:“不是。”

扎克伯格:我们不监听用户

虽然很多科技界人士熟悉Facebook的业务模式,但有一个普遍错误的认识,就是该公司搜集用户信息,然后将它们出售给广告商。对此扎克伯格坚决否认,“有一种非常普遍的误解,我们把数据卖给广告商,但情况并非如此。我们允许广告商告诉我们他们想接触(哪些用户),然后由我们来放广告。所以,如果一个广告商来找我们并且说,‘我是一家滑雪用品店,我想卖滑雪板给女人’,然后我们可能会有一些感觉,因为人们分享滑雪相关的内容,或者说他们对此感兴趣。他们分享他们是否是女人,然后我们可以向正确的人展示广告,而数据不会转手,不会给广告商。这是我们的工作模式的一个非常基本的部分,也是经常被误解的部分。”

Facebook从未向广告商出售数据

在听证会上,有参议员问道,“Facebook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这次参议员质问Facebook是否垄断的力度前所未有。扎克伯格表示,Twitter在部分功能上和Facebook有重合,而对谷歌和微软等巨头一笔带过。

Facebook是否存在“垄断”情况?

当被问及是否有Facebook员工在2016年大选期间卷入剑桥分析公司的工作时,扎克伯格表示不清楚,但他表示:“我知道我们在销售支持方面确实帮助了特朗普竞选团队,就像我们帮助其他所有的竞选团队一样。”

扎克伯克向参议员们确认,负责“通俄门”调查的特别检察官穆勒团队已经就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的问题问询过Facebook员工,但他自己没有被问询过,“我想澄清一点,我不确定我们是否收到了传票,我知道我们在配合他们的工作。”扎克伯格还表示,防止外国机构干预美国选举是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他再次对2016年发生的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的事情表示遗憾,“我运营公司最大的遗憾之一就是我们在2016年对俄罗斯的信息操作发现得太慢”。

扎克伯格最大的遗憾:处理通俄门太慢

数据监管提上议程,互联网游戏规则会否生变?

许多年来,全球各地的互联网用户一直与大型科技公司进行一项浮士德式的交易:上交个人数据,获取服务。

无论是谷歌、Facebook,还是百度、今日头条、腾讯广点通、微信广告,均是追踪用户数据进行“精准营销”,这一商业模式也是为什么今天数据成为互联网时代的金矿的原因。而大家心知肚明的是,从新技术带来的商业模式到隐私泄露、数据滥用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其间存有巨大的灰色地带。这样的赚钱方式天然包含了某种程度的道德风险。

但很显然,通过收集、分析用户数据,为广告主提供精准推送,创造利润,这一商业模式作为一众科技巨头赖以生存的基础,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

就这场听证会来看,扎克伯格并不希望指向严厉管控的立法监管真的产生。正如他对欧盟即将于5月25日生效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态度一样:原则上支持,但细节很重要。换句话说,即使美国实施类似的保护条例,扎克伯格至少希望它不会冲击Facebook的广告商业模式。

这桩数据泄露丑闻能否成为个人信息安全的转折点,扎克伯格又愿意从中汲取多少教训,目前尚难做出定论,但显而易见,Facebook的赚钱方式料将不会发生改变。

在国内,同样的商业模式方兴未艾。去年,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回答关于“隐私”与“数据投入”问题时曾表示,“中国的消费者在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很多时候是愿意以一定的个人数据授权使用,去换取更加便捷的服务。”这一言论引起了轩然大波。

然而现实却是,中国用户的隐私经常被泄露,甚至是在中国市场,互联网数据泄露所引发的关注度,显然要小得多。这也是支撑李彦宏立论的基础。

那么,将来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有没有可能转变为严格禁止商业公司收集、使用用户数据呢?并非没有这个可能,但前景渺茫。这需要民意、技术、立法机构多方博弈。而且很可能科技树不会朝这个方向生长。

比如Facebook公司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提出,那些不希望个人信息被用于广告推送的脸书用户可能需要为数据保护措施付费。这个说法看似很傲慢,但也很现实,科技公司毕竟不是慈善机构。还有,开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时,数据是必不可缺的工具,在全方位竞争的前提下,没有国家会自缚手脚。

所以,当前讨论的框架仍然是,在允许科技公司吃数据饭的前提下,如何有效保护个人数据,避免泄露与滥用。收集数据可以,但要给用户充分的知情权、自主权,严格界定收集范围和用途,更要明确“谁收集谁保护”的原则。

可以看到的改变是,扎克伯格对Facebook这样的平台型科技公司的性质与责任的认识。用他的话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涉及面更广的理念转变”“我们需要采取更积极主动的措施,并具有更大的责任观”“仅仅打造工具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确保它们被很好地使用。”

扎克伯格还提出了几项关于隐私保护的原则:第一,要有一套简单实用的方法来解释科技公司用数据做什么;第二,让用户完全掌控自己的数据;第三,不断创新,在创新和滥用之间找到平衡,来应对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发展。

沉睡多年的数据权利正在觉醒,既体现在觉醒用户规模的扩大,更体现在立法机构的跟进。在世界范围内,即将于5月25日生效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被视为一部标杆性的立法。GDPR对于数据收集、使用、保存的整个链条做了详尽而严格的规定,要求数据控制者必须在个人数据泄露24小时内向监管机构报告,否则就会被处罚。

而在中国,2017年3月15日通过的《民法总则》明确将个人信息权纳入民法基本法的范畴,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也于2018年5月1日开始实施。

通俗地说,数据权利保护就是把“裸奔”已久的数据关进“笼子”,把“笼子”的钥匙还给用户。

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听证会扎克伯格
我的爸爸叫焦尼
冬天的画稿
“我”来了
扎克伯格赴欧洲议会道歉
小刺猬的水果梦
充分尊重民意,就是成功的听证会
醒世图
怪圈
“羞答答”的听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