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山,朋友的山

2018-06-20 00:49郭旭亚
就业与保障 2018年6期
关键词:夫君真迹石刻

文图 郭旭亚

鼓山屴崱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喜欢邀请朋友一同登鼓山。别后,每每在电话两头聊起福州,朋友们不约而同,都把福州的鼓山叫做“朋友山”。

1987年, 第一次同朋友H登鼓山,是我们分别九年后的重逢。

我俩从鼓山脚下,拾级而上。快到白云峰,伫足歇息在“欲罢不能”的石刻前。H调侃说:“国门未开,古人纯粹东方心理,故难为。”我笑了,朋友还是老样子。

到了白云峰,我为H引见了“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的涌泉寺、“似洞非洞,谷中谷”的灵源洞,还有“尘缘未尽,喝水倒流”的喝水岩。环顾灵源洞这方天地:悬崖峭壁,深涧邃壑,古树蔽日,苔痕苍幽,摩崖石刻如云密布。蹴鳌桥畔,宋人蔡襄的“忘归石”,掷地有声,浑厚巍然。H突然问我:“看过《天光云影》吗?书是这里写出来的。”我笑了,不知道这本书。

顺山崖迂曲小径,奇岩壁立的石门附近,有宋人朱熹真迹石刻。朋友上山,必定引见。我告诉H,此处朱熹真迹“淳熙丁未,晦翁来谒鼓山嗣公,游灵源,遂登水云亭,有怀四川直侍郎……”与鼓山绝顶峰朱熹的真迹石刻——“天风海涛”,有一段历史呼应。我细细描述了朱熹访友不遇,刻石寄怀。数年后,朋友登临石刻,感慨赋诗。后来就有了朱熹取其诗意,勒石于鼓山之巅的古人交友故事。H肃然。

第二次同H登鼓山,时隔五年。

H从单位辞职,满怀失落来福州。夫君一句话,让H动容——“不惑之年,当断即断,不用沮丧。有什么难处,还有朋友嘛。”

第二天,我们三人同道登鼓山白云洞。

白云洞在鼓山凤池峰。古人云:“白云洞之奇不在洞而在径。”其径不像白云峰涌泉寺的山道,循鼓山山脉缓冲地带蜿蜒而上,而是就山势攀岩知难而上。这大概是古人取道为香火或为景致之别的缘故吧。

那天,尽管山径陡峭,我们尝到了“化龙桥”“龙脊道”有惊无险的胆战,但一路风光悦目舒心。

到了白云洞,恰巧满山飞雾,苍翠的峰峦浮在雾海里,白云洞仿佛挂在云天之中。我们三人大汗淋漓,气喘吁吁。H说,想仰天长啸。夫君说,有同感。我们汇入青年登山者队伍,对着茫茫空谷齐声吼……

下山时,认错了方向。漫山寻途中,我们不期而遇造化的神奇——石鼓岩。

第三次同H登鼓山,是2008年的四月。

夫君离开我已经两个年头。H知道,每年的四月间,我们夫妻喜欢轻骑游鼓山。她到福州,想让我出去走走。我没有心情,H没有放弃。

第三天,我终于答应同H一道上鼓山。依旧是夫君的习惯,摩托取道鼓岭上山。

山寂,云翳,鼓岭在起伏,山脚离我远去;山的回音擦过耳边,缓缓而上的车道在山的叠影间盘转。四月的山野,依然是鹅黄一片、嫩绿一片、山花点缀,山涧飞溅。凉丝丝的风切肤而过,就像我尽全力都无法挽留的夫君。潸然泪下。

车上到鼓岭,路渐渐平缓。车在岭上飞,眼前盘旋的山峦越来越低矮,辗转的山谷越来越开阔,远处山脊的弧线在天光中尽情地折合变化。大山岭间,依旧是“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生命的美好,就是因为有永远的消失和永远的存在,这生生息息的和谐,繁衍着大自然的一派勃勃生机。

这时,鼓山的屴崱峰耸然而至。一片石刻琳琅满目的崖坡——夫君生前与约“来年登绝顶”,就在此处。起色的心境骤然峰回路转,忍不住心酸。我停住车,迎着岔口的山风,放声恸哭。

许久,心泪平静。抬眼:山高天远,谷空风荡。这才想起告诉H,眼前这兀立的山头就是福州鼓山的绝顶——屴崱峰。

H没有忘记绝顶上的朱熹真迹石刻——“天风海涛”。她告诉我,执意和我一起上山,是因为一直都记得“朋友山”,朋友故乡的山。她说,别忘了,还有许多朋友在关心你,要走出来。

我笑了,尽管泪水盈眶。

故乡的山,朋友的山;朋友的山,故乡的山。

故乡的山之所以最美,因为她蕴含着亲情、爱情、友情、人情,蕴含着人生途上一次又一次的心灵呼唤。

猜你喜欢
夫君真迹石刻
中外石刻大不同
西狭颂摩崖石刻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写生翎毛图》全幅现身,99%是徽宗真迹?
面试三个准夫君
没有画眉乐,偏是斗嘴欢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