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骑着风来了

2018-06-21 08:23王国华
文学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风雨树叶

王国华

雨总是在晚上到来。

当然,白天也有。天气预报明明说没雨。一切安好,朗晴白日。穿着超短裙的女孩儿,高跟鞋,在树下咔咔地走着。一个妈妈把孩子放在共享单车的车筐里(这样做是不对的,写作白描手法,读者请勿模仿),慢悠悠地骑着。

忽然,一片云彩悄悄地飘来,头上一黑,眼前一黑,哗啦一下子,瓢泼大雨就浇下来了。连躲闪的时间都没有,只好手里有什么东西就使什么东西,手忙脚乱,挡在头上,螳臂当车,管什么用。瞬间全身湿透。

还没来得及愤怒,雨停了。好像谁跟你开了个玩笑。

湿透的女孩子继续往前走,但咔咔声不是那么稳健有规律了。妈妈和孩子也都湿透,共享单车倒在地上,也不扶起来(这样也是不对的,勿模仿)。

这种不好笑的玩笑,一年四季总有那么几回,夏天尤其多。

岭南的雨水,真是太频繁。

更多的雨是在晚上到来。

刚开始像风吹树叶的声音。

每个小区里都种满了树。棕榈树最多,也有芒果树。还有木瓜树。木瓜树多不是刻意种的,不知是谁,扔在地上几颗木瓜籽,一两年时间,就郁郁葱葱地长起来,隔着窗户露出半个身子,半夜看到会吓一跳。

树叶子很密集,尤其棕榈叶,长而尖锐,一片挨着一片。挤挤插插,也不嫌热。风一吹来,刷刷刷。刷刷刷。搞不清它们在說什么,只知道它们在不停地说。

它们一天到晚地说。白天人声庞杂,淹没了树叶。傍晚以后,天色渐暗,各种声音疲惫了,要停歇了。叶子们的声音便凸显出来。

细听,有时候是雨。雨打在树叶上,乐观的人可以想到一首歌,就是那首,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

树叶和雨声经常混淆。晴朗的夜晚,风吹树叶,刷刷刷;阴沉的夜晚,雨来了,也是刷刷刷。是阴是晴,在晚上看不清,只能凭声音听。这时候你就会佩服那些盲人。他们凭细微的差别,可以分辨出几张纸币的面值。

北方的夜,一阵秋雨一阵凉,飘零的黄叶从肩头掠过。凄清、落寞。有种世界走到尽头的感觉。

岭南的夜雨不冷。一个晚上的忙碌,连一摄氏度的热情都降不下。温吞吞的热,自始至终。

整整一个晚上,都是一个节奏。刷刷刷。刷刷刷。

有时候突然变得很急,像马拉松最后的冲刺,呼哧带喘,一步比一步紧张。但终于不会乱了步伐。

雨里有一种情绪。自带的文艺范儿。

半夜的雨,是青涩的,感伤的,轻灵的,拘谨的。如同年轻时的恋爱。伤痛、彷徨,纠缠不清,拎不出头绪。但有一种淡淡的撞不破的诗意。

有雨就有风。

风是雨的配角。一阵雨来,满大街跑着的人,都在躲雨,没几个躲风。风来了,人们更高兴。一下子凉快了。黏糊糊的身上,瞬间干爽。眼里刚要流出来的泪,也给吹回去了;如果流出来,就说是风吹沙子迷了眼。风走了,一切恢复如常。这一个小波澜,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些理由。

没人注意风。风成了城市的弃儿。在城市里,很多东西都不见了。比如水井、稻田、阡陌、野菜、马和骡子、农具,还有风。

风是一种“有他不多,无他不少”的东西,丧家犬一样游走在街道上,被这个小区挡一下,被那个厂房挡一下,被坚硬的高楼大厦推得东倒西歪,迷失了方向。

在乡村的田野里,只要站定,辨别一下,你就知道风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风坚定而沉稳。但在城市里,风懵懵懂懂,你懵懵懂懂。这个楼门口风向东吹,那个楼门口风向西吹。它们是落荒而逃的一群小兽,四处乱窜。不知道哪里是出口。

我所在的城区滨临大海,原先还是有风的,叫做海风。现在它的地盘给数不胜数的外地人口侵占了。这些人建起了高楼大厦,砍掉了原来的树林,让风无处藏身,变成流浪汉。有句话怎么说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在深圳,东风和西风都被压倒了。风没有一点抗拒的能力。

我们小区的南门,长着两棵顶破天空的榕树。一年四季,树下的风都很大,呼呼地吹着。明明艳阳高照,大汗淋漓,一走到这个地方,顿感凉意来袭。邻居们都到这里乘凉。他们说这是风口。多可怕啊。这个风跟几十米之外的风就那么不同。

孤独的风找啊找,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个伴儿,那就是雨。

雨走到哪里,都愿意带着风。它们好亲密,有点夫唱妇随的意思。其实风不一定是雨的伴侣,也可能是情人,是闺蜜或者基友。反正它们总在一起。也许是两个流浪的家伙,相互取暖吧?

风,让雨变得威力强大。它推着雨,一会儿飘向东,一会儿飘向西,一会飘向南,一会儿飘向北。雨荡着风的秋千,或者骑着风的座驾。来去自如。它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木讷的水,而是可以灵活游走的武器,让人望而生畏。

假若只下雨没有风,人们尽管也要躲闪,但心里不怎么害怕,不过是水嘛,湿了就湿了。

风是雨的刃,抽出刀鞘可见锋利。谁知道它能干出什么事来。

它们相得益彰。互为彼此。

在台风季的时候,风又成了主角。人们说“台风”,不说“台雨”。

这个平日不显山不露水的家伙,一旦暴怒,十分吓人。它把广告牌摘下来,把树枝和树干从树上扭下来,把汽车推翻,把海浪撬起十几米高的一角,形成一道水墙,直接砸碎了仓皇的海船。它一路扫荡,甚至把房顶掀起来。雨在风的后面,像个小跟班,哗哗哗哗地,有点火上浇油的意思。风不管不顾了,有时候丢下雨,自己先跑到前面去。雨只好在后面追。

它们扫荡过后,狼藉一片。

这期间,它还会带两个孩子,一个是雷,一个是电。不知道是风雨自家的孩子,还是从哪里捡来的私生子。反正风雨闹得最欢的时候,它们都在场。它们总是跟着风和雨,咣当一声,然后,刺眼地亮一下,让人心惊肉跳。

我喜欢用手机拍照。我很想拍到风。但我拍不到它。

风吹起来,雨下起来的时候,跟小孩子的哭一样,突然就振奋高亢一下,夹杂着一声巨雷,吓得你手忙脚乱地关了窗户。一个雷进来,可以把电脑炸掉,把衣帽间砸烂,瞬间摧毁你按部就班的生活。

忽尔,雨渐渐平息,像一个跑步跑累了的人,苟延残喘,气息微弱,上气不接下气。不行了,累坏了,不跑了,不跑了,似乎听到它在这样自言自语。在风雨中挣扎了半天的你,期待着雨过天晴。但猛地,雨又高亢起来,持续不斷地哗哗哗哗。

人在这种氛围里,是煎熬的,等待的,期盼的,哦,好像也有点莫名的享受。不知什么时候停下来,罪魁什么时候离开,事物往哪个方向走。岂不是很有意思?一切待定的事都不用做,如果不做,那是天意,是不可抗力。人怎么能和天意做对呢?人定胜天,多么幼稚可笑的想法,无知者无畏而已。还是要敬天法地,随着天道运行。冥冥之中总有一股力量支配着的万物的腿和脚。

真好啊,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站在客厅里,你这样想。

越是风大雨急,这种想法越浓烈。你可以窝在沙发里看书,刷手机,可以看电视,发呆,看着外面的风雨,想着远方的姑娘——如果有这么一个姑娘的话。

从外面看,高高矗立的,一座座的楼房,是梆硬的,坚不可摧的。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遮风挡雨,似乎可以一千年,一万年,起码在你有限的生命里,它们的强度比你强。

凛冽的风和雨,击打在墙体上,简直像毛毛雨。再大的雨又怎么样?在这样的屋子里,感觉自己都随着屋子变得强大了。

遮风挡雨的,一定是楼房,而不是故乡的土屋。

农耕社会几乎都是那样的房子,就像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描述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每一个字、每一句诗都透着湿冷。人和风雨,只隔着一把土,一个草帘子。雨下在外面,其实也下在里面。人和泥土离得近。他走不到高处。

远方的农耕社会,从繁华都会到广袤的农村,人烟稀少,都是平房。人们一辈子连两层的楼都没见过。他们一生都贴着地皮,活着在地面上走,死了就葬到地底下。他们的身上都是灰土。抖落干净了,再刮一阵风,又是灰土。他们没得躲闪。

无论雨,还是风,都显得很大,很高阔。房子小,孱弱,风雨就大。它们和人一样,恃强凌弱。

而今天,我在这个号称一线城市的一个坚硬的小区里。风还是一千年前的风,雨还是一千年前的雨。或许,它们更大了,更有力量了,但在这个坚硬的房子对面,它显得可有可无。

我只需关上窗户,它们就彻底落败,只能在玻璃外面看一看我,成为我的风景。

雨过天晴是个很好的词汇。而背后的潜台词,雨是一场灾难,是累赘。雨要是知道人类这样看待它,也许会生气。它对自己有判断。它可不是它自己,它是天地之间的通话。穹庐高高在上,大地广袤阔达,谁都能看到谁,可谁也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离得太远,难得通一次话,哗啦啦,哗啦啦,情不自禁地说上了。

那就是雨啊。那就是天和地的交流啊。

沙漠里的天和地,都沉默寡言,一年到头也说不上一次话。岭南的天和地应该是话唠了吧?它们尤其喜欢在晚上讲悄悄话,第二天,天气晴和,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其实,大地还珍藏着那些话呢,它把那些话放在石板和地砖下面。但藏得实在太浅,路人不小心踩上去,就会“刷”地溅出一部分来,把裤腿和袜子打湿。那些话让人耳热心跳。路人这一天都会被那些话缠绕着。

雨走了。仿佛什么都没变化,其实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你想想,布满灰尘的汽车是不是干净了?树叶是不是更绿了?钻出来的草芽是不是会撒娇了?还有蜗牛在树下爬出的一道白色的印痕,是不是也进到你的梦里了?

我在岭南的街头看到一群群脸上笑着的人。

(选自《作家》2018年第1期)

猜你喜欢
风雨树叶
冰尜8级 经历风雨
此去人海茫茫,各自风雨灿烂
树叶的不同称呼
going Coastal
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片树叶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小树叶飘到哪里去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