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陵区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2018-06-21 09:17姬付超朱富春
科学种养 2018年5期
关键词:陵区抗灾病虫草害

姬付超 朱富春

漯河市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耕地面积43万亩,其中夏玉米播种面积28万亩,占全区秋作物的65%,其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区粮食生产安全。为夺取夏粮丰产丰收,促进玉米高产,召陵区农林局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调研,总结出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品种选用不对路,良种、良法不配套

对玉米品种的选择,至今仍有不少农民停留在稀植大穗上,而耐密高产品种推广不力;同时主导品种不突出,品种多、乱、杂,让人无从选择。老的种植习惯及管理模式,使良种、良法不配套。

2. 品种种植密度偏低,光合产能低,产量不高

据调查,召陵区密植品种每亩密度在3500株左右,比合理密度偏少500~1000株或以上,减产达80~100千克。另外,近两年玉米向精量、单粒播种发展,由于播种环节不过关,也不利于大田密度的增加。

3. 播种质量差,缺苗断垄严重,直接导致减产

玉米不能依靠补栽苗填补缺苗现象,对于补苗即使通过追施偏心肥等措施也很难纠正补齐,其效果不佳。

4. 基础肥力不高,施肥方法不科学

据调查,本区玉米的施肥总量不及小麦;大多使用“一炮轰”施肥方法;撒施、表施、浅施现象严重。

5. 苗期整齐度差,大小苗不均现象严重,影响群体生产能力发挥

俗话说:两棵夹一小,三棵长不好。大苗欺小苗,最终大的越大,小的越小,群体产量下降。

6. 灾害发生频繁,抗灾能力弱,灌水排涝不及时;抗灾意识不强

受农村劳力转移、夏季炎热、农活苦累、追求省事等种植习惯影响,遇旱等雨思想严重,能拖就拖,其结果丰产水变成了救命水,增产水变成了平产水;农民抗灾意识薄弱,对旱、涝、阴雨寡照、风雹等自然灾害办法不多。

7. 管理粗放,关键技术落实不到位,成本高,效益低

目前的高产栽培技术还过于繁杂精细,不利于在大田生产中落实;在外出打工效益远高于种田效益时,田间管理就逐年变得粗放;关键环节的种管跟不上,关键增产措施落实不到位,技术到位率低。

8. 病虫草害防治不及时,导致不同程度减產

本区不少地方的农民不重视玉米病虫草害防治,化学除草不及时,做得较好的也只是在苗期防治病虫草害,后期发生的病虫草害很少有人管理。

9. 收获偏早,导致产量降低

农民习惯性收获期比玉米真正成熟期偏早了7~10天,导致每亩减产40~50千克。

二、对策

1. 选用玉米优良品质,采取良种、良法配套

向诚信度高的正规种子企业、门店选购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并按照“一增四改”(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型高产品种,改直播,改配方施肥,改机械播种)技术做好配套管理,夺取玉米丰产丰收。

2. 因地制宜选用耐密品种,合理增加种植密度

因地制宜选择紧凑耐密型玉米新品种,充分挖掘良种增产潜力,淘汰松散型玉米品种,是玉米大面积高产的关键。种植紧凑耐密型玉米良种,可以增加株数、穗数,有利于高产。目前,本区重点推广的紧凑耐密型品种有浚单20、郑单958、登海602、中种8号等。

3. 提高播种质量

俗语“春争日,夏争时”,即夏玉米播期宜早不宜迟。本区最好在小麦收获后及早播种,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达到苗齐、苗匀、苗壮,做到播种均匀、深浅一致,确保一播全苗。

4. 配方施肥,提高土壤保肥、供肥能力

积极推广玉米测土配方和秸秆还田技术,生产中,大力提倡秸秆还田,改“一炮轰”为“分期配方”施肥。第一次随机播,每亩施纯氮12.5千克、五氧化二磷4千克、氧化钾6千克;第二次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施尿素15千克;第三次在灌浆期,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既满足了玉米生长需要,又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5. 及时间苗、定苗,创造合理群体

夏季高温季节,玉米生长较快,若不及时间苗、定苗,就会出现大苗欺小苗现象。幼苗在3叶期间苗,间苗时间不宜过早,否则分不清壮苗和弱苗;4~5叶期定苗,定苗时要留大苗、壮苗,不需要等距。对个别缺苗地块,可在近邻留双株补齐,按合理密度留足苗,创造合理群体,搭下丰产架子。

6. 制定抗灾、减灾预案,增强抗灾意识

针对召陵区频发的干旱、涝灾、高温、风灾和雹灾等灾害性天气,及早制定抗灾、减灾预案,树立农户减灾抗灾意识,及时组织农户采取沟渠配套、培育壮苗、适时化控、浇丰产水等措施,保障玉米丰产丰收。

7. 科学水肥管理

①科学施肥。玉米施肥应掌握“前轻、中重、后补充”的原则,大力推广玉米分次施肥技术。施肥的同时要注意土壤墒情和天气状况,必要时结合灌水采用穴施或条施方法进行深施,不要表面撒施。在实际生产中,可进行2~3次追肥,时间分别为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穗期。全部的磷肥、钾肥、有机肥和锌肥,可在苗期一次性施入。磷肥一定要深施,深度15厘米左右,可起到明显的增产效果。

②科学灌溉。玉米全生育期要浇好三水。蒙头水:在播种后浇,要保证浇匀、浇足,以提高出苗的整齐度和均匀度,而且玉米出苗前土壤墒情适宜,也有利于封闭型除草剂药效的发挥。抽雄水: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浇,这是玉米生长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是玉米需水临界期,此时干旱易造成“卡脖旱”。灌浆水:在穗期浇,是玉米需水的第二个关键时期,此期干旱将导致严重减产。

8. 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①苗期害虫。播后苗前,在防治杂草的同时可混合喷施甲基异硫磷或辛硫磷乳油,以杀死还田麦秸上残留的棉铃虫、黏虫和蓟马等害虫;玉米出苗后(三至五叶期),喷施化学除草剂,防治苗期害虫,须注意的是,除草剂不能与有机磷类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同时使用,彼此应间隔7天以上。试验表明,加强苗期害虫的防治,也是减轻玉米粗缩病危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②穗期害虫。主要防治二代玉米螟。在喇叭口期,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5千克,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50%辛硫磷乳油150毫升,与细沙按1∶5的比例混匀制成毒土进行丢心(施入心叶内),每株2~3克,对二代玉米螟等钻蛀性害虫效果显著,且吡虫啉和辛硫磷混合施用对中后期蚜虫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③化学杂草。玉米出苗前,每亩用40%乙阿合剂悬乳剂(乙草胺和阿特拉津1∶1混剂)150~200毫升,或33%二甲戊灵乳油150~200毫升,对水40~50千克;玉米出苗后3~5叶期,主要用含有烟嘧磺隆的除草剂防治杂草;玉米8~10叶期,主要用触杀性除草剂(如草甘膦、百草枯可溶性粒剂或胶剂),喷头需戴防护罩,以防药液喷到玉米茎叶上产生药害。

9. 玉米晚收

玉米适宜收获期的确定应以果穗下部籽粒乳线消失、果穗苞叶黄而松散为主要标志;同时,玉米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也是适期收获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农民习惯性在玉米苞叶发黄甚至发白时就开始收获,此时玉米正处于蜡熟期(授粉后38~40天),籽粒干重只达到最大干重的85%左右,而且也影响玉米品质。玉米适收期为完熟期(授粉后47~50天),此期收获可使玉米增产10%左右。

此外,积极推广玉米晚收技术并不影响小麦播种,小麦适当晚播还可预防冻害,使小麦病虫害减轻,群体发育更协调,不易旺长和倒伏。

(作者联系地址:姬付超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邮编:462300;朱富春 漯河市农林局植保站 邮编:462300)

猜你喜欢
陵区抗灾病虫草害
胡春华强调:切实抓好春耕生产和抗灾夺丰收工作
今年水稻抗灾夺丰收技术意见
王文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 全力减灾救灾确保今年抗灾夺丰收
召陵区
“共享村落”萌芽——高陵区开发闲置民房资源
浅谈作物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
西夏陵区帝陵陵主新探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召陵区
打好农业防汛抗灾主动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