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无边界的人类狂欢

2018-06-22 04:14王跃
北京青年周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乌拉圭米特进球

王跃

大力神杯由意大利设计师加扎尼亚设计,两个大力士双手举起地球,象征着世界第一运动的规模。其主体由纯金铸造。底座是两层孔雀石。国际足联规定新杯为流动奖品,不论哪队获得多少冠军,也不能永久占有。图为2014年7月5日,2014巴西世界杯1/4决赛,荷兰球迷亲吻大力神杯。

雷米特杯,原名胜利杯,后为纪念世界杯足球赛始创者、前国际足联主席儒勒斯·雷米特而更名。它由法国人阿贝尔·拉夫勒设计,造型为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长翅膀的尼凯。它用纯银制作。外表镀金,底座是青金石。巴西队三次夺冠后,永久保留了雷米特杯。图为2016年6月1日,球王贝利在伦敦举办展览会,手捧雷米特杯。

出人意料的是,不是英格兰,不是欧洲,而是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成为了世界杯的摇篮。虽然乌拉圭是个南美洲国家,但在这之前,乌拉圭已经拿过了两届奥运会足球项目的冠军,捧起过六次美洲杯。不过对于欧洲国家来说,南美洲太远又落后,他们对参赛提不起兴趣,荷兰、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瑞典和匈牙利等足球强国都拒绝参赛,最后只有法国、比利时和罗马尼亚三国奔赴了乌拉圭。1930年的夏日,抵达蒙得维的亚后,当地人对足球的狂热让欧洲人瞬间震撼。那一届,13支受邀球队全部进入了决赛,最后东道主乌拉圭捧得了由法国雕塑家拉夫勒设计的“胜利”杯,又名“雷米特杯”。

从1930年的诞生到1954年的进球狂舞,世界杯度过了他的幼年时代。参赛队逐年增加,从1958年起,报名的球队再未少于50支。这期间,这项赛事一直在欧洲和南美洲之间轮换举办,球队们都习惯性地在自己的大洲夺冠。

转折出现在1958年的瑞典——巴西第一次打破了地缘界限,在欧洲捧杯。其实,从1958年到1970年的四届世界杯,可以说只有两个关键词——巴西和贝利。1958年夏天,贝利刚刚17岁。在巴西的1/4决赛中他打入了唯一的进球,半决赛中,他又上演帽子戏法,决赛上的一次完美吊射将冠军收入囊中。17岁,4场比赛,6个进球,第一位球王诞生。四届世界杯里,巴西成为三冠王,以至于1970年,雷米特杯被永久地授予了巴西。

于是,1974年,大力神杯登场了。这之后的二十年,大力神杯被两个国家统治着:西德和阿根廷。有着“凯撒大帝”之称的西德主将贝肯鲍尔,作为球员时带领德国两次夺冠,后又作为主帅赢得了第三座世界杯。同时代的另一位偶像是号称“金童”的马拉多纳,1986年他上演“世纪进球”,天神般地率领阿根廷二次加冕。但可惜的是,他的事业却远不及贝肯鲍尔完美。1982年,他曾被红牌罚下,1994年他又因药检阳性被逐出了世界杯……

世界杯也见证着历史。1990年世界杯举办前几个月,柏林墙倒塌了。这成为了西德、东德在统一前踢的最后一届世界杯,也是苏联的最后一届。1992年亮相的就是独联体了,而统一后的德国队也变得更强大。

二十世纪末,又有两位天才横空出世。1998年7月12日,齐达内,26岁的法国中场,在世界杯决赛场上,用两记头球洞穿了巴西队的球门,最终高卢雄鸡击败了巴西。胜利当晚,在香榭丽舍大道上,人们高喊“齐达内总统”向他致意。

另一位是被叫做“外星人”的罗纳尔多,在中国他是最家喻户晓的足球明星了。1998年,他才21岁就当选了世界杯最佳球员。2002年仅25岁的他带领巴西拿下了第五冠,他在决赛中打入两枚进球,并追平了贝利在世界杯上的进球记录,12枚,获得金靴奖。

来到新世纪,世界杯愈加全球化和多元化。2002年,它首次來到亚洲,而且第—次由韩国、日本两个国家联合举办。八强俱乐部里也出现了很多新面孔:塞内加尔、美国打入了八强,韩国、土耳其打入了四强。又八年后,世界杯终于登陆非洲大陆,南非世界杯上另外的第一次是西班牙进入了冠军俱乐部。

走过88载,世界杯已然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和生活方式。它渗透到各行各业,征服了各样人群,它超越了足球和比赛本身的意义。对于商家,世界杯可能是一门好生意;对于媒体,世界杯是一个好话题;对于大众,它可以是一场单纯的足球赛,也可以是一次追星、一场旅行,或者一个聚会的借口。未来的半个月里,你打开电视、电脑、手机,亦或走在街头,钻进一家饭馆或酒吧,你一定躲不开它。因为,世界杯是一场消弭了边界的人类狂欢。

猜你喜欢
乌拉圭米特进球
644球,梅西打破贝利纪录
Philip Morris诉乌拉圭国际投资仲裁案解读(上)
Philip Morris诉乌拉圭国际投资仲裁案解读(下)
透过数据看乌拉圭
Goal Trail进球路线 等
100%的进球率
非埃米特正定Toeplitz矩阵的m—步预处理子
四元数矩阵方程组的η-厄尔米特解
↓未来交通——斯拉米特(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