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糖尿病护理安全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8-06-23 02:58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护士血糖糖尿病

黄 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上海 200127)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是一种复合病因的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所致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年化及诊疗技术的发展,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正迅速的增加[1]。目前糖尿病是公认的常见病、多发病,并且存在多种并发症,除内分泌科以外的其他临床科室中都有作为伴随疾病或并发症形式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治疗中对葡萄糖的限制以及胰岛素或其他口服降糖治疗的特殊要求都给临床护理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在一些高血糖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中也明确指出降糖治疗所诱发的严重低血糖事件均有可能带给患者以致命性的影响[2]。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我院内科开展了糖尿病护理安全的讨论,筛选了3个典型问题对其影响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拟定可行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内科122名护士,其中女121名,男1名;年龄20~25岁49名,25~30岁36名,30~35岁24名,35~40岁10名,40岁以上3名;工作年限:5年以下59名,5~10年26名,11~15年21名,16~20年12名,20年以上4名;职称:护士73名,护师41名,主管护师8名;学历:中专26名,大专78名,本科18名。另外本次调查中有105名护士存在采取反复进行核对的方法,来避免自己在工作中出现错误,占总调查人数的86.1%。

1.2 方法

根据台湾护理行政专案,先后共组织3次改良式头脑风暴法,分别确定糖尿病护理安全存在最主要的3个问题、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可行性的护理对策。护理行政专案是针对特定主题,应用科学的方法,在限定时间与成本下有系统的分析控制并应用创新的措施,以达成特定目标的活动。头脑风暴法参加人数一般为5~10名为宜,故本次研究采取先培训各参与研究病区的护士长,讲明研究的目的与资料收集的注意事项,然后由各科护士长在科会时对相关内容进行探讨,最后进行结果汇总。

2 结 果

2.1 糖尿病护理安全存在最主要的问题

各科进行讨论总结实际工作中发生频率高及对护理安全影响大的护理安全隐患,经综合筛选出3个最常见问题:①糖尿病患者需进行空腹检查,但护士仍为其使用了胰岛素或口服降糖治疗;②患者需要检测餐后2 h血糖,但护士在抽血前已将含有葡萄糖的补液为其进行静脉输注;③患者需要检测餐后2 h血糖,但护士错过餐后2 h的检测时间点。针对这3方面问题调查内科护士工作中发生的频率,见表1。

表1 糖尿病护理安全问题发生频率调查[n(%)]

2.2 原因分析

将讨论结果分为可改变与不可改变的因素,并根据讨论中出现的频次高低进行排序,见表2。

表2 影响糖尿病护理安全原因分析

2.3 拟定可行性护理对策

针对上述可改变的因素,进一步探讨可行的护理对策,以供临床护士选择应用,减少因害怕出错而发生的反复核对的现象,在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下,减轻工作压力。

2.3.1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学习与指导,强化治疗概念及意识。通过组织业务讲课、护理查房及讨论,以提高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也可以针对此类型案例通过互动讨论的形式来加强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护理安全隐患的认识及提高重视程度。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增高,故对于非内分泌科室的新进人员也应重视该方面的安全教育及培训。

2.3.2 针对性交班,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熟悉度。设立专项交班,强调检查重点事项,尤其对未进餐等有特殊情况的患者更应及时交班,使接班护士能充分熟悉患者的各种病情动态。在工作中应注意交接双方及护理分组间相互督促提醒,医护、护护之间的有效沟通。

2.3.3 设立明确的提醒标识或工具。根据护士工作的特点与习惯,可采用在治疗单及补液单注明特殊检查的内容和时间,对重症患者也可在重护录前注明。在进行常规治疗时,将留置餐后血糖的标本容器或血糖检测仪器携带于注射车上,以便起到自我提醒的作用。科室可在安全提醒板上设立相应栏目及制作统一的特殊检查标示悬挂于患者床头,以加强提醒力度。李华伟等对163例低血糖患者的研究中提出可使用定时钟的方法避免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物后忘记进餐的发生[3],同样使用定时钟也可以减少餐后血糖及血糖的延迟或遗漏检测。

2.3.4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防治的研究中,均指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如刘志东等在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中指出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是引起患者对疾病不重视及对治疗采取消极态度的主要原因之一[4],所以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说明各种辅助检查目的、注意事项及对糖尿病诊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疾病检查的认识。在通知特殊检查时,应注意评估患者情况,对于老年等记忆或认知能力有改变的患者,应重视与家属等陪护人员的沟通,有研究发现家属参与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有促进作用[5]。另外,护士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及家属的自我管理的技能提高,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6],只有患者或家属真正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才能重视自身疾病的自我管理,而更好的配合各种检查、治疗及护理的实施。

3 讨 论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诊断治疗技术的提高及监测、防治意识的完善,对临床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的防范提出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在糖尿病患者接受特殊检查或治疗时未注意相关问题的防范,一方面可能会发生低血糖等急性并发症,甚至产生其他严重后果,另一方面不正确或延缓患者检查的实施既影响诊断治疗的准确性,又会增加患者的住院天数及费用,浪费医疗资源。故在我院护理部开展的护理安全创意大赛中,我内科进行了本次护理研究,通过调研了解影响糖尿病护理安全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拟定了一些护理措施,小范围试行取得初步效果。今后需推广至临床更多科室的实施,再进一步检验其有效性,并形成一定的护理规范,以指导护理工作的开展,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另外,本次调研中发现对餐后血糖检测的漏测发生明显高于其他特殊检查项目,这与临床工作中监测餐后2 h血糖的频率高于其他检查项目及患者进餐时间不统一有关。在调研中,内分泌科采用统一时间检测餐后血糖,因其医师认同这样的检测方式不影响疾病的诊疗过程,而是否能推广于其他科室,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 叶任高.内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98.

[2] 胡大一,郭艺芳,孙艺红.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1):8.

[3] 李华伟,谢文菊,王 梅.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163例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70.

[4] 刘志东,那昕红,郝佳新.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185.

[5] 万巧琴,李飞颖.家属参与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3):160.

[6] 桑盛华,褚秀凤,鞠敏霞,等.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37.

猜你喜欢
护士血糖糖尿病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最美护士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糖尿病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