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玩过股票的我,毕业一年就进了炒币这个“赌局”

2018-06-23 05:09小周
南都周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以太赌局群里

作为一个才工作一年的90后,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账面上会一夜之间多出200多万。然后再接下来4个月里,我抱着200多万会变成800万的妄念,眼睁睁看着它再变成120万、60万、20万直到后来的18万。

忙活了小半年,每天提心吊胆地盯盘,浪费了无数感情,最后的结果是不亏也不赚。

这个结果似乎并不坏。尤其是对从未玩过股票的我来说,一开局就进了数字货币这个更高级的“赌局”,18万这个结局很难说是幸运,也很难说是不幸。

初见老皮

事情要从去年9月7日说起。在一次出差去上海的空隙,我见到了“老皮”。

他是我老乡,刚刚年过30,号称是新晋财经作家。他的确在金融圈子里有些影响力。虽然我们早已认识多年,但这却是两个人第一次私下约饭。

饭前我就知道,他投资比特币、以太坊以及一些“山寨币”,得到了200万获利。之前他一直扯着我去跟他一起入场。

个性保守的我将信将疑,一直对他的建议不置可否。出差去上海顺道和他约饭,目的也是当面问个清楚。

本想和“老皮”随便找个商场,但他却拉着我去上海金融环球中心的自助餐厅吃饭—这是上海最高楼,位于陆家嘴。

我有些诚惶诚恐,他却财大气粗地对我说,“到这里吃饭,才算来过上海。”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我才知道,好几个之前跟他一起投资媒体朋友,三五万入场,最后二三十万出来—而且这几个人我都认识,平时打过照面,不是那种不靠谱的人。

我问“老皮”干吗不单纯自己玩,带朋友玩这个万一亏了你岂不是要担风险。

“自己玩了挣了钱没处说啊!你只能偷着乐。带着朋友一起赚钱,大家都开心,你还受到尊重。一起玩才好玩嘛!”

他的回答让我出乎意料,我从没想到“老皮”居然是个这么江湖味的人—这种个性不像是我们湖北人“九头鸟”的味道。

后来,他一直跟我谈“区块链”“数字货币”这些概念。他手舞足蹈,甚至拿着我们喝咖啡的杯子解释比特币“共识机制”—你觉得这杯子值1000块钱,我觉得这杯子值1000块钱,他也觉得这杯子值1000块钱。好!那这个杯子就值1000块钱。全世界都觉得一个比特币值5000美元。好!那一个比特币就值5000美元。

他跟我说,那些常年持有比特币的人都有“比特币信仰”—追求自由和技术,崇尚去中心化的货币体系。比特币哪怕下跌,以后也会有更凶的报复性反弹。

他所言不虚。3天前的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聯合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这也被币圈人称作为“九四事件”。

这次利空让比特币价格一度跌到3000美元,但是最后的半年时间里,比特币暴涨至14000美元一枚。即使现在这个阶段被视为比特币的熊市,价格依旧是7000美元一枚。

彼时,这套“共识机制”的话术让我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我甚至在心里默念,这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么?”

后来我才知道,这套话术几乎是币圈人能让“小白”们理解的唯一办法,而“共识机制”更是进入币圈之前必须要听的圣经—就像入党前必须宣誓一样。

当时,对这套话我依旧只是听听而已,没放心里去。但投机欲望依旧让我躁动难耐,希望用一些闲钱去试试水。

“万一赚了呢?”我对此抱有侥幸心理。

决心入圈

真正让我下定决心入圈的还是20多天后,武汉火车站上老皮对我说的真相。

9月7日那次见面后的短短20多天,我和“老皮”又在一个共同朋友的婚礼上再次相遇。我们那桌上全是互联网、媒体、金融圈子的人,所有人看到“老皮”第一句话都是,“老皮你最近玩比特币发财啦!”

“老皮”只是微微一笑,摆了摆手,手上的烟一根接着一根,谈起了自己想要搞区块链创业的事情。在饭桌上,他就像是个“布道者”,给所有人阐述自己的区块链理念。

那些搞互联网、搞媒体的人相形见绌,只能面面相觑,眼神中分明充满了疑惑和落寞。他们似乎知道了一个逆天改命的机遇,但又恨自己看不见、看不懂、来不及。

对互联网和媒体圈子的人来说,一直警惕这些看不懂的新事物。“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这句话一直烙在大家心里。

后来半年时间里,饭桌上这十几个人,陆陆续续都入场参与了数字货币的投资,有些人甚至搞起了区块链、数字货币媒体。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婚礼结束后,我和“老皮”一起回家,在武汉火车站的肯德基里,我半试探地问,老皮你这波下来赚了200万吧?

“老皮”嗤之以鼻:“200万?后面还得加个零!”

我当时惊得目瞪口呆。原来,“老皮”用启动资金20万赚到200万之后,又把200万全部砸了进去,最后赌中了这一把,赚了2000万。

“老皮”的行为看似疯狂,其实都在掌握之中—他家在上海有三套房,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蒸蒸日上。开始的20万仅仅只是试水。

要知道,他平时体验各个金融公司的理财产品都是几万几万地投。

后面的200万砸进去对他来说只是把身外之财拿去做了次风险投资,赚不赚其实都无所谓。他对此心态好得很。

“老皮”告诉我,赚到这2000万后,他全都提现了,买了豪宅豪车。听完“老皮”这话,我在心里默念,投资真是有钱人的游戏—往往是无心插柳,柳才成荫。

默念完这句话之后,我才真正开始意识到,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可能是波风口,必须要真金白银地去见证一下,不然以后可能会后悔。

那天回到家里后,我跟我妈说了这件事。她听完后只是说,“你胆子太小,做事太稳,不是这种性格的人。试一试也好,自己控制好风险就行。”

带着18万入场

真正入场玩币,体验那种心跳加速的感觉,是在11月初的一个周末。

周六深夜,“老皮”突然拉了个十几人的小群,和大家说,“H币”马上要涨,庄家要拉盘了,要涨两到三倍。他认识人,有内幕消息,赶紧上B交易所买币。

群里的人都是“老皮”朋友。多数没见过面,但其实早都是“网友”—互联网和媒体圈子的人。听到老皮的话,群里瞬间炸了锅,开始问“老皮”内幕。

“老皮”很神秘,要大家听他指挥,一致行动。我也抱着错过机会的心态赶紧私信“老皮”,问他要不要投,到底投多少合适。他说,四五万行了,量力而行。

打开B交易所后,我发现这是个非常简陋的网站,设计风格停留在10年前。没有一点“科技感”—在我概念中,数字货币这么极客的事物,网站审美水平好歹应该高一点的,但这个网站的风格纯属“政企范儿”。

买币这件事,新手很容易犯错。

一开始我充了5万块进去。但充值时需要在支付宝备注中输入一串字母才能自动充值,我忘掉了输入字母这个环节,结果5万块迟迟没有入账。

我这时才有点慌了。打交易所的客服电话打了十几遍,发现一直处于忙音之中。半个小时不间断地拨打了十几个电话后,才有工作人员接通,5万块最后终于充值成功。

充值成功后,我长吁了一口气,但在投机心态的妄念下,鬼迷心窍般继续充值了5万块。前后10万块全部买了H币。

再后来的事情则是有些像赌徒押注了。群里大家纷纷在讨论都买了多少H币。最少的基本都买了5万,但还有人说自己买了10万、15万的。

听到后我有些不甘心—这些买10万、15万在之前就跟“老皮”一起投资过几个币种,而且涨幅达到了3-5倍。于是,我最后把支付宝里剩下的8万块全部砸了进去。

“不比他们多砸点,起点就比他们要低了”,我心里默默这么想。后来“老皮”私下问买了多少。我回答说,“18万。”他当时就有些惊讶,提醒我量力而行,注意风险。

可能在“老皮”眼里,我刚毕业才一年多,而且看起来是那种胆子小的小孩吧。

我当时脑子太过狂热,买完18万H币之后,才发现了就在身边的风险—我仔细看B交易所页面发现,网页最下面的资讯板块挂着一则《关于经营情况异常的说明》,解释前几天网络上微博大V称其被列入工商經营异常名单的原因。

看到这则说明时,我心态有些“爆炸”,心想这交易所不会跑路吧。半个小时后,群里有其他人也开始陆续问“老皮”,B交易所为什么突然不能充值了。

“老皮”十几分钟后才回复说,“出了点情况。”

这时,我在B交易所页面上又看到一则新消息—B交易所关于停止虚拟货币交易业务的公告。大意是要遵守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3天后停止注册停止人民币交易,一个月后网站停止服务。

看到这里,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心想,“9月4日的通知,本来应该9月就该停止服务了,你11月才挂起来算是什么意思?”

“老皮”显得很淡定。他说,“我们这种老韭菜,9月4日的大风大浪都过来了,这些都是小事,大家不要急。”

接下来就是教我们把H币从B交易所转移到C交易所。转移到方法很简单,在C交易所注册一个账号,再把B交易所的币打到C交易所去。

C交易所就更离谱了。这是一家注册地址在香港的交易所,打开网站一看,一股浓浓的澳门博彩网站范儿,还不如B交易所来得“朴实”。

注册这个网站居然还需要提供同时手持身份证和手写交易所名字拍照,把照片上传到网站审核—这个环节让我想起了“裸条”。我甚至突然有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无力感。

那个周末也的确让人心态悲伤。因为接近80元的H币在一天之间就跌到了65多元。我的18万一夜之间就只剩了15万。

那两天我吃饭索然无味,晚上甚至有些睡不着,加上正是工作最忙的一段时间,整日天昏地暗,看到喋喋不休的一片绿,我只能安慰自己,“老皮”说了会涨起来,那一定会涨起来的。

初尝甜头

事情发生转机是在三天后。

一天早上醒来,群里突然有人喊了一句,H币涨到90块了。我这时打开电脑才发现,账面上的15万,已经变成了20万。

到了下午,90元涨到了120元,那天晚上涨到了150元。第二天,再涨到了180元,晚上则是到了220元。

所有人的情绪都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兴奋起来。大家甚至在群里跟起了楼,一起刷着“跟着老皮有肉吃。”

1小时后,老皮暗示群里所有人,“可以卖了”。我看到消息后,立马打开C交易所,把H币卖了一半,并且迅速提现到银行卡—半小时后,我的银行卡里接连收到了5万、5万、5万、3万四笔转账。落袋为安后,我终于结束了几天来提心吊胆的日子。

“卖一半”这种策略其实也是“老皮”在之前反复跟我讲的原则—翻倍就出本,永远都保证本金不会受损,剩下来的钱就当是身外之物,不要再上心了。这种投资策略让我后来并没有太受到市场波动的操控,心态一直都还算平稳。

事实上,就在我卖的那几分钟里,我眼睁睁地看着H币从210元跌到了180元。

后来在“复盘”环节,“老皮”在群里艾特每一个人说,你赚了一台奥迪A8系,你赚了一台宝马5系……

群里那些投得少的人对那些投得多的人表示艳羡,纷纷后悔当时胆子小,砸少了钱。

“老皮”听到后,蔑视而又张扬地说,“这事情,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老皮”甚至拿我做榜样,你们看,小周第一次玩就砸了18万,一把就上车了,后面的同志们要加紧啊。

接下来的事情更是令人目瞪口呆。“老皮”最后很兴奋地告诉大家,H币号称在年底要涨到2000元。老皮最后甚至说,投完H币之后,还要带大家投其他币,2018年要带着大家一起靠数字货币实现财富自由,让群里每一个人都有百万身家、千万身家。

“老皮”最后把微信群名改成了“数字货币实现财务自由”。

“老皮”那番话说出来后,所有人都在算自己投的H币能赚多少钱。有个仅仅只是比我大一岁的,被大家称为“小李”的男孩,甚至已经在群里打嘴炮,说有了1000万后要去找嫩模,包明星。和群里几个人甚至开始讨论起哪个明星包夜要多少钱。

“包个迪丽热巴吧!好像说只要300万!”

“迪丽热巴有什么好看的,不要热巴!”

“你这什么审美,热巴哪里不好看了?我就要热巴!”

正在这几个人意淫之时,“老皮”站了出来,制止他们这番讨论。“老皮”义正辞严地说,“没事别讨论这些没名堂的东西。赚了钱给自己买辆车,给爸妈买点东西,剩下来的钱继续拿着做下一轮投资。”

“小李”并没有听从“老皮”的劝阻,表示,“不聊这个不得劲!”

结果,“小李”被“老皮”请出了群,“老皮”反复说,“一定要低调、低调,不要赚了点钱就飘了。平时该干吗干吗,好好工作。”

我当时很明显地感觉,“老皮”的话很具有煽动性。群里这帮从业媒體、互联网行业的人,都不是傻子,但到了“老皮”这里,却像是“失了智”一般。里面虽有逢场作戏的成分,但我想,每一个人都怀着投机的侥幸情绪吧。我其实也一样。

后来我私下问“老皮”,剩下的H币要不要都卖了?老皮不置可否,说看你自己。我问,不是说年底要涨到2000元么?“老皮”在微信那头嗤笑,“币圈的话,哪能当真啊。好好囤点以太坊、比特币才是真的。”

这番话之后,“老皮”在我眼里的面貌变得越来越复杂—他似乎是个野心勃勃的投机分子,有着某种不羁的江湖气息,但是在野心之中似乎又有着自己的理智。

总之,在我眼中,“老皮”神通广大,我们听他的投资建议,稳赚不赔。每次“老皮”拉新人进群,新人问我这事到底靠不靠谱时,我都说,别自己乱操作,一切听“老皮”的就好。

后来的一周内,H币逐渐从高点的220元跌到90元,我陆陆续续清仓出货,18万进场,最后连本带利一共收获40万。对我来说,这纯属一笔意外横财。除掉18万本金重新回到银行卡外,剩下的全都被换成了以太币。

泡沫般的乐观

两周后,“老皮”介绍了V币让大家投资。“老皮”在群里扔了份全英文的白皮书,称之为10倍收益率的项目,鼓动大家去“梭哈”—在币圈里,这是赌博下注的意思。

币圈里甚至还有一个说法叫做:不要怂,就是干!一把梭!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干活。

这句话被制成了表情包,每次遇到投资项目,群里都会有人刷这个表情包。

这次投资情况和过去直接上交易所购买不太一样,我们需要购买当时接近3000元一枚的以太币,把以太币打给“老皮”,由“老皮”帮我们代投,他要收5%的代投费。

以太币其实相当于是数字货币世界的结算“母币”,可以理解成是数字货币世界的美元。从权威性和认可度来看,以太币并不如比特币,但比特币动辄数万人民币一枚,价格波动幅度也大,所以很多项目方选择以太币作为私募货币。

这种投资逻辑其实是走项目方私募的途径。“老皮”当时在加拿大注册了一个投资基金,我们群里这些小散,本质上是通过“老皮”的投资基金获得私募份额的。

私募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以比交易所发行价更低的价格拿到币。从理论上来说,私募轮的投资者一般不会亏损,或多或少都能有些收益。

这次投资群里20多人只有不到10人抢到了份额。当时份额只有300个以太币。但是按照5%的代投费计算,老皮赚了15个以太币,也就是4万多人民币。

我因为没有及时看群消息,最终错过了V币的投资。但我在V币的投资中看到了这个30人群的第一条裂痕。

这次投资一开始并不像过去两次那么成功。在德国一家交易所上线的V币一周内仅仅只是涨了15%。前两次跟“老皮”投资,回报率达到3-5倍的“老戴”开始在微信群里明确表示不满,甚至开骂,“V币纯粹就是来骗炮的!”

“老戴”骂骂咧咧,“老皮”明显不高兴了。他直接教训“老戴”,你不能期待每一次投资都是三五倍的回报,一周15%的收益,已经是很多风险投资机构两年的收益了。做人要有感恩之心,否则走不长远。

其他人看到“老皮”发怒了,便开始“和稀泥”,纷纷说能赚就行、别太贪之类的话此起彼伏。“老戴”也发现自己这样做似乎有些不对,于是收起了怒火。

在两周之后,事实证明“老皮”是对的。V币在德国交易所从人民币2毛钱一枚,涨到了1块钱一枚。这次投资,又是五倍收益。

“老戴”无话可说,事后在群里向“老皮”道歉—这三次投资下来,也基本奠定了群里这30多个人对“老皮”的信任。

在我们眼里“老皮”神通广大,手握大量内幕消息,也知道每一个项目的底细。我们对他的信任,几乎是盲目的。

后来的一个月,“老皮” 陆陆续续在群里介绍了3个项目,投资的方式和V币几乎一样,群里几乎每个人都投入了50个以上的以太币。

随着区块链、数字货币概念走红,以太币也从一开始的不到3000人民币一枚,涨到了10000人民币一枚。群里所有人都挣了钱,而且几个项目叠加下来,收益在5倍以上,所有人都充满着泡沫般的乐观。

高潮

这还不是高潮,高潮来自于Z币的投资。

这个以人工智能为概念的区块链项目,一开始就得到了国内币圈所有投资人的看好。

当时我投入了20个以太币。之后Z币的涨幅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Z币从2毛一枚在半个月内涨到了4元一枚—我看着交易所内十几万人民币涨到了50万,再到100万,再到160万直至240万。

当时每天早上一起床,我第一件事就是看Z币涨了多少。每次看到火箭般的涨幅后,都会脸红心跳,然后给我妈打个电话,压低自己的声音告诉我妈,“我的币又涨了!”

我妈每次都问我,要不要先卖掉一些,我却满不在乎地说,“不用卖,老皮说Z币要涨到6块钱,到时候值800万呢!”

我妈总是嘿嘿一笑,一方面为意外之财开心,另一方面却告诫我,“这个都是数字,又没到手,不算数的。不管赚了多少,都要当没这回事,一定要好好工作。”

我满嘴答应了我妈,心里却盘算着,真到800万,岂不是就能在北京买房了?写稿时每每想到这件事,心里就乐开了花,然后便不知不觉之间拿出了手机,开一局王者荣耀。

“老皮”把Z币的投资,称之为我们“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他当时为了庆祝Z币的上涨,要求我们这些靠Z币“赚”到了100万的人在群里发1万元大红包。

“老皮”自己开始带头发红包—他一动手就是2万元。微信只能发1000元的红包,他直接发了20个,每个红包被分成了10份。

那天下午五点,红包雨在群里飘了下来。8个人在群里发了9万块。90个红包在半小时内陆续砸下来,每当有人抢到红包时,都会发出类似“谢谢老板”的表情包。

半个小时里,我的iPhone直接震到发烫甚至死机。即使如此,我那天单是抢红包,就抢了几千块。

一周后,“老皮”来北京出差,他在三里屯的一个西餐厅里请了我们这些“群友”吃饭。在饭桌上,有人试探性地问“老皮”,你有多少比特币?“老皮”一脸狡黠地笑道,“这都不能说的。”

虽说“老皮”吃饭时一再跟我们说要低调,这事情局限我们小圈子知道就好。“老皮”却在言谈举止间处处散发着止不住的高调。在饭桌上,“老皮”如众星捧月一般,所有人都唯他马首是瞻,给他倒酒给他夹菜。

他似乎也挺享受这种感觉。再一次在饭桌上和大家说起了“让群里每个人在2018年都成为千万富翁”的诺言。

Z币之后,大家的投资更加疯狂,后续又投了三四个币种。有些人甚至把自己的股票基金全部清空砸进币市,一个项目就能砸出了60个以太币—按照当时1万元一枚计算,就是60万人民币。

群里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聊币市的事情,经常是从早上7点开始,一直聊到凌晨两三点。我也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投资机会,只能每隔半个小时就看一遍群聊。

急转直下

“老皮”当时绝对没想到,Z币的投资是我们当时最后一个赚钱的项目。

在后来的政策监管以及做空浪潮之中,币市急转直下,比特币从13万人民币的高点跌到了5万人民币一枚。以太币从1万人民币一枚,跌到了5000人民币一枚。

母币的下跌导致其他和母币挂钩的币种都跌跌不休。所有我们投资的私募项目一上交易所,几乎都会遭遇破发。接下来“老皮”带我们投资的的四个币种都没赚到钱。

我们投资的W币最为夸张—三天前在一家韩国交易所还是3倍涨幅。我们当时在群里都乐开了花,以为这是一次习以为常的成功。但三天后W币上线国内交易所,就跌到了成本价。

“老皮”当时说,不要急,再等等,上线国内交易所之后项目方肯定要拉盘的。结果在上线国内交易所的15分钟内,W币就从1块钱跌到了3毛,所有人都傻了眼。

“老戴”看到W币的暴跌后,又开始在群里骂骂咧咧,重复“骗炮”“忽悠”这类的话,甚至说要去公安机关报案,举报W币的项目方。群里有三五个人开始附和“老戴”—要知道,“老皮”在一周前才刚刚见了W币项目方的CEO,“老皮”把两人的合照还发在了群里,“老皮”称W币项目方的CEO“人很面善,一看就能成事”。当时我们还在群里开玩笑,“炒币还要看面相?真是厉害了。”

“老戴”这些话无疑是在打“老皮”的脸。“老皮”当时就震怒,在群里怒吼,“你们都损失了,可谁有我损失的多?你们只是损失了十几万,我是损失了上百万!”他甚至置气,“老戴你快去报案啊!报案了让W币给我们退币啊!这样追回损失多好?”

群里不再有人言语。老皮继续说,“哪个项目方承诺了一定要给你挣钱?投资有赚有亏,要做个合格的投资人。你们也不看看,我们之前投资的项目有多成功,不能因为一个项目的亏损就来说我不对吧?”

“老戴”大概是拿人手短,看到“老皮”发怒了,不想伤及两人的关系,最后收住了嘴。“老皮”见“老戴”不再言语,又开始安抚大家,说“大环境都不好”,“我们应该等”,“要有耐心”。

这件事之后,A币和P币又给了我们更沉重的打击—P币一上交易所就腰斩,A币一上交易所,一天内就跌了90%。群里讨论的不再是哪个项目又涨了,而是哪个项目又破发了,哪个项目跌得更惨。

“老皮”过去每天都会在群里和大家聊上几句话,说说行情究竟如何。但是随着熊市越发惨淡,群聊越来越冷清。每天偶尔才有人冒個泡,回应的声音也是稀稀拉拉。

“以太币又跌了啊,4000一枚,大家要不要抄底?”

“还没到底呢!3500一枚我就买!”

……

“以太币跌到3600一枚了,大家抄底吗?”

“2500一枚我就抄底!

……

“大家的W币卖了吗?我刚割肉清仓了。”

“没卖!等着看看啥时候能涨回来吧,无所谓了。”

……

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会有一两句。最后的结论都是“我们还是装死吧,搞不好半年后再看,就都涨回来了。”

“老皮”后来介绍项目,群里无人回应。在群里发红包,也没人抢。群友们出奇地冷漠,似乎不认识“老皮”这人。

原本承诺要在1月中旬上交易所的L币,根据老皮的说法“为了躲避破发潮”,推迟到了2月上交易所,到了2月,L币还是没上交易所。

年后有人问“老皮”,L币怎么样了?“老皮”只是冷冰冰地说,“等消息。”

所有人都看得出,这句“等消息”充满了失望、冷漠与敷衍。

的确,项目方没消息,“老皮”确实没法给消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消息。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群里人几乎都听了“老皮”那套“控制风险、翻倍出本”的理论,最后所有人都幸运般地都没亏损,甚至或多或少都赚了一部分—我手里依旧持有着十几个以太币和三四个“空气币”,价值18万出头。

最后L币究竟如何,所有人都不知道,也不再过问。群里大多是体面人,吃人嘴软的道理都懂。大家也相信,“老皮”并没有恶意。

“老皮”的确没有亏欠任何人,群里所有跟他投资的人都赚了。他用实际行动让我们这些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奋斗的80后、90后做了一场一夜暴富坐拥香车美女的美梦。他只是错在,话说得太满,我们期待太高,最后期待化为乌有。

重归平静

小半年的疯狂之后,所有人都重新归于平静,开始做玩币之外的事。

“老皮”依旧开着豪车住着豪宅,原来那个财经公众号荒废了,他干起了区块链媒体,平时朋友圈发布的内容都是专访区块链项目方CEO的资讯;“老戴”开始自己搞起了区块链公众号,他说,币圈写一篇软文,就要收四五个以太币;一个原本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的90后,甚至开起了公关公司,专门服务区块链、数字货币项目方,后来赚了不少公关费;那个想要包夜迪丽热巴的90后,则是继续在原来的那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平时没事在朋友圈写段子。

“老皮”后来好几次问我,要不要来上海,到我的区块链媒体干干?

我虽然知道,这肯定是进入这个行业风口的一次机会,却还是笑着摆了摆手,“能力不够,还是想好好沉淀几年。”

猜你喜欢
以太赌局群里
奶茶群里戏精多
探索太空奥秘 还原宇宙本真
以太万物理论概述
金主爸爸的炫酷
买奶茶
暴涨50倍 以太币将赶超比特币?
人兽表演
赌局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
用数学揭穿骗局
万达王健林赌局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