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天真生产力

2018-06-23 05:26李婷婷
文苑·经典美文 2018年6期
关键词:颜宁普林斯顿大学清华大学

李婷婷

天真是一種生产力。极有个性而从未失去天真的颜宁,代表了一类科学家的气质。

哎呀,反正这是颜宁嘛

午后的国家图书馆里散落着低头看书的读者,一如往常的安静。2017年10月的这天,笑声从馆内的一个角落传出。两位穿着小礼服裙的女士踩着一脚蹬,手里各拿一双细跟高跟鞋,鞋跟对着鞋跟拼出心形,随后又将鞋跟朝向对方,做出拼杀的狠表情。这是生物学家颜宁和盖茨基金会中国负责人李一诺在接受《人物》封面拍摄间隙里最肆意开怀的瞬间。

图片编辑形容她俩就像上学时被刻意安排在教室讲台左右座位的调皮学生,颜宁自称天生无厘头,随心所欲的无厘头是一种特权。

这种随心所欲在颜宁的事业选择上同样显著。2017年4月,颜宁做出了让许多人大跌眼镜的决定——离开待了10年的清华大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雪莉·蒂尔曼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建校200多年来的首位女校长,这样的头衔在美国教授序列里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

在此之前,她的名声早已超出科学界而被公众熟知。她未满30岁即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回到清华大学任教,成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此后,她的科研成果更令人瞩目——2009年以来,她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了19篇论文,其中两篇被《科学》“年度十大进展”引用。她还在2016年被 《自然》评为“中国科学之星”之一。

颜宁出走普林斯顿大学的消息迅速在国内引起轰动,“负气出走”、“人才流失还是人才流动”等众说纷纭,科学家的一次个人职业选择甚至被放大为中美科研发展水平的对比。

在清华大学颜宁的办公室,再次被问及这个她回答了一千遍的问题,她的语气有些无奈,“这两个其实都是我的母校,真的,我都好喜欢,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撒过谎,就是我如果现在是在普林斯顿,清华给我offer,我也会回来,一样的。但是,我已经在清华从教10年了,我知道在清华做教授是什么体验,现在我很想知道如果我去普林斯顿会是什么感觉。生命如此短暂,要努力去扩展生命的宽度,多去经历和体验”。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俞立是颜宁的好朋友,两人常常互相抬杠。在他看来,颜宁不仅有孩子气的一面,还有特别狂暴、毫不留情的一面。有时两人在电话里大吵起来,颜宁会把电话挂了,但没过两天又能和好。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祁海也是颜宁、俞立的好朋友,他说:“在朋友之间或者是大家开玩笑的时候就说,哎呀,反正这是颜宁嘛。”

在祁海看来,极有个性的颜宁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一种中国的科学家过去可能没有的多样性,因为有她,这一群人就变得更丰富了,而不是说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清一色的,相当于你看出去有一片风景,然后这里头它总得有那个亮点,颜宁肯定是这么多在她周围的科学家里头的一个亮点,她会让你周围的生活变得很有意思。

将会留有遗憾

2016年5月2日,一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 《自然·生物技术》的论文引发了国内学术界和媒体圈的爆炸性关注。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韩春雨,来自设备、经费和科研人员都十分有限的河北科技大学,但他报告的这一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可媲美由美国科学家掌握的有“基因魔剪”之称的CRISPR技术,被国内部分媒体称为诺奖级的科研成果。

论文发表17天后,颜宁发了一条微博——“这个研究如果所有数据solid,前景巨大,好极了”。但她同时写道,“不属于创新型研究,是跟风型,没必要神化,原创在2014年”——成为第一个公开表示对韩春雨的研究成果持观望态度的科学家。

这样的言论让颜宁在当时几乎一边倒的舆论中饱受攻击。“如何看待颜宁对韩春雨研究成果的评价?”,曾一度是知乎生物板块的热门问题。不少网友认为,颜宁故意诋毁韩春雨,做不出创新型研究而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甚至有人还上升到人身攻击。

在没有预估后果的情况下,颜宁一时兴起发了那条微博,“我确实有点想降温。我其实真的不是针对韩春雨这个人,我就觉得这件事演变得太疯狂了,哪像是学术界的做派。我觉得学术界要有一个平衡,不能说所有人都去狂热”。

好友祁海和俞立在韩春雨事件开始发酵时在私下也持观望态度,但颜宁和他们的区别是她选择了一个更公开的方式发表意见。

2016年6月,颜宁受邀成为权威科学类微信公号“赛先生”的轮值主编之一。几乎在颜宁成为“赛先生”主编的同时,5月26日起,不断有人提出无法重复韩春雨的实验。10月,13位中国生物学家联名在媒体上公开发声,表示无法重复该实验结果,呼吁有关部门启动学术调查。

2017年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一篇社论,称韩春雨及其团队主动撤回了这篇至今没有实验室独立重复出实验结果的论文。

时隔近两年,颜宁坐在她的办公室里谈及韩春雨事件,言语间依然流露出遗憾。“我并没有在公共场合说韩春雨造假,只是一个客观陈述……在尚没有人可以重复的情况下,如果大把投钱进去,那对中国学术界的负面影响简直不堪设想。这意味着大家以后都可以铤而走险,你不觉得这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吗?对于中国的学术道德建设或者说学术风气净化,这是一次很好的契机,我觉得如果不管这件事情,置若罔闻,那将会留有遗憾。”

天真

在小年这一天下午,《人物》记者再一次见到颜宁。早上她刚从澳大利亚飞回北京,从上午11点起,颜宁在会议室里和实验室成员开会开到下午3点,中途叫了外卖和大家一块儿边吃边聊。原本以为早该精疲力尽的颜宁却在接下来的两个半小时采访里依然表现得精神头十足,甚至语调还变得越来越欢快。

李一诺和颜宁相识22年,她感到颜宁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简单纯粹的小女孩形象,觉得她一直是一个内在很光明的人,她不大受外界的干扰,她一直有一套自己的东西,她很纯净。

在这次采访中途,颜宁接到了来自父亲的电话。电话的另一头,父亲催她早点回家吃小年夜饭,颜宁用山东方言柔软地回应着。毫无疑问,能让颜宁在40岁依然保持天真和少女感,贡献最大的便是她的父母。在父母的保护之中,颜宁觉得自己的心理状态没怎么变过,在家里始终被宠着。

天真还来自校园这座象牙塔。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她一直生活在家和校园的两点一线之间。在清华园里,其中有10年她生活在如同张开双翼的砖红色医学科学楼里。从西流到北的万泉河与医学科学楼相邻,河岸两边是依依垂柳。在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方,颜宁很庆幸有一帮很好玩的朋友,让自己的校园生活如此愉快。在科研上,这帮朋友对她的欣赏也让她感到“傲娇”。

纯粹

刚去普林斯顿大学的这几个月,颜宁进入了放飞自我的状态,想干什么事情干到几点算几点。和在中国被高度关注的环境不同,在普林斯顿大学,颜宁可以获得更多专注和自由。

在学术研究上,颜宁仍然表现出了天真的个性,她绝不会用一种世故的方式去遮掩自己的好胜心。她从小就习惯了年级第一,但本科刚到状元云集的清华就被震住了。

第一学期在高数的期中考试上,她紧张得直打哆嗦,大脑一片空白,结果考了67分。“就这样还能及格?我实力挺强的啊!”颜宁一下就轻松了,高数的期末考试总成绩89分更强化了自信,“哦,清华大学不过如此!”

这样的反转一次又一次地在颜宁的求学生涯中出现。和失败交织在一起的成功让颜宁一步步积累了信心。“不断地收获成就感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当你这种信心积累得越来越多,头脑比较轻松,就敢于去想敢于去做一些决定,结果也还不错。 ”即便是在那些最艰苦的时刻也满是犒赏,从科学之中,她感受到了纯粹之美。她曾讲起在施一公实验室时,还有两位来自清华大学的师兄,当夜幕降临,三个人就用小音箱放着中文老歌,和着旋律各自做各自的实验,那感觉很好。现在,更让她感到愉悦的是“把人类的边缘稍微扩一点点……科学也是一样的,做的问题不论多小,它是something new”。

2007年,颜宁从普林斯顿大学回到清华大学,她确立的几个研究目标都是业内公认的硬骨头。2014年,她率领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三维晶体结构,这是其他实验室做了20年都没做出来的。凭借这项被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布莱恩·科比尔卡评价为“伟大的成就”的成果,颜宁于次年获得了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和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颜宁主动避开了科研以外的世俗干扰,她选择主动躲开和物质生活紧密相连的事情,她唯一在乎的就是不要把他们的经费给掐了。

不循规蹈矩

在普林斯顿大学,颜宁的实验室已经进入试运营状态。对一个拥有启动资金的新实验室,颜宁本可以不申请基金,但这一行为对她的重大意义在于,可以体会一下那边都是什么样的体制。

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同时也是颜宁本科时期辅导员)王宏伟看来,颜宁出走普林斯顿的决定因为非常不循规蹈矩而显得她很勇敢。

她一直以一种非世俗的框架思考未来的选择。因为2013年底冷冻电镜技术的突破性进展,颜宁原本准备做一辈子的课题钠离子通道一下子就做了出来。太过轻易获得的成功反而给她带来一种虚无感,“哎,简直是把这个游戏的乐趣都给毁了,就好像剧透。”這个本应成为颜宁又一巅峰之作的课题,因为技术难度达不到她的预想水平,让她觉得自己就像捡了一个大便宜,天上掉馅饼。

颜宁追求反差爽:熬夜熬得不行了,然后把事做完去睡觉,觉得特别畅快淋漓,饿得半死的时候去吃东西,觉得特别香,就是感觉在deadline之前那一刻做完,那个成就感,那种反差带给她的那种狂喜特别爆棚。

对颜宁来说,真正的成果绝不能仅以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作为标准。如今再回到普林斯顿,颜宁一边继续做之前的课题,一边试图追寻吸引她的问题,即便有些问题在别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她觉得重要就够了,这是做科研的态度。

猜你喜欢
颜宁普林斯顿大学清华大学
Haun Saussy, The Making of Barbarians: Chinese Literature and Multilingual Asia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启示
“清华学术女神”在线打假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普林斯顿大学藏西夏文<法华经>》读后
阳关故人
试探普林斯顿大学之办学特色
一段苦涩又奇特的成长经历
他永远是我们的老学长——清华大学受助研究生来信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