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继往开来

2018-06-23 08:31李怀梅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2期
关键词:仁爱论语孔子

摘 要:通过对儒家经典代表《论语》的解读,来浅析儒家的“仁爱”之心。从“仁爱”的提出、内涵以及践行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阐释。希望人们能够以宽容的心态,找回心灵的归宿,不忘初心。

关键词:孔子;《论语》;仁爱

作者简介:李怀梅,女,汉族,陕西榆林人,中国古代文学硕士。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01

一、仁爱的提出

“初心”一词,最早出自典籍《华严经》:“静心之路,独自修行。勿忘初心,方得始终”。这里指自愿学习佛法。“不忘初心”一词,已知最早的是出自唐代白居易《画弥勒上生帧记》:“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儒家学说以仁爱为起点,开拓了一条最有特色的仁爱之路,成为思想史发展路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仁”作为孔子核心思想,在《论语》中有58章涉及到,共出现105次。尽管仁的内涵丰富,但不难看出,它是对爱的一种诠释。孔子回答仁时说:“爱人”[1]。“仁者爱人”,仁即是爱。

仁爱其实就是人学,教做人做事的一门学问。仁在生命中是最至关重要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1]没有仁者之心,其他无从谈起。现代社会,人性的善良与纯真仍离不开仁爱思想的指导,在现代文明史上不断为人提供精神食粮,激发中华人民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恋。

二、仁爱的内涵

(一)爱亲

仁爱不是飘忽不定的理论,它是有情感性的。仁爱以家庭体系为出发点,表现的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爱。表现为对父母“孝”,对兄弟姐妹“悌”。“孝涕也者,其为仁之本欤!”[1]从孝悌出发,是爱最根本的基础,“仁者,人也,亲亲为大。”[1]这种爱是相互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爱人是建立在血缘亲情之爱基础之上的,具有有高度的人情味,先爱自己的亲人,才有能力去爱别人。如果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那么爱就像无源之水。

做到了爱亲,才可以爱天下大众,正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1]爱的对象由此而层层递进,推己及人,进而爱广达天下。

(二)爱众

其次,仁爱是维系社会关系的支点,所以要推广与他人 。以亲情血缘为基,超越了家庭限定,将爱普及全社会。“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即爱所有人。

《论语·乡党》记载,孔子的马棚失火之后,关心人的安危,而没问马。这种人道主义,显示出宽厚仁爱的品质。孔子反对奴隶他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2]人是第一位的。仁爱是维系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方式。

爱由爱亲推及到爱众,最终得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由近到远,由亲到疏的层次变化,是对仁爱的升华。

(三)爱万物

最后,仁爱是以宇宙系为终结的,是关于物我关系调和。天、地、人,是构成宇宙的三大要素,人应该要与自然和社会融为一体,和谐与共。据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从孔子钓鱼和射鳥,就可以看出孔子爱物的思想。

孔子看来,动植物不是无生命的物体,它们与人一样,是具有情感的生命,人类生活在有序的空间中,必须遵守天地自然生生不息的顺序,并且把这和谐之理落实到自身理念和行为上。

将爱人与爱物融为一体,是人类超越社会的圈层,将人类精神和宇宙精神二者融合,从而实现仁爱从家庭伦理社会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实现世界万物和谐浑然为一体的目标。

三、践行仁爱

(一)孝悌为本

在“百善孝为先”传统道观念之下,人们对孝推崇备至。儒家的孝悌作为仁爱之中最基本实践,其包含三方面内涵。

首先,要赡养父母。这是子女最低的孝道。“事父母,能竭其力”。[1]当然这还不够,“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1]保证父母心情愉快。其次,以礼节侍奉父母,不要违背和超越本分,合乎礼。“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1]最后,行孝时要和颜悦色,这是对父母爱的最高体现。子夏问孝时,孔子回答:“色难”。[1]

孝悌是立足之道,是做人的根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如果做不到孝,那其它的品质对就无从谈起。

(二)克己复礼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1]认为对自己的约束,以符合社会发展的礼,修行仁要靠自己去遵守。

实行仁应该发挥人的自我调节意识,从内心走仁爱路线。具体表现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1]使自己的视、听、言、动都合乎礼的规范。孔子说:“不学礼,无已立。[1]”

克己复礼,首先是学礼,才懂得守礼,树立正确的是非标准;其次是守礼,克制自己的私欲,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最后是达理,得到礼的最高境界。

(三)推己及人

推己及人是实施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主要模式。仁爱思想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强调“能近取譬”[1]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爱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而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1]自己想要的,也让他人得到。换位思考的方式蕴含了博大的仁爱精神。

“仁爱”不仅是儒家的核心价值和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它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不断创新的智慧源泉,是人类幸福美满、和谐友善的前提。希望中华民族在仁爱思想指导下成长、发展,繁荣、璀璨。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1980.5.

[2]鲁国尧. 孟子全译[M].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

[3]何善蒙.先秦诸子导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27.

[4]成中英.儒学之本与儒学的当代意义[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0.

猜你喜欢
仁爱论语孔子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孔子的一生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