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打响商业结构调整“第一枪”

2018-06-25 17:22
数字商业时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商业电子商务经济

对于眼下处在如火如荼的创新和创业大潮当中的人来讲,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一个令人向往、血脉喷张的互联网创新、科技创业的热血年代。那一代人还没有远去,但是那个时代的故事本身却已经成为传奇。

首先开启中国“互联网”大门的,是田溯宁,作为中国互联网经济不可或缺的开篇,1993年4月17日,田溯宁、丁健、刘亚东、张云飞、赵耀、郭凤英几位留美学生在美国德州达拉斯创建了Internet公司“亚信”——他们的梦想是把互联网带回中国,后来事实证明,他们的确推动了中国互联网业兴起。

在1999年以前——互联网,还是属于搜狐、新浪和网易的天下,丁磊、张朝阳、王志东是互联网行业的代表人物。此时,互联网还仅仅是一个资讯平台和信息平台,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了,但是,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同,更谈不上对整个商业环境、经济趋势有怎样的影响。

1996年,美国人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出版的出版的《数字化生存》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所带来的无限可能:这位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人兼执行总监在他的书中,将当时所见到的未来描述成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而这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即是现实。而这本《数字化生存》则成为后来互联网经济时代领军人物的启蒙教材。

经历了几年的酝酿、思考,1999年,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电子商务元年——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开始正式迈入实践阶段。

1999年5月18日,一个以珠穆朗玛峰高度命名的网站成立,老榕(王峻涛)创立中国第一家在线销售软件图书的B2C网站正式上线。随后,一场后来“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成为面向大众普及电子商务概念的中国第一场路演: 12名选手在一间封闭的房间生活72小时,只能通过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与外界联系。虽然当时通过网络只能买到了永和豆浆,但是却让更多的人,第一次理解了,什么是网络购物。

马云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也是在1999年上线,当时的阿里巴巴,还是一个专注于B2B贸易的网站,今天面向个人用户的淘宝网,要到2003年才会诞生。 “我们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现在可以被作为励志故事的演讲台词,在当时的人看来,也许跟今天90后创业者的狂妄没有两样。

中国的第一家C2C电子商务网站是1999年8月在上海成立的易趣,由邵亦波及谭海音所创立,两人同为上海人,毕业于美国哈佛商学院。中国第一家2C的商旅网站,携程网在当年6月成立;11月,在图书出版行业摸爬滚打了10年的李国庆和他的妻子俞渝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网上书店——当当网;2000年5月,由联想和金山共同投资组建的卓越网正式成立;12月,软银投资2000萬美元与阿里巴巴结盟……

至此,中国的整个经济体系当中,一支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商业分支,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的电子商务是发端于互联网,而真正作用在实体经济流通环节的一种商业模式,其最大的价值,在于改变了原本的商业贸易和交易的方式,使得原本需要在贸易环节投入的大量时间和资金,得到了最有效的减少,同时,也提高了销售环节的节点效率。

这完全符合当时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产能过程和销售手段的滞后是当时经济发展最亟须克服的问题。对于实体经济的生产者来讲,找到消费者,与消费者找到最佳性价比的商品,同样难!处在互相寻找对方的供需双方,都需要更便捷、直接的方式,来完成一次期待已久的贸易。电子商务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此,对于当时的中国经济来讲,电子商务无论是2B还是2C,无疑都为随后到来的蓬勃的“新消费时代”,奠定了最有价值的商业模式基础。

而这股延续至今,不仅成就了阿里巴巴、京东等众多的业界领袖公司,而且“互联网经济”早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了。其已经从商业结构当中的销售环节,向更前端生产环节、后段的服务环节传导;从核心企业向更广的范围传导,越来越多的非商业机构也开始参与其中,成为其中的一员,为整个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构建了一个无疆界的发展空间。

最新国家统计局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调查显示:2017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商品、服务类电商交易额21.83万亿元,同比增长24.0%;合约类电商交易额7.33万亿元,同比下降28.7%。而国家统计局同期发布的2017年宏观经济数据也显示: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82.7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如果一定要总结中国互联网经济对中国近20多年经济发展的作用和价值,那么其首先是为中国商业架构、商业模式、商业伦理和商业规则的形成,构建了一个非常适宜生长的环境。

正是由于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推动,商业机构之间开始具有了产业链整合的技术基础和理论基础,因此产业链才得以调整并逐渐趋于合理:原本由一家机构包办从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大而全”模式,向更细化、更专业的方式进行分解,生产型企业与销售企业、品牌企业逐渐转变为合作关系。进而,开始出现包括长三角、珠三角这样以行业集群方式发展的经济区。协同、合作、共赢成为企业间、不同机构间,在面对市场机遇时,最常常用到的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随着全球电子商务领域国际大鳄纷纷在中国折戟沉沙——eBay易趣将部分股份卖给TOM退出中国市场,亚马逊在中国市场惨淡经营——中国的商业机构,除了价格优势外,第一次拥有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优势,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商业思维。这也使得中国企业开始有自信,去制定自己的商业模式和规划。

从1999年到现在,直到未来,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波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而作为最早的互联网应用于商业的形式,其依然保持了勃勃的生机。

猜你喜欢
商业电子商务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记录二十年商业社会的风云变幻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经济
电子商务: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