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的ICU

2018-06-26 08:22芦垚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唐山大管理部防灾

芦垚

被称为“空中ICU”的航空医疗救援——这个以前只能在荧屏上看到的事物,近幾年迅速走进生活,成为现实。

在国内,直升机救援民用最早是在救灾现场。资料显示,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国内救援队伍曾使用过直升机接运伤员。但直到2014年,北京999急救中心才从德国引进了国内第一架专业航空医疗救援直升机。从唐山大地震算起,实现航空医疗救援硬件专业化从0到1的发展,花了至少近40年时间。

到2018年,国内的专业航空医疗救援直升机约达100架。从1到100,只花了4年。

与近年来上天下海的许多高科技成果或者规模宏大的国家工程相比,航空医疗救援似乎并不那么耀眼,却是国家发展变化的一个极佳缩影。

综观世界各国,在空中医疗救援领域拥有成熟经验者,基本为欧美发达国家。除了因为这是一个“富起来”后才能满足的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发育和配合。

这个看似并不算高精尖的新事物,涉及高难度的多部门协作——从通航公司、医疗机构、高速公路部门,到民航部门乃至军方——而这种协作,必须在抢救生命的争分夺秒中迅速实现,其难度可想而知。

此外,面对高昂的成本,要消除“富人专属”的质疑,找到一条降低收费,惠及大众的运营模式,从国外的经验看,还需要保险业,乃至慈善界的跟进合作。

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批准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从此前的国务院应急办,到应急管理部,意味着我国的应急救援正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常态化的救灾防灾建设至关重要。航空医疗救援的一个重要价值,便是建设常态化的应急力量,为潜在的救灾做储备。

从这个角度观察,航空医疗救援的发展蕴含着一个颇为有趣的启示:航空医疗救援无疑是对生命健康高追求的结果,其发展同时又是国家防灾救灾建设的一部分,是应急管理底线思维的体现。

因此,近几年国内航空医疗救援的迅速发展,与其说是少数“破冰者”嗅到了中国民众对健康需求日益提高作出的市场选择,不如说是中国社会全方位成长后回应社会需求的一个自然结果。这也成为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又一生动写照。

猜你喜欢
唐山大管理部防灾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居民防灾素养调查
唐山大地震余震或持续上百年
“安全”开会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地震让日本防灾食品热卖
40年前,唐山大地震
唐山不能忘
莫以阴暗心理挖唐山大地震“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