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度副词“时常”与“常常”的对比分析

2018-06-26 07:24何纤沈敏
现代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对比分析

何纤 沈敏

摘 要:“时常”和“常常”是一对近义频度副词,留学生在学习了甲级词“常常”之后就会接触到丙级词“时常”,这两个词容易混用产生偏误。基于北大语料库和北语语料库的对比分析表明,在句法功能上,与“时常”相比,“常常”不可作定语,“常常不VP”连用更有优势;在语义表达功能上,“常常”所指频率高于“时常”,“时常”偏书面语体,而“常常”则是通用语体。

关键词:频度副词 “时常” “常常” 对比分析

一、引言

“时常”和“常常”的语义和用法差别不大。权威工具书通常用“常常”来解释“时常”,如《新华字典》《汉语常用字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等。工具书采用这种互训的方式大多只关注了它们的共同之处,而忽略了它们的差异。涉及副词“时常”与“常常”的论著较少,笔者目前找到的相关的文章有:张言军的《同义单双音节时间副词的对比分析》(2008)、邹运的《含有同一语素“常”的频度副词》(2009)、陈全静的《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2011)等。这些文章研究的范围相对较大,基本都是对整个频度副词、时间副词进行的分析研究,且文章中的个案主要都是关于“常常”与“常”“往往”“经常”的对比分析,暂未发现专门对“常常”和“时常”进行对比研究的论述和相关论文。二者意义用法相近,但在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中归属于不同的等级。“常常”属于甲级词汇,“时常”是丙级词汇,对外汉语教材中对二者的翻译都是“often”。外国学生在初级阶段学习了“常常”,到了中高级阶段就会接触“时常”,其辨析难度不小。本文的语料主要来自于北大语料库和北语语料库,对“常常”和“时常”进行全面的考察,辨析它们在句法、语义、表达上的异同,以期为频率副词教学和留学生正确辨析两者的异同提供参项和路径。

二、句法功能比较

(一)词类归属

从词类归属来看,有的语法书将它们归为时间副词,例如朱德熙《语法讲义》;有的则将它们归为频度副词,而且将频度副词划分为独立小类,例如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马庆株《现代汉语》。我们倾向于频度副词单列,因为其意义和形式特征均有区别于时间副词的独特之处。从意义上看,频度副词主要表示的是单位时间内事件或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而一般的时间副词,像“马上”“眼看”“忽然”“刚刚”等词,表示的是时间概念,已然或未然,并没有表示单位时间内事件或动作行为频率高低的意义。此外,周小兵(1999)认为,与一般时间副词相比,频度副词有明显的形式特征。由于表示的是频率,它所修饰的动词后面很少带有表示完成意义的“了1”。而一般时间副词大多数修饰的动词后面可以加“了1”。例如:

(1)他刚刚去了学校。

(2)我马上打了电话给老师。

例(1)、例(2)中的时间副词“刚刚”和“马上”都不可以用“常常”和“时常”替换,除非去掉“了1”。此外,笔者发现频度副词后面不仅很少加表完成的“了1”,表变化的“了2”也很少加。例如:

(3)梦中,方小姐赶来陪她,送她一只碎钻戒指做礼物,可是天忽然下雨了,佟志佳狼狈不堪,鞋脱袜甩那样赶去结婚。(亦舒《寻芳记》)

(4)“刚刚猜错了,密司张。我认定中国这样的国家根本就没有办法。”(矛盾《子夜》)

例(3)、(4)中的时间副词“忽然”“刚刚”都不可以用“常常”和“时常”替换,但是我们可以说“常常(时常)下雨”“常常(时常)猜错”。

因此,就语义与用法而言,“常常”和“时常”应归入频度副词。频度副词作状语时和谓语联系较紧密,对谓语进行了限定。作为频度副词的“常常”和“时常”一般放在动词性成分前作状语。例如:

(5)在10月下旬江苏省盐城市召开的全市多种经营工程检查交流会上,与会人员看了30多个典型和现场,所到之处,常常听到农民说这样的话。(《人民日报》1993年)

(6)小鬼乙投胎到富裕厚德的人家,时常布施周济别人。(刘长乐《包容的智慧》)

在上述例句中,二者可以相互替換而句子的基本语义不变,都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而且时间间隔短。

在北大和北语语料库中我们发现“常常”和“时常”也可以放在表示心理的形容词前面,但都是一些“郁闷”“难过”“烦躁”等表示消极意义的形容词居多。例如:

(7)妈为了鸣凤的事情常常难过。(巴金《家》)

(8)景荣老五把弹花弓搁到木楼上去了,灰土已落下厚厚的一层;他的弹花技术不得施展,手里也短缺了活便零钱,常常郁闷不乐;对梆子老太招惹的是非,不管有理没理,他都烦腻。(陈忠实《梆子老太》)

(9)醒秋平日见母亲用钱的不能称心,心里时常难过。(苏雪林《棘心》)

(10)主要表现为:工作过于繁忙、心理压力过重、心力疲惫不堪、时常烦躁易怒等;部分企业经营者相当程度地存在负面情绪,如心情沮丧、疑虑重重、挫折感强、悲观失望等。(《文汇报》)

“时常”和“常常”也可放在表积极意义的形容词前面,但是大多修饰的是后面的谓语成分。例如:

(11)姐妹们常常开心地说,在这像是天天都在过年。(《福建日报》1994年)

(12)我时常兴高采烈的出门去,自命为文明古国的新青年,忽然的当头来了一个一跷一拐的女人,于是乎我的自己以为文明人的想头,不知飞到哪里去了。(周作人《周作人精选散文》)

(二)句法功能差异

1.作状语的情况

“常常”和“时常”作为频度副词,主要在句中充当状语,且多数是以不带“地”的形式作状语。例如:

(13)有些企业离退休人员常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企业拖欠离退休费的情况,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困难,上面知道不知道,中央知道不知道?(《1994年报刊精选》)

(14)最近时常下雨,郊区又是青黄不接时期,有部分居民、农民生活、生产发生困难,受救济的共六百八十四户,其中有支前家属、小贩等五百八十二户,发放救济款三千四百十九元。(《厦门日报》)

“常常”和“时常”也可以带“地”作状语。在北大语料库中,“常常地”作状语的例子有35條,“时常地”作状语的例子有12条。在北语语料库中,“常常地”作状语的例子有83条,“时常地”作状语的例子有30条。其中“常常地”作句首状语一共有13条。例如:

(15)常常地,我迷惘、徘徊,踌躇不前。(报刊《读书》)

(16)常常地,她会梦见一个湖,湖上结着蓝色的冰,一道接一道的白色圆形印痕,从湖心向外伸展开去。(百合《哭泣的色彩》)

(17)常常地,与“富有”相伴,我会感到贫困得饥肠辘辘——那是在思维枯索、才情凋蔽、话语荒芜、情感孤瘦的时候。(《作家文摘》)

在北大语料库中未发现“时常地”作句首状语的用例,但是在北语语料库中发现有3条。例如:

(18)时常地,我们看着这两个不谙人事、活蹦乱跳的孩子,心里一阵阵酸楚难忍。(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19)时常地,在灯下凝视女儿菩萨般熟睡的面庞,我想,没错,就是这小小生命给了我欢乐和力量。(《什么是真正的母女之爱》)

(20)时常地,在他们跑在神座前念经的时候,会从阁楼的窗子里飞出一只烂草鞋或别的什么来。(路翎《燃烧的荒地》)

总的来说,“时常地”和“常常地”作句首状语的例子很少,笔者认为二者前置的原因很多都是为了语篇上的呼应。

2.作定语的情况

在北大语料库中,我们发现,“时常”还可作定语,且只有2例,而“常常”则没有作定语的用例。例如:

(21)人们有充分理由将他看作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他自己时常的说法是“书生”。(报刊《读书》)

(22)时常的惦念更能促进家庭氛围的融洽。(健康养生《给老爸老妈的100个长寿秘诀》)

“时常”一般须带“的”作定语,不带“的”作定语的情况未发现。两个频度副词构成“常常/时常+动词+的”结构作定语的用法较常见。例如:

(23)这里是野兽时常出没的地方。(《1994年报刊精选》)

(24)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常常发生的一个困惑就是现行的路线和政策是姓“社”还是姓“资”?(1998年《人民日报》)

3.与否定词“不”的共现

“常常“与“时常”的前面可以加否定副词“不”,但是用例很少,语料库中“不常常”有24条,“不时常”有8条。例如:

(25)因为事多,他不常常下乡,偶尔回一次家。(《老舍短篇》)

(26)我学会怎样阅读她的脸色,她学会化妆然而并不常常应用。(《读者》)

(27)教会呢,洋牧师不时常来,而本村的牧师还不就是那么一回事。(《老舍短篇》)

(28)陆小凤并不时常醉,但却时常喜欢装醉。(古龙《陆小凤传奇》)

以上例子中的“常常”与“时常”都可以被“常”替换,替换后基本语义不改变。但语料库里“不+常”有982条,远远多于“常常”与“时常”。这与汉语韵律上的双音化趋势有关。

“常常”与“时常”后面也可以加“不VP”,在北大语料库中“常常不VP”的例子有421条,“时常不VP”有29条。与“时常”相比,“常常不VP”连用更有优势,因为“常常”语音重叠,能够承载和加强表达的情感,当然更适合这种格式。例如:

(29)所以夏天MM们常常不想吃饭,就是因为湿气困住了脾脏。(南丘阳《从头到脚要美丽》)

(30)老人无儿无女,性情孤僻,加上有老年精神病,脾气变得十分古怪,时常不洗脸,不换衣服,夏天还披一件大棉袄。(《1994年报刊精选》)

总的来说,“时常/常常+不VP”表示否定的用法不多,用在肯定句表陈述的比较常见。因为“不VP”基本是反常情况,如不想吃饭、不洗脸,所以相应的肯定句一般不成立。比如“常常想吃饭”“常常洗脸”就不成立。

此外,“时常/常常+不VP”和“不常常/时常VP”所表达语义的并不相同。比如:“时常/常常不来”表达的是说话人觉得“来是应该的、必须的,但是常常不来”。“不时常/常常来”表达的是说话人觉得“来不是必须的,只是来的频率不高而已”。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不常常/时常VP”表示客观叙述,主要对事实存在的情况做客观陈述。“时常/常常+不VP”侧重对频度主观评价,而且表达的是不满和批评。

4.与“都”的共现

在周小兵的《频度副词多角度研究》中将“常常”和“时常”划分为频度副词中的中频副词,后边一般不能用“都”。例如:

(31)*我们厂长常常都坐皇冠上班。

(32)*千惠子时常都是自己做饭。

周文认为与“都”共现时,用高频度副词“通常”更为合理,但是北大语料库和北语语料库中“常常/时常”后面加“都”的例子有很多。在北大语料库中“常常”与“都”共现有66条,“时常”与“都”共现有25条。在北语语料库中“常常”与“都”共现有294条,“时常”与“都”共现有117条。例如:

(33)潜艇远航大洋,战舰劈波斩浪,时常都要采用卫星通信和可以穿越大洋几十米深水的长波通信。(《人民日报》1995年)

(34)研究发现:某些学习成绩欠佳、智商发育水平较低的孩子,常常都是酸性体质。(赵秀珍《大话养生》)

例(33)、(34)中的“时常”和“常常”都能被“通常”替换,且基本语义不变。因此,“常常”与“时常”是可以和“都”共现的,只是“通常”与“都”共现的频率更高。在北大语料库中“通常”后跟“都”的例子有813条,在北语语料库中“通常”后跟“都”的例子有3313条,的确高于“常常”和“时常”。实际上,能否与“都”共现只是程度的差别,并不是截然对立的。沈家煊(1999)曾经指出:“判断语词在语义强度的等级上并不是分布在弱、中、强三个离散的位置上,而是由弱到强的连续变化。”因此,在频度副词内部划分同样存在一个连续统的问题。

三、语义表达功能辨析

(一)语义辖域

一般来说,“常常”和“时常”放在句中作状语,语义辖域是其后的谓语部分。除此之外,“常常”和“时常”也可以位于句首。例如:

(35)常常,他都会在夜半里打来电话。(时常)

(36)时常,我会拉着她去山上走走。(常常)

例(35)中的“常常”放在句首是为了强调其后面的内容,凸显“夜里打电话”这件事情发生的频率高,语义辖域是后面整个句子。我们可以发现,放在句首的“时常”和“常常”可以相互替换,而且可以移到句中。例如:

(37)他常常都会在夜半里打来电话。(时常)

(38)我时常会拉着她去山上走走。(常常)

可以发现,位于句首的“时常”“常常”可以移回句中,且句子仍然合语法,但是其语义辖域发生了改变。放在句首管辖全句,放在句中管辖谓语部分。例子(35)强调的是“他夜里打电话”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高,语义辖域是后面整个句子。例子(37)强调的是打电话的频率高,“常常”管辖的是谓语“打”。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时常”“常常”做句首状语都能移到句中。例如:

(39)时常你在院子里讲话,我就以为是婆婆来了……我的耳朵恐怕要出毛病了。(残雪《残雪自选集》)

(40)*你时常在院子里讲话,我就以为是婆婆来了……我的耳朵恐怕要出毛病了。

(41)常常一个人出去,回来也不说去了哪里,有时萧郁飞问起也只是胡乱打岔。(蔡骏《地板下的尸体》)

(42)*一个人常常出去,回来也不说去了哪里,有时萧郁飞问起也只是胡乱打岔。

“时常”和“常常”放在句首其语义辖域是全句,即整个复句,所以不能放入该复句的任何一个小句。

与“时常”不同的是,“常常”还可以放在句尾,不过用例很少,北大语料库中未发现,BCC语料库中有3条。例如:

(43)房子是布满机关的陷阱,常常。(凌晨《无处躲避》)

(44)我本来是要告诉你的,就是说不出口——我试过了,常常。(朵丽丝·莱辛《二奶》)

(45)“有啊,常常。”(唐瑄《我心不属于你》)

句尾的“常常”大多属于口语里的追加,且都不能换成“时常”。

(二)频度差异

“通常”所表示的频度比“常常”要稍高一些,表现在“通常”后面加表示总括的“都”,“时常”“常常”后面加“都”的情况比“通常”少。在北大和北语语料库中,“常常”后跟“都”的例子有360条,“时常”后跟“都”有142条。那么以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常常”所指频度略高于“时常”。但仅从与“都”的共现来看,并不能有力地证明“常常”的频度高于“时常”。因此,笔者考察了两个频度副词与另外一个词的共现情况,那就是“每天”。在北大语料库中发现11条,北语语料库7条。而“时常”没有这样的用例,在北大语料库和北语料库中均未发现“时常”后面接“每天”的例子。例如:

(47)想来3个孩子也真不容易,常常每天做作业到半夜,第二天四五点又要起来预习功课,到了星期五晚上我要给他们补习中文,星期六要上中文学校,星期日则常常到家里开的中餐馆帮帮手,锻炼一下。(《新华社》2004年6月)

(48)近年来,张工常常每天凌晨5点就醒了,开始反复思考科研方案及生产现场中的实际问题。(《1994年报刊精选》)

通过分别对比“常常”“时常”与“都”“每天”共现的情况,得出二者所指的频率高低应该是:常常>时常。

(三)语体差异

在北大语料库当代口语中,“时常”仅有23例,而“常常”有155例,存在明显的差异。“时常”在现当代文学作品、翻译作品、应用文、报刊中有5359个例句,占88%。因此,“时常”偏书面语体,口语一般不用,而“常常”则是通用语体。例如,我们可以说“常常发呆”“常常不想吃饭”,但是“时常发呆”“时常不想吃饭”基本不说。

四、结语

本文基于真实语料库的分析,对“时常”和“常常”进行了比较辨析,发现了其句法功能、语义表达上的异同:句法功能方面,“时常”可作定语,“常常”不可以;在语义表达方面,“常常”所指频度高于“时常”,“时常”偏书面语体。“时常”和“常常”是我们在日常交际和写作中使用频率都很高的两个词,二者都属于中频度副词,而且意义相通,但是词典和教科书对这两个词的解释并不详尽,事实上他们确实还是存在着不少差异,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注意对类似于“常常”和“时常”这样的近义词。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关黑拽.现代汉语频度副词研究[D].长春:吉林大

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3]周小兵.频度副词的划类与使用规则[J].华东师

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116-119.

[4]周小兵.频度副词的多角度研究[A].世界汉语教学

学会.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世界汉语教学学会,1999:7.

[5]孙瑞梅.同义单雙音节时间副词的使用条件[D].

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陈全静.汉语并列式双音时间副词的词汇化及相关

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7]邹运.含有同一语素“常”的频度副词对比研究

[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史金生,胡晓萍.动量副词的类别及其选择性[J].

语文研究,2004,(2):9-14.

[9]张言军.同义单双音节时间副词的对比分析[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13-116.

[10]崔凤仙.常和常常的对比分析[D].长春:吉林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猜你喜欢
对比分析
国内外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与缺失现象对比分析
理想液体元流能量方程推导的对比分析式教学模式探索
留学生形容词谓语句的习得研究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