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田园都市理念的城市设计路径初探
——以上虞经济开发区科创岛城市设计为例

2018-06-27 07:12陈斯斯张凯强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上虞田园都市

陈斯斯 罗 霞 张凯强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4

正文:

一、生态文明下的田园都市理念

1、田园都市的理论基础

自1898年,在英国社会改革思潮的推动下,霍华德首次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对种种社会问题如土地所有制、税收、城市贫困、城市膨胀、生活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思考,并逐渐形成综合突破各类问题寻求城乡交融发展的田园型社会城市理论的基本框架[1]。

2、新时代下田园都市的概念内涵

在中国田园都市虽早已被学术界关注,但却是在近几年才真正得以付诸实践。社会发展新常态下,传统粗放式的城市建设发展难以为继,在生态文明构架的驱动下,出现了大批的生态田园都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绿色新城、低碳城市、国际慢城、零碳城市等规划实践项目[2]。发展至今,田园都市已成为响应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3]。从内容上,田园都市秉承“绿色健康的环境氛围、高附加值的产业集群、浪漫温馨的品质社区”三大基本主张,其强调以共生模式,在人与城,城与自然,自然与人之间形成依赖互存,和谐统一的命运共合体。

3、田园都市的要素特征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通过梳理环境、社会、经济、人文等层面的先进理念,集合协调、创新、开放、共享、绿色的原则,田园都市的营建需具备以下六大要素特征,分别包括有机组合的组团区块、集约互融的产业体系、网状串联的开放空间、平衡共享的配套服务、友好绿色的空间形象[4]。

二、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2018年,上虞入选为“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的县级试点示范之一,同时绍兴市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正式列入浙江省大湾区规划范围。本项目即位于上虞经开区西北部的科创岛内,是绍兴市科创大走廊东端的重要节点,也是引领上虞区向都市发展、融入大绍兴的重要区域。

本次规划包含两个范围层次。概念规划范围为上虞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区,东南至杭甬运河,西至常台高速,北至曹娥江,总用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城市设计范围为核心区域,主要规划范围为曹娥江故道与曹娥江、杭甬运河所围合区域,总面积约5.3平方公里。基地为曹娥江南岸,是上虞 “拥江西进”的战略突破地段,距离北侧滨海开发区仅10KM,且紧邻上虞主城区,生活功能配置齐全,将与主城区实现同城化发展。

2.现状条件认知

(1)交通区位条件

项目距离常台高速仅1公里,距离高铁绍兴东站4.5公里,连通绍兴与上虞的轨道二号线规划在此设立站点,是上虞西部的重要交通门户。如何充分利用交通优势,提升基地区位价值,是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2)产业发展基础

项目毗邻上虞经济开发区、滨海产业集聚区,周边已形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传统产业集群。在上虞研发能力、物流网络的提升下,如何构建推动产业有效升级的创新平台,将是上虞在区域发展格局中能否突围的关键之举。

(3)功能空间格局

分析科创岛内现有及已批项目,以中部南北向中心大道为界,已形成路东科教创新,路西智造生产组团,未来发展格局已雏形初现。同时,研究范围东北端现为村庄居住片区,规划中需加以考虑协调。

(4)田园水网基质

基地北拥曹娥江,东临杭甬运河,内部水田交错,河塘点缀,是上虞城区内最亲近自然的区域,如何将乡愁带入城市,将自然融入生活,是提升新区品质的核心策略。

(5)人才特色引力

上虞目前已有两所学院、三所研究院入驻,且皆临近基地。其中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基地内部,此外,未来多所高校有望入驻上虞。在此机遇下,高科技人才将在基地内不断集聚,如何打造激发灵感的工作环境,是上虞在新一轮人才战略中取胜的核心引力。

3.项目挑战

挑战一:功能格局分离,城市开放度低。基于现状空间布局,功能结构以南北中心大道为分界线,呈现东西地块独立发展的局面,产城分离现象突出。

挑战二:产业缺乏联动,创新动力不足。企业间缺少互动联系,产能较弱,且现状入驻企业主要为机械生产、装备制造、物流运输为主,在城市间竞争力层面上存在缺口和弱点。

挑战三:城乡风貌冲突,空间亟待提升。基地位于城市郊区,属于城和乡的风貌过渡区域,且现有村庄呈现的乡土原生空间特质将与科创岛现代化发展形成强烈对比。

挑战四:水网未成体系,景观脉络断裂。科创岛为平原水网地带,池塘众多。如何在海绵基底下形成都市型“水脉田园”,将进一步提升基地的品质附加值。

三、城市设计中的田园都市演绎

1.整体发展层面的应用

(1)城市设计构思

整体以实现人·自然·城市共同生长,满足都市人的田园梦为规划宗旨,进行以下构思:

①塑造轴线,确定基本空间框架。现状快速路与城市主干道决定基地格局,并依托控规支路网与用地性质,确定发展轴线及基本功能板块。

②绿核为基,编织蓝绿活力网络。以梭形绿地及现状村庄田园为核心,向四周延伸开放空间廊道。

③推窗进田,营造绿色温馨家园。以推窗进田为原则,布局多个生态空间,最大程度实现自然与城市的有机融合。

④拥抱曹娥,布局缤纷功能板块。以“U”型田园带与外围生态水环共同构建面向曹娥江开放的空间格局,同时依托生态脉络圈层式布局不同的城市功能板块。

(2)总体布局

总体形成“一心两轴,一带三坊”的空间结构。以企业总部结合中央公园形成商务服务核心,并分别依托南北向中心大道,东西向五星西路形成联系曹娥江两岸的发展轴线与联结开发区与中心城区的产城融合轴线。同时,打造创享都市田园带,以绿带串联田园绿地,形成完整开放的活力生态脉络。基于以上都市田园的构架格局,整体构建智慧生活坊、研创信息坊、高教产业坊,由内至外形成3大“U”型圈层式布局片区(图1)。

图1

(3)分区引导

①智慧活力坊位于中心大道两侧,是基地内的主要的企业集聚区和智慧生活区。内部采用小街区密路网的方式,构成多样化的空间格局。并围绕组团中心绿地及都市田园带布置商业、服务等公共空间。建筑采用围合式布局,沿南北中心大道集中展现现代城市风貌。

②研创信息坊位于智慧活力坊外围,为第二“U”型圈层,是科创岛的科研、研发核心,也是产业提升的引擎。在功能上,研创信息坊通过“教育科研”+“产业研发”两大形式加强科研与教育、研发与产业的联系。同时,内部将采用组团布局形式,强化各研创产业的集聚发展。

③高教产业坊位于科创岛核心区外侧,包围中央两坊片区,形成资源共享和设施辐射。高教产业坊以“高教+产业”为片区打造方向,其中,高教园以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为核心,是科创岛的智慧中枢;智造园则紧密对接研发版块,完成技术的产业化实践。

2.重点空间层面的设计

(1)都市田园带的设计蓝图

①都市田园带的构成

创享都市田园U带位于核心区中央,通过水网基质、魅力田园、公园绿梭三大部分组成,通过公园与田园的有序互融以及水系网络的串联,演绎呈现“U”型带的创享空间(图2)。

规划结合原有的基地水网,通过改造拓宽把水系串联成网,形成高效的慢行景观网络。公园绿梭是科创岛的片区核心,把公园化的绿梭空间打造成为科创岛的特色空间。魅力田园空间则是科创岛的特色空间,把原有的水乡田园带入现代城市中,创造独特的韵味空间。

图2

②主题绿梭组团的营造

绿梭空间是各组团内的社交新空间,也是各组团景观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图3)。规划结合周边地块的使用性质,打造多元功能的主题体验空间。可通过特色构筑物的打造,亲水空间的营建,并结合生态田园分别形成运动康体、绿色交流、娱乐休闲、时尚创意、生态科普、艺术田园等6大主题的绿色开放空间,构建连续的慢行路径将活动串联,形成富有生态性、可达性、趣味性的慢行带。

图3

(2)建筑塑造的设计蓝图

①田园周围的建筑塑造

田园空间是整个科创岛的亮点空间。规划着重强调周边建筑与都市田园空间的关系,在空间设计上采用“推窗进田”的设计理念,临靠田园空间的建筑界面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形成与田园的良好视线互动。并在建筑之间留出田园联系带,串联田园与周边地块。另外,建筑裙房屋顶多采用田园式屋顶绿化,通过建筑自身的生态化融入田园空间。

②绿梭周围的建筑塑造

绿梭空间是各建筑组团的中心绿地。在空间设计上强调绿梭的线性空间展示,设计两条建筑视线界面,两侧建筑强调局部架空及立面材料的虚实结合,扩大建筑与绿梭间的渗透面积。内部以水网田园为基质,布置多个创意建筑组团,并通过架空连廊系统将共享空间延伸到两侧公共建筑内,使之成为整个科创岛的生态核心与活力聚点。

3.要素控制层面的引导

(1)与控规的协同反馈

编制城市设计导则,对街区进行控制引导。在传统强制性控制要素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建筑空间、公共空间以及交通空间等进行引导性控制[5]。同时与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协同引导控制,保证刚性与弹性的有序结合,合理保证社会利益及开发利益的最大化。

(2)土地出让方式的创新

为保障都市田园的切实落地,田园用地应与同一地块内其他用地整体统一出让,其中田园的建设将由相应地块内的企业主导建设,并进行后续维护管理。同时,为平衡拿地企业的利益,政府需提供适当的容积率补偿,或土地出让金及税收方面的优惠。

四、小结

在当前城市规划实践过程中,城市发展带来城市空间由中心区向外侵略性的蔓延,广大原生自然基质被逐渐消除,这也是每一个都市人田园梦想的吞噬。希望通过本次城市设计,为田园都市的建设奠定良好的空间构架及布局逻辑,成为新时代城市化特色空间营建的一次有效探索[6]。

猜你喜欢
上虞田园都市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田园美景
上虞区沥海镇小学
上虞
田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