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物理 探实验 究学理 明事理

2018-06-27 16:20于清泽
神州·中旬刊 2018年6期

于清泽

摘要: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我欣赏这样的教学风格——学生在充满好奇、充满探索欲望的心理机制下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满腔热情而又轻松愉快的快乐氛围中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明确学习目的,知道自己的每一节课都在向自己的人生理想迈进的动力心态下完成学习目标!

教书之道:从学答到学问,从学会到会学,从知识走向方法,从好玩走向玩好,从智商走向情商,从题海走向题根,从无疑走向生疑,从学科走向跨科,从随性走向诗性,从本本走向超本。我用12个字概括就是“学物理 探实验 究学理 明事理”。

关键词:学物理;探实验;究学理;明事理

一、抓好学生学习物理的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對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根据我校“三互动一体验”教学策略的建构理念,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究互动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由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做好互动。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置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的电源加在不同的用电器两端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努力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实验教学 培养探究兴趣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三互动一体验”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法。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亲身体验学习活动过程的学习方式,让师生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创设情境,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我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

再者多采用对比教学,归类教学,使学生即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够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师应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教会学生学习和总结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把握好“三互动”中的“师生互动”尺度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

针对这些问题,我展开“课题”研究,在教学中集体攻关,参照“三互动一体验”的知识建构理论,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回顾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要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初中物理教材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又可以说整本教科书都在讲述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教材在讲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时,就是按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进行。即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等步骤进行的。但“三互动一体验”的建构理念也明确了,教材不是不可挑战的金科玉律,可以进行二次创作;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两者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方法,体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发展过程,体会前人的思维成果,在学习继承前人思维成果的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古人讲究“格物致知”,大意也就是探究事物规律,从而获得知识,我觉得这四个字,可以用来作为对于物理教学的一点感悟。

参考文献:

[1]王海斌.中学物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04.

[2]杨东冬.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