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数字化新型文化馆问题的研究

2018-06-27 16:20马小花
神州·中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信息

马小花

摘要:文化馆作为政府的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与群众活动组织沟通的重要平台,具有辐射面广、传播速度快、资源广泛共享等特点,数字化的文化馆的建设也成为了次然。本文针对传统文化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建议,以便更好地完善我国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

关键词: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信息;资源

截至于2016年3月,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50%,我国的网民总数达到了7.32亿人,大量的手机终端被开放与使用,日常生活中现代网络与信息科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信息化时代引发了一种创新的服务模式——数字化服务,它跳出了体力劳动的局限性,标志着现代科技的高调引入,而作为丰富人们日常生活、提升自身修养的重要“工具”——文化馆,在数字化服务的前提下,对文化馆的建设和创新,成为顺应时代,顺应大众的必然选择。在信息的快速发展的对比下传统的服务模式,也表现出其缺点和弊端,以及服务的局限性。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加速了文化馆的新型发展,对人民群众来说不仅能够搞定、得到更好的服务,满足其文化要求,推动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数字文化馆的建设能使各文化馆之间突破区域的限制,形成文化馆的群体性。各地的文化馆之间可以通过数据将各种信息资源及相关资源有效的联系起来,再经过后期的处理,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人们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直接从网上获得各种有用的资源,享受到更加先进、便捷、广泛的文化服务,对文化资源实现了有效利用,达到资源共享目的。

一、数字化新型文化馆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文化馆暴露了许多其缺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传统文化馆已不能适应大数据前提下的群众的具体需求,具有明显的单一性,文化馆的服务设施、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陈旧单一,严重供给的主观倾向,脱离大众对于文化的需求,服务覆盖面很小,导致很多群众文化场馆“门可罗雀”,没有保障群众享受文化的权利,导致文化馆地位和作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大大降低。极大的滞后性,网络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网络和数字媒介越来越成为群众的文化消费方式的其中一种和习惯,越来越明显而深刻的虚拟空间的影响。群众享受文化生活的方式,从传统的场馆、场地已经发展到了各种虚拟空间的终端,这种消费环境、方式迫切地需要群众文化的服务方式进行一场深刻而彻底的革命。

文化馆的建设的网络布局不太合理,相应的技术手段也比较落后,与群众的文化需求不符合,导致利用率偏低,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文化馆的性质属于非营利性的,统一归政府部门管辖,很难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大多经营者在运营过程中都以维持现状为所谓的经营目标,根本就没有让其发展的越来越好的想法。这也就导致了文化馆的服务能力非常不足,缺乏健全的规章和制度来规范工作人员的言行;相关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满足不了大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

二、数字化新型文化馆发展对策

1.建立服务平台的网络化和数字化

引入一款先进又安全的软件平台,充分将文化资源融入平台之中。真实、全面、及时地发布本地的文化新闻资讯,建立起包含活动、事件、项目、品牌、人物、作品等在内的一套地方文化记忆存储资源库。针对性推出文化服务及产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和汇总,开发针对性的服务块面和内容。全面推动文化馆各种终端的研发以及向研发各种手机、电视及其他能够进行数据化传输的载体的研发。让数字化的服务太太能够随着网络终端的不断发展和各种媒体工具的不断创新,从而能够实现顺应时代的升级与拓展,使文化馆能够成为一种全面的网络覆盖和完善的配套服务的存在。

2.促进服务资源的信息化及多样化

传统的文化馆的资源的生成都是大众的实际参与为主,搭建了数字化服务平台和相关联的网站后,文化馆要对其进行全面而有系统的设计和布局,将各个不同模块的信息有针对性、有步骤地放置在网页当中,使转变过程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同时在现有的资源下,开辟新的栏目和领域,不断地开拓大众的文化视野,也要充分合理利用政府的有效资金和各类民间善意的捐款,实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良好状态。

3.推动服务资源的大众化和共享化

网络平台推动了数字化服务的发展,所以数字化服务也应具备共享化和大众化的特点。总的来说,就是在多样化信息实现的的基础之上,利用网络技术将文化信息以及资源连接到网络平台上,实现资源的共享,使其能够更多的大众,利用网络的十分便利的传播性和宣传性,提升文化馆的影响力和口碑,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数字化服务模式为其带来的丰盈的精神世界,给其生活带来更便捷的服务。

4.重視对文化馆人才队伍的培养

文化馆应该不断提高馆内人才专业技能和知识等素质的培养,对人才培养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内容、任务和目标,并定期设置考核的机制,强化培养的效果。同时人才培养还需分类管理,抓好不同岗位的技能和知识培训目标。其次还应该委派馆内技能缺乏的从业人员到其他的文化剧院、文化馆等地方学习他人的技能,提升自身的素质,使每一位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都能为文化馆做出贡献,避免很多职称结构不合理、只领工资不会做实事的现象出现。

三、结论

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有着其特有的十分广阔、光明的前景,同时其周期性也很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和发展数字文化馆时,一定要遵循社会的特有发展规律,通过现进的电脑技术和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化技术充分领用和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有步骤地进行过渡,使数字化文化馆的长远化得到发展,丰富大众的精神世界,使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得以满足。加强和推进数字文化的建设及其服务也是各个文化馆的发展以及和壮大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爽.大数据时代的文化强国建设[J].知识经济,2013(21).

[2]束华娜.大数据语境下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角色调适[J].山西青年,2016(02).

[3]高小康.大数据时代的消费文化与空间冲突[J].湖北社会科学,2014(12).

[4]王婧.论免费开放背景下文化馆发展研究[D].广西艺术学院,2013.

[5]王悦荣.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省际比较[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01).

猜你喜欢
数字化资源信息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