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命题教学中导学案编写模式的案例分析

2018-06-27 10:23张本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数学

张本龙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出和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以其新颖性、实用性、高效性和易操作性等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导学案一般由学习目标、重难点、学习内容、学习小结以及当堂检测组成。本文将以具体的导学案为例,对其进行案例研究、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高中数学 导学案 编写模式

一、案例描述

1.设计思想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发展性。作为数学教师更加因势利导,利用问题探究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

2.教材分析

“函数的奇偶性”是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函数的奇偶性,通过提供的图象和表格归纳出偶函数和奇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特殊函数入手,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函数的奇偶性。从知识结构看,它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化,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函数的图象和基本规律,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作图能力,同时也学习过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具有了学习奇偶性的必备知识。但学习函数的奇偶性这一抽象思维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一个飞跃。由于学生自觉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与分析概念的能力还不强,所以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来学习函数的奇偶性。[3]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幾何意义,培养学生观察、抽象的能力,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感受数学的对称美,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领会合作探究的精神。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难点: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与步骤。

二、教学过程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结合本节课的特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对称”是大自然的一种美,这种“对称美”在数学中也有大量的反映。

问题1 观察下列函数的图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数学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师生互动,探究问题

探讨1:上述三个图象分别表示什么图形?进行讨论归纳。

探讨2:观察一对关于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问题2 你能由此得出偶函数的定义吗?偶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函数的图象是研究函数的重要载体,一旦对函数图象有了整体的把握,自然对函数的规律心中有数。在问题探讨过程中,从图象出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函数的抽象符号特征。[4]

3.类比联系,得出结论

问题3你能由此得出奇函数的定义吗?奇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类比是高中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推理形式,通过类比偶函数的定义得出奇函数的定义,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

4.合作探究,发展思维

例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先看函数定义域,再判断与的大小关系。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之一。

变式训练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探究3:若是上的奇函数,则等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奇函数的特有性质:若奇函数在原点处有定义,则必有。

探究4:若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等于多少?

设计意图:按函数奇偶性分类,函数有四种形式,其中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有且只有一类,即,,是关于原点对称的实数集。

例2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探究5: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设计意图:掌握定义的两个关键点:①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②找出与的关系.

变式训练2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当不能直接代入解析式时,如何求函数值?先求对称点的函数值,再利用中心对称关系,即所求的函数值为对称点函数值的相反数。这道练习既检测学生对对称性的认识,同时也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7.总结归纳,加深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理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单调性描述函数的变化规律,奇偶性描述函数的什么规律?

(2)偶函数和奇函数的图形定义和符号定义分别是什么?

(3)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与步骤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和性质的应用,以此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归纳概括能力。

三、案例分析

1.学习目标

案例中呈现的学习目标提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目标分析明确而又层次鲜明,对于完成既定目标有很好的效果。

2.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学科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等确定重难点,在重难点定位之后还设计了不同难度的题目类型,既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又照顾好少部分成绩优秀学生。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位在函数奇偶性,包括概念的由来、概念的内涵以及概念的应用。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通过数形结合引出概念、通过分解定义加强对定义的认识,通过分析例题体会概念的应用。

3.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三导”功能即导学、导思、导练。在上述导学案案例中,采用了“问题-探究-检测”的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以图形的“对称美”切入概念教学,让学生在一步步完成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使学生理解掌握概念的来龙去脉,掌握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步骤,会利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求值及解析式的问题。

4.学习小结

在案例中,学生观察图象进行归纳出偶函数的定义,然后利用类比推理得到奇函数的定义。在归纳出奇偶函数定义后,进一步总结利用定义判断奇偶性的步骤,同时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案例中充分利用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例题上层层加深。在设置例题的同时增设变式训练,从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开始,延伸到分段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最后还延伸到利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求函数值和函数解析式的问题。

5.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是学案设计的最后一个部分,也是对学生这节课所学内容的检验。本课当堂检测涵盖了判断函数奇偶性的题目,还设置了运用函数的奇偶性求函数值和解析式的題目,这些题型构成有基础、有拓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教学反思

1.导学案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有效方案。因此,导学案不同于教案。

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编写导学案必须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思考和创作,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差异又要注重学习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差异,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导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及专题性学案等。

4.编写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探索学习,要让学生在问题发现、研究、解决过程中提高能力。同时,面对学生不断发展、教材不断调整及高考形势的变化,导学案编制应不断创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孙雪梅.“学案导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应用田.数学教学通讯,2007(266).

[3]徐建强.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

[4]曾东.如何认识“三导”学案编制在高中数学中的指导作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3, (06).

猜你喜欢
导学案高中数学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析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