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武术真正走进校园

2018-06-27 10:23张景祥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武术校园学生

张景祥

摘 要:目前,各阶层学校在新型教育政策以及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丰富了给学生提供的课程系统,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活动型的课程提供给学生。学校体育课的内容也被丰富,武术被加入到体育课程之中。体育教师在教授武术动作的同时,还需要为学生创设武术型的文化空间,同时借由这种文化空间来与学生共同传承体育文化。本文从武术的重要性入手,就如何让武术真正走进校园做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学生 武术 校园

当下的人已经越来越不爱动了,这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在上演一场比赛,这场比赛不是“更高、更快、更强”,而是比谁最快慢下来。而在这个比赛当中,中国高居榜首。面对这种问题,我们更应该将提高学生运动的兴趣作为自己应承担的教学任务之一,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运动的好习惯。相关部门也应该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促进武术的发展,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展。

一、武术的重要性

武术套路动作中包含着屈伸、平衡、跳跃、翻腾、跌扑、弹跳等,人体的每个部位几乎都要一起运动。全面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活、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在武术锻炼过程中,行气和意念活动也是非常频繁的,其对于人体机能具有很好的增强作用,强身健体来说也有很好的功效。

如果一个人缺乏身体锻炼,不仅仅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更可能会导致思维迟钝。身体锻炼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强力和轻快,强力的运动有助于让人养成坚定的意志,对提高自信有很重要的作用;轻快的运动则可以让人体的循环系统得到很大的改善,有利于人的忍耐性的培养。所以这样看来,体育锻炼的作用并非简单的强身健体,还能给人培养出勇往直前的精神,树立自信心,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二、让武术走进校园的对策分析

武术这项运动的目的是立德树人、强身健体,同时在锻炼和学习中也能不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如果能将武术课程推广到校园,开展武术课程,对于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文化越来越开放,很多外来的体育锻炼项目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喜爱,所以作为传统体育运动的武术就受到了冷落。针对提高武术的推广程度,本文提出了以下几条措施。

1.推广武术课程

如果想让武术教育走进校园,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就需要我们提高对武術课程的重视程度,开发一系列武术教学精品课程,并且向学生普及“健康第一”的观念,这样能让学生成长得更为健康。在教学中也应该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核心内容,让学生养成自己的意识和习惯,真正把武术作为一项强身健体的运动。武术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在学习中也应该注意不能仅局限于学习其表面的、外在的套路,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武术精神传承和发扬,这才是武术教学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内容。

2.注意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

其实我国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着手推广武术教学内容了,在2010年,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文,向全国中小学推广实施武术健身操。经过实践总结得出,武术进校园应该要让武术简约化,动作越简单越好,学习的人群越多越好。比如在太极拳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太极拳分为8式、16式、24式和48式几种,其目的就是让武术易学,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广大学生尽快掌握。武术进校园并不是让孩子们成为武术家或专业运动员,而是让他们通过接触武术,激发学习兴趣,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

3.树立正确的武术价值观

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向有重礼仪、讲道德、尚武崇德、见义勇为、不畏强凌弱等品德。因此,在学校武术教学中应该提倡继承发扬传统武术中的精华,大力宣传“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指导思想,把习武同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利用武术的民族特色和名人轶事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武术基本功的练习要不断克服枯燥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武术套路练习要克服疼痛关,培养学生刻苦耐劳、永不自满的品德,在练习武术过程中,建立成就感。有些学生目标达不到时就容易产生失败的精神压力,也就是挫折感,掌握了武术练习的技巧,当取得成绩后,学生便产生了愉快、振奋的幸福感。 传统的武德中讲究“学拳以德为先,凡事恭敬谦逊,不与人争,方是正人君子,学拳宜作正大之事,不可恃艺为非,以致损行败德,辱身丧命”。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比例差距的扩大与父母溺爱的不断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一年不如一年,他们大多数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一帆风顺,好比温室里的花朵,往往经受不住任何风吹雨打的考验。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及广泛的适应性。因此,做好武术在校园的推广势在必行,这不仅是青少年作为强身健体的一种手段,更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良好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文武. 传统武术进入我国学校系统的必要性及其途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 36(1):97-101.

[2]朱海涛. 我国传统武术传承方式对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的启示[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3):105-107.

猜你喜欢
武术校园学生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赶不走的学生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生写话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