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春节拜年记

2018-06-28 07:07
源流 2018年2期
关键词:荤菜茶叶蛋外婆家

■ 渝 文

小时候过年,最盼望的是去拜年,因为几乎都可以饱饱口福。

从初二开始,人们走亲拜年。村里村外的路上,人来人往。小孩子呼来喊去,“拜年哦”,“拜年去啰”,催着大人快快走。大人手上拿的是喜箩,或布袋,或提包,里头放了果子包。

“果子”是糕点的土名,这果子包是礼品,内里以麻酥糖为多,也有寸金糖、芙蓉糕、糖枣、桃酥等,用草纸包裹,上大下小的梯形,八只角很明显,上头放一张长方形红纸,再用麻屑绳,呈十字样绑扎。

一些店里大多由资深售货员卖果子、扎果子包;能把普通的果子包扎得讲究、精致,样子确实好看。包内数量不限,一般是一斤重,少数半斤的。当然,果子包的质量和数量,人家大多不计较,因为拜年的目的,是亲眷互相走动,图个吉利,正如老古话讲的:“亲眷要转,不转不亲。”

在川东山区,按规矩,拜年的人来了,首先要递上茶叶蛋。可四十多年前,不少人家经济环境不好,平时要卖鸡蛋得以买针线油盐,因此不少人家就用包子来代替,主要是菜包子(豆腐、青菜的),或甜包子(豆沙拌了点糖精水),肉包子则很少。

那时候,外婆身体还好,能去田地劳动,自己养了鸡和猪,我的舅舅们每年还要给她一些钱,所以手头较宽松。

每次去拜年,外婆都给我们吃鸡蛋。桌上也早已摆好果子盘,琳琅满目的各类果子,散发着香香甜甜的气味。外婆家的果子,大多是舅舅买来的,统称“细果子”,有麻酥糖、饼干、水果糖、芙蓉糕、糖枣等,再加上土做的冻米糖、芝麻糖,白米糕、芝麻糕,以及蚕豆、花生、瓜子等。

我家上几代是大户人家,我们兄弟姊妹早就受过各种规矩的教育,虽然坐在外婆家桌旁,望了又望诱人的果子,大舅舅、大舅妈在泡茶,没开口叫我们吃,是不会动手的。

当外婆从厨房里走出,端着两大碗茶叶蛋,笑着说:“来,吃鸡蛋!”她拿起鸡蛋要剥,我父亲就说:“自己动手,自己剥!”大舅舅、大舅妈就往我们面前摆下鸡蛋,每人两个。那时候,我吃着茶叶蛋,感到真是好吃极了,说不出的美味。

接下来,外婆和大舅舅、大舅妈会多次说:“吃果子,吃果子,在外婆家不要客气!”

在外婆家吃各种果子,是没有限制的,喜欢什么就抓了吃。可我们也不会瞎吃的,像果子盘中的麻酥糖、芙蓉糕、糖枣、水果糖等,尽量少吃,否则,那盘子空了,显得我们没教养。吃得多的是瓜子、蚕豆一类,抓到袋里,走东走西,边吃边玩。

外出拜年,路途不远,十里左右的,一般都吃两餐。路途远的,吃中午一餐,那是要摆开桌子,有菜有酒的,店里没有酒卖的日子,就喝自家酿的酒,或者起码是糟卤(酒酿的汁水)。

吃两餐的,中午是肉丝面,这肉丝和了笋干丝、豆腐干丝或者煎豆腐丝,有的还有金针菜,很鲜美、很可口。

我家离外婆家七、八里路,当然要吃肉丝面的。外婆炒的肉丝,不像某些人家肉放得少,而是比较多的,那味道自然更好。她在我们每碗的面条上,会盖上厚厚的一层。

吃了面,我们在村子里玩,看看都是差不多的地方,没什么新鲜的,走一圈后就回外婆家,在院子里摆开四方桌,打起扑克来。

家乡人待客,尽力而为。那年月,生活普遍困难,菜蔬不多,特别是鱼肉蛋之类少。可过年了,都要想方设法准备几个好菜,除了年三十晚自家吃掉一些,就要留下来招待拜年的客人。

外婆家没这方面的问题,她杀了猪和鸡,舅舅还会买回其他的荤菜,如鱼、牛肉等,那初二晚上的一桌子菜,比较丰富。

下午四点钟,就摆开了桌子,记得最先上的是整只炖鸡,最后上的是整条烧鱼,寓意有头有尾,年年有余。还有表示红红火火的红烧肉,表示团团圆圆的肉圆子,表示绵延不断的粉丝,表示清清吉吉的青菜,还有猪舌头、猪耳朵、猪肝、猪肠、猪血汤等等。

长大一些,我们常挤到厨房里,小的帮烧火,大的帮炒菜,然后笑嘻嘻地帮着拿菜,一碗一碗地端上桌。

大舅舅会和父亲喝白酒,三个哥哥也能喝点,我等人只是喝酸甜的糟卤。这时候放开吃,拣喜欢吃的夹,父亲也不会丢眼色、示意什么的。外婆把菜端完了,就拿双筷子为我们夹菜,当然是夹荤菜。说实话,能多吃荤菜的时候,一年只有两次,一次是除夕夜自己家里的摆开桌子吃;再一次,就是在外婆家拜年的晚宴。

吃饱了,吃快活了,要离开了,再叫几声外婆,还叫她去我们家玩。

我十四岁时,姊姊出嫁,从第二年起,我们兄弟几个和妹妹,就多了一个拜年的地方。进高中后,有了几个特别好的同学,接着好多年,正月初都你家、我家、他家地走,转着圈拜年。

后来,外婆去世,我失去了那从小最想去拜年的机会。现在,每年过了年,主要是去岳父岳母家拜年。小时候对拜年的期盼、快活和满足的感觉早已没有了,变成肩负着孝亲和对家庭的责任。

猜你喜欢
荤菜茶叶蛋外婆家
我在外婆家
回外婆家过年
家乡的茶叶蛋
去外婆家
筷子
卖茶叶蛋
“仿荤素菜”最好少吃
怎样求搭配方法
茶叶蛋
外婆家趣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