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2018-06-28 10:24余娇田莉梁全欢刘浩然蔡政英
考试周刊 2018年52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课程设置物联网

余娇 田莉 梁全欢 刘浩然 蔡政英

摘要:对物联网专业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的实施,是落实党的19大教育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本文介绍了如何从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以促进物联网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介绍了多模块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合理调整实验教学,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物联网;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一、 引言

三峡大学入选了教育部公布的卓越工程师第二批名单,这是继三峡大学批准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計划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人才培养计划之后的又一次全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的战略服务。

二、 改革理论教学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

根据三峡大学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改革了实验教学模式,邀请企业项目和工程师参与,不再仅仅是理论课程的验证实验,更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联网专业的教师还对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突破了原来封闭的计划实验模式,围绕学生展开按需施教的实验模式,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自己选择实验项目,甚至进行探索性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进行学习和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兴趣。同时,充分利用三峡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的高水平科研项目,鼓励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展开三峡大坝仿真、升船机调度、视觉仿真等实验,将项目应用转变为实验内容,积极创新开放性的实验模式。

三、 多模块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造

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能力的学生组织教学体系,鼓励能力强的低年级学生选修高年级的实践教学课程,甚至鼓励优秀学生提前学习研究生课程和实践创新。对专业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审核,并重点审核设计内容的实践性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在实践中培养出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确定学科平台课程后,必须把理论符号与实践性强的物联网结合起来,融合到物联网专业的平台课程中。所以,由跨专业的教师们共同进行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增加了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教学体系等模块,并且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完成实践教学,进而实施卓越工程师创新人才培养。

调整和优化实验室,对旧的实验室的设备进行了撤并、整合,重新搭建了新的实验教学平台,积极开发创新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培养创新型人才。

1. 开放实验教学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新型的实验教学中心,增设了物联网专业教师的项目研究成果和研发的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更重要的是有教师科研项目的支撑,从而科研方向和实验室经费比较稳定和充足,有助于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平台,激发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中心、网络支持、教育管理系统为平台,实现开放式实验教学网络管理。所有教师在实验课网上公开本人的研究课题以及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并全面开放非涉密的科研设备,学生通过手机APP可以方便地登录实验平台,学习和操作实验内容。

2. 在实验教学中转化研究成果:在物联网的实验教学中,不再对学生限制实验的内容,也不再限制学生只做验证性的实验。而是鼓励学生自行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整合后的实验教学中心任用物联网和相关学科的科研骨干教师为负责人,将实验按A类提高实验和B类基础实验向学生开放。在实验中,指导教师鼓励学生们在A类和B类实验项目上进一步创新,大胆开发新的实验项目,一系列的实验教学内容的体系并逐步形成。

3. 以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创新后的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评价指标,学生不再局限于学校或企业进行毕业设计,鼓励校企合作做高水平的科研和创新。在学校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导师们鼓励学生自己确定毕业设计选题,给学生们充裕的创新和想象空间。首先,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对国内外一些相关文献的阅读,对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个初步评价,并结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与指导教师在小组讨论时进行汇报和讨论,指导教师和专家指出研究中的问题,并指导学生下一步的工作。之后,学生根据指导教师和专家的意见,调整设计内容以及技术路线。之后,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们定期(一般是每周)还以研讨会的形式报告了他们在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改革后的毕业设计,过程控制更加细致、严格,既方便指导教师了解到学生的设计进展,也培养了学生创造力和科研计划调整能力,对毕业设计进行优化,提高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

四、 结合社会需求,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1. 把社会中的问题与科研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用科研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物联网专业和相关专业教师利用各种渠道增强和高新技术企业及科学机构之间的合作,将实践教学基地延伸到企业和社会中去,结合院校和企业的优势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2. 试图创造一个零距离的生产、教学、研究论证和实践教育基地。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在当地的优势,建造并完备学生实习基地,实现学习与实践的零距离,实现科学研究和实践教学的零距离。

3. 在已有的实践教学基础上,根据物联网专业的特点和不同年级学生能力的差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创业,并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学习和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海龙,张书钦,刘卫光.物联网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5(02):12-15+19.

[2]陈辉,李敬兆,詹林.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4(04):13-17.

[3]徐小龙,鲁蔚锋,杨庚.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01):119-124.

作者简介:

余娇,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田莉,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梁全欢,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刘浩然,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

蔡政英,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课程设置物联网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