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校园视角下的校园绿地建设—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2018-06-29 06:48胡楠王宇泓李雄
风景园林 2018年3期
关键词:北京林业大学绿地营造

胡楠 王宇泓 李雄*

1 绿色校园与校园绿地建设

中国从1996年开始正式引入绿色学校这一概念[1],并随着对教育事业重视加强,与绿色校园建设相关文件陆续出台[2-3]。2013年中国绿建委编制的学会标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发布[4],成为正在编制中的国家标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基础,将为我国绿色校园建设提供较为系统的理论指导。2016年,中国绿色校园设计联盟成立并积极组织开展中国绿色校园发展研讨会,促进各高校积极响应绿色校园建设的号召①。建设绿色校园亦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

绿色校园是指在其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师生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教学和生活环境,对学生具有环境教育功能,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校园[5]。绿色校园建设理念更关注校园环境质量与功能,校园绿地是校园环境营造与教育功能表现的重要载体,也是绿色校园建设的直接体现。《标准》内对高等学校校园绿地建设的指标要求虽仅有4项,但在校园绿地总体规划、校园绿地营造、校园植物配置3个层面均对校园绿地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首先,《标准》中指出“学校绿地率应高于国家及相关地区标准,不低于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2m2”[5],这有助于在校园绿地总体规划层面规范划定校园绿线,以保证校园绿地面积。其次,《标准》中指出“改建、扩建项目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场地、设施及建筑,各项公用和体育设施应尽量向当地提供社会协作;优化土地利用,鼓励利用改良后的荒地、废弃地进行校园设施建设,应倡导对校园文物和反映学校历史的古建筑及设施的保护”[5],这有助于在校园绿地营造层面引导灵活选址,以优化校园土地利用。最后,《标准》中指出“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能体现良好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的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减少单纯的草坪绿化”[5],这有助于在校园植物配置层面指导选择植物种类与搭配形式,以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空间。

2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绿地建设

北京林业大学创办于1952年10月16日,学校本部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清华东路以北,现有校园占地面积为46.4hm2,在校师生约3万余人②(图1)。北京林业大学作为中国农林院校中的佼佼者,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林学、风景园林学两大优势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得益于“知山知水,树木树人”办学理念的指导以及学科背景下对美丽中国人居生态环境的科研探索与实践积淀,绿色校园建设成效突出,校园绿地建设成果显著。

建校65年来,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与此相伴随的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建设逐步完善,曾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城市节水科技创新工作先进校园”“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等。根据校园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6-7],可将校园绿地建设分为5个阶段,伴随校园发展历程,校园绿地建设逐步开展(图2)。

1 北京林业大学平面位置图及平面示意图The plan position chart and diagrammatic sketch of BFU

2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绿地建设历程图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of campus green space of BFU

3 绿色校园视角下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绿地总体规划

结合中国高等学校绿地规模建设情况,《标准》中提出了校园绿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指标要求。合理设置校园内的绿地对塑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保障师生员工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绿色校园视角下,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绿地总体规划以保证校园绿地规模为基本前提,注重完善校园绿地建设体系,优化校园绿地整体布局。

3.1 规范划定校园绿线,保证校园绿地面积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绿地总体规划始于1956年,学校于校园偏北处划定14.5hm2绿地作为植物园使用[6],植物园内山水优美、植物丰富,主要作为教学科研基地使用,是校园内最具活力与吸引力的场所之一。但随着1969年学校迁址,植物园逐渐荒废,学校用地也被其他单位占用,校园绿地资源因此损失严重。之后学校经历了1979—1992年复校重建期、1992—2002年快速发展期和2002—2012年质量发展期。在这30余年间的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绿地总体规划不断调整,校园绿地建设不断跟进。2009年,按照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要求,对学校所属绿地开展了全面的绿化普查,结果显示当时绿地率已达到39.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7.01m2[8]。之后校园进入稳定发展时期,校园占地面积并无明显变化但绿地面积仍在不断增加,可见保证校园绿地面积是实现学校绿地总体规划的基本目标。

3.2 均衡场地性质功能,完善绿地建设体系

以保证校园绿地规模为基本前提,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绿地总体规划更注重均衡校园各绿地的性质与功能,逐渐形成以植物观赏型绿地为基底,结合互动参与型与科教示范型绿地的校园绿地建设体系(图3)。

1979—1992年,伴随着改革开放,校园绿地总体规划以恢复校园生机为主要目的,全校共补植木本植物290种、草本植物153种[6],使学校植物观赏型绿地基底基本形成,为百废待兴的校园环境增添了活力。1992—2002年,“科教兴国”战略指导下的校园绿地总体规划以丰富校园环境为主要目的,不仅对生活区及主入口区大面积绿地进行全面更新、对南北与东西向2条主要干路进行扩建[6],以保证校园内植物观赏型绿地建设的完整性,同时在新增的图书馆东侧及“学子情”广场建设互动参与型绿地,强调了师生与校园环境的密切关系,是校园绿地革新式发展的初次尝试。2002—2012年,为适应21世纪新形势,校园绿地总体规划以提升校园环境质量为主要目的,除对已建宿舍楼周边绿地、主入口区绿地、专业楼前绿地进行更新、补植植物新品种以完善植物观赏型绿地建设质量外,还围绕第二教学楼、行政楼及新增学生宿舍、学研中心建设5处互动参与型绿地。并在第二教学楼东侧点缀科教示范型绿地,满足了师生户外交流与活动需求,更增强了环境教育功能。从2012年开始,校园绿地总体规划结合校内大量彩钢房与临时建筑被拆除的现状,在科贸楼与林业楼之间与道路改造结合建设植物观赏型绿地,在学生宿舍1、4号楼北侧的临时建筑拆除地上建设互动参与型绿地,在行政楼与博物馆之间建设植物观赏型与互动参与型相结合的绿地以及在新增学生宿舍13号楼周边建设互动参与型与科教示范型相结合的绿地,使校园绿地建设体系更加完善。

4 绿色校园视角下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绿地营造

结合中国高等学校土地利用情况,《标准》中提出了校园用地建设应合理选址、尊重场地现状,校园绿地作为校园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符合校园用地建设要求。充分利用校园土地开展校园绿地营造是促进校园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绿色校园视角下,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绿地营造以灵活选址、优化校园土地利用为基本前提,结合不同使用需求,利用多样的校园绿地营造形式激发场所价值。

4.1 绿地建设选址灵活,优化校园土地利用

从1992年开始,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改建、扩建项目逐渐增加,绿地营造也主要围绕新建建筑、历史古建或拆迁荒废地开展,主要集中在教学科研区与学生生活区。无论是新建绿地还是改造绿地,均对优化校园土地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图3)。学校教学科研区集中分布于校园东南区,图书馆与学研中心均为新建建筑。该区新建绿地包含第二教学楼东侧、林业楼南侧绿地,行政楼、博物馆的东南侧绿地以及图书馆与学研中心的周边绿地。学校学生生活区主要分布于校园西北区,新建建筑有学生宿舍10、11、12、13号楼及东区“食堂—活动中心”。该区新建绿地包含7、10号楼间绿地,9、11~13号楼与西区食堂周边绿地以及1、4号楼北侧绿地。这些绿地均根据校园建设灵活选址,不仅充分考虑场地现状,也极力满足师生员工的使用需求。

4.2 绿地营造形式多样,激发场所使用价值

以优化校园土地利用、尊重场地现状为基本前提,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绿地营造更注重对绿地营造形式多样化的探索,逐渐形成与科教场所相得益彰、与生活空间相互渗透、与实习基地相辅相成的3种特色绿地营造形式,充分激发了场所的使用价值。

与科教场所相得益彰的绿地营造形式,绿地与建筑的平面关系十分紧密。以互动参与型绿地为主的科教场所有利于户外休闲活动的开展,同时规则式的绿地形式强调了教学科研环境严谨的秩序之感(图4)。以学研中心景观为代表,设计师将内化的传统归纳浓缩为“溪山行旅”4个字,通过东侧、南侧及北侧景观、主轴广场(图5)、下沉庭院来表现对“溪山行旅”的语构详析[9]。下沉庭院中放置有PM2.5空气质量感应玻璃艺术装置,使庭院具有了多重的艺术与生态的含义[10](图6)。将现代景观与传统校园环境相融合并积极促进建筑内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渗透是此种校园绿地营造形式的主要目标。

4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绿地营造示意图The diagrammatic sketches of green spaces creation of BFU campus

与生活空间相互渗透的绿地营造形式,绿地与建筑的平面关系也十分紧密。以互动参与型绿地为主的生活空间为学生日常交流与活动创造了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同时自然式的绿地形式表现出学生在生活区自由流动的场所氛围(图4)。以树洞花园为代表的生活绿地设计中,场地原为自行车棚,设计师通过“树洞转亭”、树池、长桌与坐凳为场地添加了停留节点[11]。“树洞转亭”通过旋转与互望等多种视角凝练出“洞的哲理与感悟”(图7)。这里吸引了大量人群参与体验,也成为很多往届学生婚纱拍摄的景点。利用风景园林设计手法对校园畸零地的环境营造进行层层跟进,使空间既富有情趣又触发场所记忆是此种校园绿地营造形式的主要目标。

与实习基地相辅相成的绿地营造形式,绿地与周边建筑无紧密的平面关系。科教示范型绿地置于互动参与型绿地中,方便教学实习与科研实验的开展,同时自然式的绿地形式有利于环境教育功能融入师生日常生活(图4)。以13号楼周边绿地为代表,从现阶段已经完成的绿地建设中可见多种低影响开发措施的应用(图8),其对生态与可持续建设理念的综合展示、对新型材料与技术的创新性尝试以及对传统工程做法的景观化处理将为师生们提供一处集课堂教学、科学研究与设计实践为一体的自然示范基地。将科教设施与景观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并积极促进参与者与环境发生互动是此种校园绿地营造形式的主要目标。

5 学研中心主轴广场The center square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6 学研中心PM2.5空气质量感应玻璃艺术装置The PM2.5 air quality sensor-art installation i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7树洞花园The tree hole garden

5 绿色校园视角下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配置

结合中国高等学校绿化建设情况,《标准》中提出了校园植物配置应合理选择地域植物种类、构建复层搭配模式。校园绿化建设质量直接影响校园生态环境与绿地景观效果。绿色校园视角下,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配置以保证植物种类体现地域特点、植物搭配结构合理为基本前提,注重植物与其他要素的结合,形成具有校园自身特色的植物景观空间。

5.1 丰富乡土植物应用,合理选择搭配形式

北京林业大学早期建设的植物园内种植各种木本、草本植物约600种,但之后植物园荒废导致大量植物被毁。经过北林人40余年的努力,现阶段校园木本植物已达到约250种[7-8,12],高于中国校园植物应用种数平均水平的100~200种[13-19]。校园内植物主要为华北地区暖温带针阔叶树种,四季变化明显、充满地域特征(图9)。校园植物以乔、灌、草、花卉混合搭配的形式为主,保证了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

对校园植物的持续观察与研究是校园植物资源不断积累的重要途径,目前对建立北京林业大学绿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仍在进行[20-21],同时对校园植物基础数据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林学院与生物学院师生历时3年,于2014年11月完成《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导览手册》,记录了校园中近400种植物、4 000株乔木、3 000株灌木的生长位置与状态[12],是师生认知校园植物的宝贵资料,也成为了校园绿色文化对外展示的重要载体。

5.2 植物结合多种要素,打造特色景观空间

以保证校园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稳定为基本前提,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配置更注重校园植物景观空间类型与组合形式的多样化营造,并通过将植物与其他要素结合,逐渐形成具有校园自身特色的植物景观空间。

8 学生宿舍13号楼周边绿地低影响开发措施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Low Impact Development in the surrounding green spaces of the No.13 student dormitory building

9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种类分布概况图The general plant species distribution in BFU

学校种类繁多的植物通过各异的营造手法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观空间类型,根据园林植物空间类型与组合方式研究[22],北京林业大学校园中“模糊型”植物景观空间类型占多数,局部有“口型”与“平行线型”。“模糊型”植物景观空间无明确的空间领域感,校园内以该类型为主导表现出环境开放延展的特征;“口型”植物景观空间场地界定明确,“梁希像”“学子情”广场均以该类型植物景观空间增强场所的独立性;“平行线型”植物景观空间在对侧形成垂直界面、另外两端开敞,空间既有围合感又有延展趋势,校园学生宿舍7、10号楼间绿地、主楼南侧绿地均为该类型,前者既形成了学生生活区的独立空间又连通了2栋宿舍楼的入口,后者强调了由正门至主楼强烈的视觉指向性(图10)。

各植物景观空间单元相互组合构成了学校植物景观空间整体,北京林业大学校园中“线式组合”方式占多数,局部有“集中式组合”方式。“线式组合”方式是以一个独立的线性空间将各单元联系在一起,校园中此类组合方式主要为通过道路串接各个绿地单元,形成流动感强、步移景异的观赏效果;“集中式组合”方式通过中心主导空间联系周边各个单元,校园行政楼南侧以树阵广场为中心空间团聚周边绿地单元,增强空间的向心内聚效果(图11)。

10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空间类型示意图The diagrammatic sketches of landscape planting spatial type of BFU campus

11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空间组合形式示意图The diagrammatic sketches of landscape planting combination form of BFU campus

12 主入口特色植物景观空间The characteristic campus landscape planting in the main entrance

13 秋天的银杏大道The avenue of Ginkgo biloba in autumn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利用种类丰富的植物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形成具有校园特色的植物景观空间。植物与地形结合可形成层次丰富的特色植物景观空间。从学校正门进入后是由北侧主楼、西侧林业楼及东侧森工楼共同围合而成的入口空间。中央绿地两侧为起伏的地形,地形结合自然式种植包围中央冷季型草坪,使原有的空间尺度被细化、观赏视线循序渐进(图12)。草坪南侧点缀“林”字泰山石,其上的自然纹理如古藤的根须蜿蜒于巨石之上[23],草坪北侧利用高差设置林区分布图石刻水景墙,生动地体现了校园绿色文化的深远内涵。

植物与道路结合可形成线性感强烈的特色植物景观空间。学校西南门与北门间是一条长约750m的南北向主路,根据乔木种类的变化可分为由西南门进入至田家炳体育馆南侧长约200m的银杏大道、田家炳体育馆北侧至北门超市长约200m的国槐大道、北门超市至北门长约260m的毛泡桐大道。其中银杏大道共有67棵树龄80年的银杏树,树姿挺拔、枝冠舒展,从10月下旬—11月上旬银杏树树叶金黄,道路景观已成为校园中重要的风景名片,是历代北林人校园记忆的交汇点(图13)。

6 结语

建设绿色校园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体现,提高校园环境质量、表达环境教育功能是绿色校园建设的基本目标。绿色校园视角下,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绿地总体规划以保证校园绿地规模为前提,注重完善校园绿地建设体系;校园绿地营造以灵活选址、优化校园土地利用为前提,利用3种特色营造形式激发场所价值;校园植物配置以保证植物种类多样、群落结构稳定为前提,注重植物与地形、道路相结合形成具有校园自身特色的植物景观空间。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绿地建设已进入完善阶段,绿地总体规划层面应继续定期开展对植物观赏型绿地基底的美化养护工作,并加强互动参与型与科教示范型绿地建设;绿地营造层面应进一步探索校园绿色文化在校园绿地营造中的表现方式;植物配置层面应进一步丰富校园植物种类并对古树名木、珍贵树种加强保护,并定期开展绿化普查、完善校园绿化管理系统。

注释:

① 本文以李雄在第二届中国绿色校园发展研讨会暨中国绿色校园设计联盟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2017年11月19日—21日,北京)上发言内容梳理与深化完成。

② 该数据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网络主页,数据发表时间为2016年12月31日。

③图1、9~11中的图片由廖爱军老师提供;图5、12~13由廖爱军老师提供;图2~3由作者结合参考文献[6]~[8]、[12]、[24]~[26]绘制;图9由作者结合参考文献[12]绘制;图10~11由作者结合参考文献[22]绘制;其余图片均由作者拍摄或绘制。

[1] 吴志强,汪滋淞,王清勤,等.国家标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制情况介绍[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9):43-46.WU Zhiqiang, WANG Zisong, WANG Qingqin, et al.Introduction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 “green campus evaluation standard”[J]. Standardization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2016(9): 43-46.

[2] 周越,朱笔峰,葛坚.中美绿色校园评价标准适宜性比较与改善研究[J].建筑学报,2016(S1):150-154.ZHOU Yue, ZHU Bifeng, GE Jian. Sino-American Comparison and Improvement Study on the Suitability of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Campus[J].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6(S1): 150-154.

[3] 邬国强,景慧,汪旸.高等学校绿色校园建设的策略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6):27-32.WU Guoqiang, JING Hui, WANG Yang.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green campus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2017(6): 27-32.

[4] 吴志强,汪滋淞.《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制情况及主要内容[J]. 建设科技,2013(12):20-21,24.WU Zhiqiang, WANG Zisong. Compilation and main contents of “green campus evaluation standard”[J].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12): 20-21, 24.

[5]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同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CSUS/GBC04-2013)[EB/OL].[2017-12-15]. http://doc.mbalib.com/view/014223394345c9d1f7fc907d473956d2.html.China Green Building Council, Tongji University,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Green Campus Evaluation Standard. (CSUS/GBC04-2013)[EB/OL].[2017-12-15].http://doc.mbalib.com/view/014223394345c9d1f7fc907d47 3956d2.html.

[6] 《北京林业大学校史》编辑部.北京林业大学校史(1952—2002)[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History Publishing Department.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1952—2002)[M].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2002.

[7] 《北京林业大学校史》编辑部.北京林业大学校史(2002—2012)[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History Publishing Department.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2—2012)[M].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2012.

[8]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年鉴:2010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Yearbook: 2010[M].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2011.

[9] 蔡凌豪. 溪山行旅—景观语言转译与建构[J].中国园林,2016,32(2):25-30.CAI Linghao. Traveler among Mountains and Streams—The Transl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Langua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6,32(2): 25-30.

[10] 蔡凌豪.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数字实践—以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景观为例[J].中国园林,2015,31(7):15-20.CAI Linghao. Digital Practic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The Landscape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BJFU[J].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5, 31(7): 15-20.

[11] 树洞花园[EB/OL].[2017-12-19].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66318378102833.Tree Hole Garden[EB/OL].[2017-12-19].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66318378102833.

[12] 纭七柒.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导览手册:2015年9月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YUN Qiqi.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campus plant guide book: 2015.9[M].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2016.

[13] 初锐.哈尔滨市六所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CHU Rui. Research on Six Campuses Plant Landscape in Harbin[D]. Haerbi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13.

[14] 刘东,李运婷,伍燕玲,等.重庆市校园植物的多样性调查与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4):77-82.LIU Dong, LI Yunting, WU Yanling,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Campus Plant Diversity in Chongqing[J].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4, 39(4): 77-82.

[15] 白同宇.北京地区大学校园生态化植物配置调查与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5.BAI Tongyu. The Plant Configuratio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University campus in Beijing Area[D]. 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5.

[16] 杜甲宝.郑州市高校校园绿地植物多样性与美景度评价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9.DU Jiabao. Studies on Greenbelt Plant Diversity and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of Zhengzhou City Universities Campus[D]. Zhengzhou: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9.

[17] 沈海滨.杭州市高校绿地植物多样性及景观评价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1.SHEN Haibin. Research on Plant Diversity and Landscape Evaluation of Universities’ Campus Green Space in Hangzhou[D]. Hangzhou: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2011.

[18] 区有和. 广州六所高校校园景观效果及物种组成特点研究[D].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2016.OU Youhe. The Study on Landscape Effect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of the Campus Six Universities in Guangzhou[D]. Guangzhou: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1.

[19] 李磊,詹红星,周玉洁,等.广州市高校校园园林植物多样性调查及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7,44(2):64-68,73.LI Lei, ZHAN Hongxing, ZHOU Yujie,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n Landscape Plant Diversity of Universities in Guangzhou City[J]. Hunan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2017, 44(2): 64-68, 73.

[20] 韩慧君.校园绿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6.HAN Huijun. Establishment of Green Spa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Campus[D]. Beiji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16.

[21] 任旭虹.北京林业大学绿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数据处理[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6.REN Xuhong. Green Data Processing and Landscape Management System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D].Beiji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16.

[22] 李雄.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向与结构解析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LI Xiong. Study on the Structure and Images of Landscape Planting[D]. Beiji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6.

[23] 泰山“林”石蕴含北林文化[EB/OL].[2017-12-19].http://news.bjfu.edu.cn/lswh/15010.htm.Taishan “Lin” Stone contains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culture[EB/OL].[2017-12-19]. http://news.bjfu.edu.cn/lswh/15010.htm.

[24]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年鉴:2009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Yearbook: 2009[M].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2009.

[25]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年鉴:2012卷[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Yearbook: 2012[M].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2013.

[26]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年鉴:2013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Yearbook: 2013[M]. Beijing: China Forestry Publishing House, 2014.

猜你喜欢
北京林业大学绿地营造
欢迎订阅2023年《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总目次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How to Understand the Story of an Hour Using Id, Ego and Superego
Pilot Study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eness and Prosodic Features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