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精神充盈小学数学课堂

2018-06-29 06:59郑淑颖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潜力正方体数学教师

郑淑颖

小学数学教师既需要带领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更需要对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行着重培养。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能从正面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其研究兴趣。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不断重复做题来提高成绩。教师忽视了对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对此,数学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改变这种现象,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探究精神始终充盈于小学数学课堂。

一、依托质疑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要想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质疑是一种有效途径。用问题、质疑来刺激学生的大脑,就会引发其思考与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种欲望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达不到目的就会一直探究下去的动力,就会促使小学生进一步努力探究、解析疑问,使其进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中来,进而产生新的理解和好的解决办法。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抓住契机,使其对遇到的新问题、接触的新知识进行质疑,进而产生了解并掌握新知识的探究动机,产生随时进行探究的意识。经过多次质疑,学生就会形成探究的习惯,一遇到新问题、新知识就想到要进行探究。所以,数学教师要善于设置得当的疑问,借助这些疑问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笔者把一块大土豆切成长、宽、高分别为4厘米、3厘米与3厘米的长方体,让学生想办法弄清其体积。学生一番讨论之后,给出了解决办法,即把这块土豆全部分割成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看看能分割成多少块,体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接下来的操作让学生很兴奋,此时笔者顺势进行质疑:土豆块能够切开,可是有很多物体却无法切开,那么对于这些长方体或正方体,我们又该如何计算其体积呢?这一质疑明显挠到了学生的痒处,学生一时间议论纷纷,探究的欲望非常强烈,都想早一点寻到其中的规律。如此设疑激活了学生的原有经验,把其引入到对新问题的探究中来。

二、通过评价使学生养成探究的习惯

对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评价不要局限于平日的各类考试,可评价的方面比较广,不要只扣住一个方面来评价,也不要只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进行。良好的评价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积极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小学生非常喜欢得到教师的正面评价,这就为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数学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针对学生探究中的创新与成功予以中肯的正面评价,让小学生在心理上收获成功的愉悦感,为其他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从而带动其他学生也加入数学探究学习中来,使之在不断的肯定评价与积极探究中逐步养成探究的习惯。小学生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会涉及动手、动眼、动脑等情况,教师都要给予适时且得当的评价。当然,评价应从多个方面进行,不要仅仅局限于一个或几个方面,要更大范围地让学生收获成功感。

比如,在学习数学六年级上册“怎样滚的远”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准备好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多次实验后进行反思,并说出自己的收获。笔者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思考与举动都进行了积极评价,让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成功,让学生信心满满。

其实,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入手,激励的话语、欣赏的目光、会心的微笑、竖立的拇指、温柔的动作等,对学生而言,都是进步的基石,都会激励着学生投入到进一步的探究中。另外,学生的定期自我评价以及相互之间的评价对于学生探究习惯的养成起着积极的作用,适宜中肯的评价会让学生在今后的探究中认清自己,从而更好更快地进入到下一步的探究中,能力自然也就养成了。

三、设置坡度发掘学生的探究潜力

事实上,每位小学生都有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的潜力,若能有效发掘其潜力,那么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就会更顺畅,学生也会不断加深探究的深度。因此,发掘小学生的探究潜力对于其探究精神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要想充分发掘学生的探究潜力,教师要针对实际,设置出有一定坡度的问题,并为学生指明探究方向,一步一个台阶,跨越阻碍,达成对问题的深层次探究。比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笔者先在黑板上写出十几个不同的数字,让学生判断哪些数字能够被3整除。学生经过计算很快给出了答案,接下来笔者告诉学生:“一个整数能不能被3整除,是有着相应的规律的,那我们接下来找一找这个规律在个位或十位上能不能体现出来,还是可以通过其他角度来体现呢?对此,笔者在黑板上写出了38、53、63、56、66、68六个数字,把探究规律的过程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经过多角度、反复尝试后,学生找出了规律,一时间兴奋不已。在对知识的把握上,依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设置一些带有坡度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对于学生探究潜力的发掘有着积极意义。

总的来说,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掘其潜力,使其养成探究的习惯,让探究精神始终充盈于小学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潜力正方体数学教师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科比:写给17岁的自己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智力魔方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谁和谁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