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方法概述

2018-06-29 07:58王思琪
卷宗 2018年14期
关键词:使用方法案例分析

王思琪

摘 要: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比较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方法的使用程序、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事项、局限性以及结合相关的具体案列,进而使大家对这种方法有深入的了解并能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比较研究方法;使用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案例分析

比较研究法不是单纯地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它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

1 比较研究方法发展历程

比较研究的最初运用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著的《雅典政制》。该书对158个城邦政制宪法进行了比较。19世纪以后,比较研究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古罗马西赛罗在《论演说家》一书中记叙了希腊与罗马的文化教育状况;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叙了东方教育的情况;1647年,约翰·洛克森纽斯已开始对一些国家的教育历史进行比较。此后100余年中,英国的威廉·佩带,法国的狄德罗、孔多塞也对教育的比较研究方法的形成作出一定的贡献。

19世纪,研究者通过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类比,以借鉴他人的长处来改善自身的教育。典型的人物有法国的朱利安,美国的霍拉斯·曼,英国的马修·阿诺德。这个时期,比较研究法虽有发展,但仍以描述为主,是一种带有功利目的的教育借鉴活动,还不能解释教育现象的种种内在原因,比较分析的方法也未成为对研究者们起主导作用的方法。

20世纪前叶,由于一些国家显露出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之处,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不少国家开始研究影响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探讨社会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例如,康德尔认为比较研究应从历史的纵向方面着手,并结合整个国家的其他背景。汉斯、施奈德、马林森等坚持认为对各国的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应着重分析研究影响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

60年代后,比较研究运用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的手段,用定性、定量资料深入分析教育结构,确定各种因素在教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寻求更精确的方法。这个阶段最杰出的代表是乔治·贝雷迪。他在对历史法、因素分析法进行研究、吸收、批判的基础上创建了四阶段比较研究法,从而使比较法进一步具体化、科学化。

2 比较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

2.1 比较研究法的内涵

在社会科学领域,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已经很多了,但真正清楚“比较研究”的含义的人并不多。长期以来,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对案例研究持有不尽相同的认识。古罗马著名学者塔西陀曾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1]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区别和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最常用的思维方法。我国吴文侃、杨汉青主编的《比较教育学》认为: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2]很显然,这个定义仅适用于“比较教育”这个学科领域,所以必须对它进行另外限定。我国林聚任、刘玉安主编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认为:比较研究方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对象加以对比,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一种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3]而《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辞典》也解释说: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综上所述,比较研究法就是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也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

2.2 比较研究法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把比较研究法分成以下几类:

按属性的数量分,可分为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

按时空的区别分,可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按目标的指向分,可分为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

按比较的性质分,可分为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

按比较的范围分,可分为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

在我选择的张明的《海外毛泽东研究六十年:基于方法论视角的批判性反思》中,张明所采取的比较研究方法在海外毛泽东研究领域的盛行,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纵向比较法,二是横向比较法。

2.3 比较研究法的作用

作为一种思维方法,比较研究贯穿于教育研究的全过程。无论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或是在理论研究中,比较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比较研究具有重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比较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教育的普通规律。其次,比较研究法能使人们更好地认识本国、本地的教育状况。再次,比较研究能帮助人们获得新的发现。最后,比较研究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3 比较研究方法的使用程序

3.1 确定比较的问题

比较研究首先要明确比较什么,这是比较的前提。这一环节包括选定比较的主题,确定比较的内容,确定比较的范围。要明白比较什么问题,将比较的问题放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乱比。在我选择的张明的《海外毛泽东研究六十年:基于方法論视角的批判性反思》中,张明的比较问题为将毛泽东与其他思想家进行比较。

3.2 制定比较的标准

没有标准就无法进行比较,就是把比较对象的材料按可能比较的形式排列起来。比较的标准可据实际情况制定,比较的概念要明确化,比较的数据要精确化。研究者根据比较的标准,不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且能利用各方比较的材料。在我选择的张明的《海外毛泽东研究六十年:基于方法论视角的批判性反思》中,张明按照历史脉络,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谱系及将毛泽东置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宏大谱系之中加以定位作为比较的标准。

3.3 搜集资料并加以分类、解释

要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的各种资料,并对资料进行鉴别,保证资料的权威性和客观性。然后,对各种资料按比较的指标进行归类、并列。最后,对这些归类好的资料作出解释,即赋予资料以现实意义,为下一步的比较分析奠定基础。在我选择的张明的《海外毛泽东研究六十年:基于方法论视角的批判性反思》中,张明搜集了海外学者对毛泽东的评价、对毛泽东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对比等相关材料并加以解释。

3.4 比较分析

这是比较研究的最重要的一步,在这个阶段要对收集到的材料逐项按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之所以产生差异的原因,而且要尽可能地进行评价。比较时应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分析。在我选择的张明的《海外毛泽东研究六十年:基于方法论视角的批判性反思》中,张明仔细分析比较会出现这样看法的原因。

3.5 结论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并对所得的结论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论证。

以上就是比较研究的一般步骤,这些步骤是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确定比较的问题是运用比较研究法的前提;制定比较的标准是运用比较研究法的依据;材料的分类与解释是运用研究法的基础;比较分析是运用比较研究法的重心;得出结论是运用比较研究法的目的。比较研究不是为了比较而比较,而在于探索教育规律并得出符合客现实际的结论。在我选择的张明的《海外毛泽东研究六十年:基于方法论视角的批判性反思》中,張明得出海外学者一般认为毛泽东理论与实践的形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4 比较研究方法的优点及缺点

4.1 比较研究方法的优点

1)调查面广,横向研究资料的格式比较统一,标准化程度较高,而且资料来源于同一时间,未收到时间变化的影响,纵向研究能够较好地了解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能比较不同时期的变化。

2)得到的结论更加可靠有效,通过精确的对比,比较事物的本质,通过大量的、典型的材料分析其内在关系,从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社会风俗等角度进行探讨。

3)比较研究的资料具有权威性、真实性,是第一手资料,而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普通的情况,资料具有典型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4.2 比较研究法的缺点

1)横向研究有时不能直接论证观点,只能进行间接推测。

2)纵向研究需要更多的经费,不能被广泛使用。同组研究需要在多个时间点调查同一对象,由于某些客观原因,调查对象会减少,从而影响其追踪研究的效果。

5 比较研究方法应用举例

在我选择的张明的《海外毛泽东研究六十年:基于方法论视角的批判性反思》中,张明将毛泽东置于不同的比较体系之中进行解读,构成了后毛泽东时代海外毛泽东研究的主流范式。尽管这种文献研究法看似具有客观中立性,但在毛泽东时代由于“冷战”与意识形态斗争的限制,使得前20年的相关研究很难从根基上摆脱政治因素的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主要研究机构服务于政府政策制定的政治咨询功能密不可分。随着毛泽东的逝世以及“冷战”氛围的相对消解,海外毛泽东研究的学术性不断凸显,而这在方法论上主要表现为多元参考系的引人与比较研究法的盛行。比较研究方法在海外毛泽东研究领域的盛行,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纵向比较法,二是横向比较法。

所谓纵向比较法就是以历史性线索为依托,通过对纵向历史发展脉络的把握将毛泽东与其他思想家进行比较研究。当然,这种历史性的纵向比较法在国外学者那里也具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一种表现形式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谱系,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史及其坐标之中比较毛泽东的思想与实践。但在这种思路指导下的研究却呈现出两种截然对立的态势,一方面海外有学者通过将毛泽东的理论、实践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对比,在二者呈现出的差异性特征指导下,坚持认为毛泽东的思想是传统马克思主义中的一种“异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的就是史华慈创造的“毛主义”概念。[4]另一方面,海外毛泽东研究领域还存在部分学者同样通过将毛泽东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对比,但却得出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在本质上从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的“正统”,甚至认为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最为显著的传承与发展。第二种表现形式是将毛泽东置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宏大谱系之中加以定位,将毛泽东与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进行比较研究。这种超越时间界限的“隔空对话”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谱系出发定位毛泽东的思想坐标,因而使用这一方法的海外学者一般都认为毛泽东理论与实践的形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6 结语

在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比较研究的方法在不断地发展,它有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普遍规律,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事物现状,有助于获得新的发现,有助于教育政策的制定。

科学研究方法的演化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与主观世界认识的深化。在认识事物的初级阶段,我们比较多使用定性的方法,得到对事物的一般的、总体的了解。随着对事物认识的深入,我们比较多地采用精细的、定量的研究方法,达到对事物的深入认识。社会现象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研究对象,我们要根据研究课题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达到对事物的有效认识。

参考文献

[1]张明. 海外毛泽东研究六十年:基于方法论视角的批判性反思[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7.

[2]许纪霖. 史华慈论中国[M]. 北京:新星出版社, 2006.

[3]魏斐德. 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4]吴文侃,杨汉清. 比较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5] 霖聚任,刘玉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使用方法案例分析
试探图片在微信平台营销中的有效应用
防雷装置检测中安全防护装备的配备与使用
水泥铁砂砂浆在涂漆砼构件中的应用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小学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