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思考

2018-06-30 02:56张琉琼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12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中小企业

张琉琼

【摘 要】供给侧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大,这一背景下,中小企业迎来了较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伴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到对外贸易活动中,对促进国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很多中小企业也进行着贸易融资尝试,但从实际效果上来看,融资状况与实际效果差强人意。文章针对供给侧改革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发展好这一形式的融资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中小企业;贸易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12-0014-02

1 供给侧改革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概述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是指以企业参与的国际贸易活动为基础进行的融资尝试,国际贸易融资本身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融资形式,各个国家与政府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目标在于更好促进外向企业发展和国际贸易发展。供给侧改革产生的影响十分全面和深远,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国际贸易融资服务时,其偏好性更为明显,这也意味着,外向型中小企业想要进行国际贸易融资尝试就需要在观念上和融资运作上进行更多调整。总体上来看,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整体水平处于不断上升之中,但同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横向对比时,国内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能力较为低下,现有金融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相对不足也是不争事实。

2 供给侧改革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

2.1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优势较弱

中小企业虽然可以将国际贸易融资作为一个新的融资选择,但中小企业大多“资质”较差,其在国际贸易融资上的比较优势也并不明显。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其在向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需要对风险和收益进行综合考量,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本身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在国际贸易环境不断变化下,商业银行更愿意向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外向型企业提供国际贸易融资服务。正因如此,中小企业在国际融资贸易活动开展上几乎没有主动权,国际贸易融资优势相对较低成为其天然的“短板”。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加工贸易为主要贸易形式且家族式管理模式较为常见,中小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较低,整体发展上也带有了很多的不稳定性,这也会降低其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相对优势。

2.2 相关扶持性政策实际效果较差

国家层面对中小企业发展事宜十分关注,中小企业每年的出口创汇总额较大,其在国内对外贸易发展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009年后,国内国际贸易发展速度稳中有升,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进行贸易环境的优化及贸易企业发展上的扶持。从融资这一层面来看,旨在促进中小企业更好进行融资服务的政策并未得到较好落实,且金融服务资源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聚集现象十分明显,中东部地区外向型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国际贸易融资的形式满足融資需求。由于缺乏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需求予以较好的满足,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上的信心正在不断降低,长远来看,这也会不断削弱国际贸易融资这种融资模式的生命力。

2.3 对传统融资模式与手段较为依赖

中小企业持续经营发展中的融资需求很不稳定,由于中小企业在持续经营发展中会受到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影响,融资需求在产生上带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这一情形下,很多中小企业对于较为传统的融资模式和手段进行了应用,久而久之,很多中小企业也对于传统的融资模式和手段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在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相比时,中小企业对于外源融资的依赖程度较高,在国际贸易融资与一般性融资相比时,中小企业大多会选择相对熟悉的一般性融资。可以看出,国际贸易融资并非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时的最优选择,由于以往融资活动开展上的经验及偏好影响,中小企业自身在国际贸易融资上的综合能力也相对较低,这也导致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国际贸易融资途径来对自身融资需求予以较好满足。

2.4 中小企业内国际贸易融资专业化人才匮乏

中小企业内缺乏专业的融资人才也是当前其无法在国际贸易融资上有较好表现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本身规模较小,内部管理上的分工也并不明确。国际贸易实务本身开展上的系统性较强,一旦涉及国际贸易融资事宜更是需要在信用证开立上进行很大调整。但中小企业内通常缺乏熟知国际贸易融资流程的专业人才,中小企业领导与财务管理人员也充当着实际意义上的融资工作开展者。融资环境与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需求都会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融资知识薄弱、融资活动统筹能力不足的中小企业领导或财务人员全权负责国际贸易融资反而会导致融资的失败,甚至会引发相关的融资风险。更为严重的是,很多中小企业并未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国际贸易融资活动在开展上的规范性也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3 供给侧改革下中小企业如何更好地进行国际贸易融资

3.1 积极进行经营管理模式转变

中小企业想要在国际贸易融资中有更好的“表现”,其需要更多地从自身经营管理上进行调整,模式上的调整也要居于首位。具体来说,家族式管理理念与其影响下的陈旧管理模式需要被摒弃,中小企业需要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融入内部经营管理活动中,从而借助经营管理能力上的提升来带动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在财务管理这一重点层面,中小企业需要进行不断地创新并提升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较高的财务管理能力及详实的财务管理数据可以让中小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的“资质”有很大程度提升。通过进行经营管理模式上的调整,特别是供给侧改革下的自主创新活动开展,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开展中的贸易优势也能够不断转化为国际贸易融资时的融资优势。

3.2 国家层面优化融资环境

国际贸易融资环境好坏与否会对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种企业融资活动开展产生直接影响,国家层面在进行改革的向前推动时,也要关注于与改革配套的良好融资环境营造。外向型中小企业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下的生存发展压力与日俱增,一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上对于资金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拒贷”“惜贷”现象较为普遍,这些外向型中小企业自然很难进行国际贸易融资。国家层面需要结合这一状况深化金融服务体系端的优化和改革,通过进行大信用体系的构建,结合区域内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需求相关情况,出台一些扶持性和引导性政策,让商业银行在内的各类型金融机构更好成为国际贸易融资服务主体,并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服务。

3.3 加深企业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

中小企业想要在国际贸易融资中有更好“表现”,将国际贸易融资的融资价值更好发挥出来,就必须加深对国际贸易融资的了解与认识程度。以信用证贷款这种具体的国际贸易融资形式为例,整个融资流程中涉及很多具体工作,中小企业需要通过了解与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从而更为规范地开展融资相关活动,处理融资进程中的各种事务。中小企业同时也要对于自身的融资偏好进行不断调整,作为一种外源融资,国际贸易融资本身与其他的外源融资方式存在着很大不同,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尝试时中小企业要进行更为全面和多元的思考,通过更好迎合相应商业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提升自身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相对优势,以更好通过国际贸易融资的途径来对融资需求予以满足。

3.4 積极培养并引进专业化融资人才

国际贸易融资虽然具有一定特殊性,但其本质上依然是一种融资选择,中小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也要注重相关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并对融资风险做好防控。中小企业需要借助供给侧改革的有利契机,积极地在内部进行专业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使其可以成为国际贸易融资等相关融资活动开展的“中坚力量”。财务管理部门内需要结合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具体流程等信息对财务管理人才进行培养,从而为企业进行的国际贸易融资活动开展提供对应的人才支持。不仅如此,中小企业也可以考虑从外部进行优秀融资人才的引进,从而帮助企业自身可以在融资活动开展中有更多的主动权和可调整空间。一旦中小企业打造出一支专业化的融资人才队伍,其国际贸易融资的成功率也会大大提升。

4 结语

国际贸易融资与传统的融资形式存在很大不同,外向型中小企业想要在现有金融服务体系中更好对国际贸易融资进行利用,需要从自身经营管理端进行更为积极的调整,并以更好的姿态参与到国际贸易之中,以此来不断提升自身的融资“资质”。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者”,也需要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有较好认知,并出台一些引导性、保障性和扶持性政策来扩大金融服务体系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需求的支持与服务力度。

参 考 文 献

[1]王云梦.供给侧改革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1):23-24.

[2]冯喆.供给侧改革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探究[J].经贸实践,2017(6):40.

[3]童俐丽.供给侧改革下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J].时代金融,2017(33):102,106.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中小企业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