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1379例HIV/AIDs死亡病例的分析研究

2018-07-02 08:27覃熙茂蒋宁张德玲覃晓知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艾滋病

覃熙茂 蒋宁 张德玲 覃晓知

【摘 要】目的:了解玉林市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死亡病例特征,以把握患者死亡主要因素及影响患者生存期因素,为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提高病人生存时限和生存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HIV/AIDs死亡病例个案及随访信息,运用SPSS 22.0对病例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描述分析患者存活时间均值及95%可信期间,采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进行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分析。结果:1379例HIV/AIDs死亡病例,以低文化水平人群为主,職业以农民及农民工为主,样本主要来自医疗就诊行为发现,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死因主要为艾滋病无关死亡。确诊距死亡时间最长为159个月,平均存活时间为17.21个月,婚姻状况、发病年龄、感染途径、诊断时病程、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首次治疗时CD4细胞水平等是HIV/AIDS患者存活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玉林市HIV/AIDs死亡病例主要死因为与艾滋病无关死亡,晚发现、未及时治疗和治疗比例低是影响患者存活时间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健康教育,扩大监测覆盖面,加强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患者病死率。

【关键词】艾滋病;死亡因素;存活时间

【中图分类号】R85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5-00-01

广西玉林市自1996年在外地监测标本中发现玉林籍HIV后,2000年以来陆续在辖区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累积报告疫情数逐年上升,累计死亡病例逐年增加。为了解影响我市HIV/AIDs病例的死亡因素,笔者对2011年—2015年现住址为玉林市的HIV/AIDs死亡病例1379例进行描述性分析,以把握影响HIV/AIDs病例的死亡因素及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为促进实现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提高病人生存时限和生存质量的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2011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按现住址报告的所有HIV/AIDs死亡病例,删除重复报告病例后,共获得HIV/AIDs死亡病例1379例。

1.2 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按现住址下载玉林市所辖7个县(市、区)HIV/AIDs死亡病例传染病报告卡和个案随访表中的病人的基本信息和随访数据,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基本情况、诊断时间、死亡时间、CD4检测结果、死亡原因、治疗情况等信息。使用SPSS 22.0版本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描述分析患者存活时间均值及95%可信期间,使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进行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379例HIV/AIDs死亡病例中,男性1114例(80.78%),女性265例(19.22%)。民族以汉族为主,共1352例(98.04%),其他民族27例(1.96%)。婚姻状况为已婚有配偶为主,共905例(65.63%)。职业分类以农民及农民工为主,共1055例(76.50%)。文化程度以低文化水平为主,小学及以下文化825例(59.83%),初中文化442例(32.05%)。死亡病例样本主要来自医疗就诊行为发现910例(65.99%)以及检测咨询267例(19.36%)。病例以性传播为主,异性传播1256例(91.08%),同性传播4例(0.29%)。诊断时年龄最小0岁,最大91岁,平均年龄(55.02±16.22)岁,以41—80岁发病年龄为主,占总数的76.14%。死亡时年龄最小的为2岁,最大的为92岁,平均死亡年龄为(56.65±15.93)岁,死亡年龄以41—80岁为主,占77.74%。诊断时病程为HIV的580例(42.06%),AIDs的799例(57.94%)。接受抗病毒治疗的448例(32.49%)。见表1。

2.2 死亡原因

1379例病例中,死亡时病程为HIV的591例(42.86%),AIDS的788例(57.14%)。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的377例(27.34%),艾滋病无关死亡病例989例(71.72%,其中其他疾病968例,自杀20例,吸毒过量23例),死亡因素无法判断的13例(0.94%)。

2.3 HIV/AIDs确诊距死亡时间

792例在确诊12个月内死亡(其中1例病例在确认报告出具前死亡,35例病例出具确认报告当天死亡),确诊距死亡时间最长为159个月,平均存活时间为17.21个月。

2.4 存活时间影响因素分析

对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发病年龄、感染途径、诊断时病程、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首次治疗时CD4水平等可能影响其患病后存活时间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描述分析患者平均存活时间和95%置信区间,使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比较不同组别生存时间的差异,进行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婚姻状况、发病年龄、感染途径、诊断时病程、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首次治疗时CD4细胞水平等是HIV/AIDS患者存活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广西玉林市HIV/AIDs主要死因为艾滋病无关死亡,占所研究病例数的71.72%,死亡原因比较多,主要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等。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的病例主要死因为消瘦综合症、内分泌营养代谢综合症、念珠菌感染、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以及其他艾滋病相关特指疾病和综合症等。患者主要死因与广西区疾控中心沈智勇等的分析结果一致[1]。值得注意的是,死亡病例中有20例死于自杀,提示应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与支持,加强公众艾滋病宣传教育与国家防艾政策的宣传贯彻,减少公众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

晚发现是影响HIV/AIDs生存期的主要因素之一。晚发现病例定义为诊断时即为AIDs的患者。研究病例中799例病例诊断时即为AIDs病人,为晚发现病人,占研究病例总数的57.94%。AIDs病人不管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其生存时间中位数都低于诊断时为HIV感染者的病人(见表2)。晚发现病例样本主要来源于医院就诊病例占61.08%(488/799);职业主要为农民及农民工群体,占79.47%(635/799);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文化为主,占92.74%(741/799)。晚发现的原因比较复杂,笔者认为与患者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对疾病的认识等有比较密切的关系。李斯斯等对广西南宁市新报告艾滋病患者晚发现影响因素研究晚发现率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年龄、职业、样本来源、报告单位是晚发现率的影响因素,提示绝大部分晚发现病例HIV检测为被动性[2],汤后林等调查发现,主动检测意识差和担心歧视是感染者检测发现晚的最主要原因[3]。

抗病毒治疗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研究发现,治疗组患者生存期平均估算为23.645个月,中位数为16个月,明显高于未治疗组,接受抗病毒治疗能有效延长HIV/AIDs患者存活时间。且治疗时CD4水平越高,机体状况越好,病程越早,越有利于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这一结果与国内众多研究一致[4-7]。研究对象抗病毒治疗比例仅为32.49%,抗病毒治疗率低是玉林市HIV/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抗病毒治疗低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晚发现比例高,有大部分患者一发现就已经是艾滋病病人,来不及有效治疗就已经死亡;二是有76.5%的HIV/AIDs病人来自农村,他们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承担治疗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三是部分农村感染者接受面对面随访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未按医生建议及时进行免疫功能检测,错过了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时机[5]。

感染途径对患者生存期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发现,血液传播途径患者生存期最长,性传播途径次之,母婴传播患者生存期最短,结果不同于江洪波等对武汉市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8]。也有研究显示,经血液及血制品感染的患者其生存时间比通过性接触或其他途径感染的患者短[9]。研究对象中母婴传播患者诊断时最小年龄不足1岁,最大才8岁,他们的身体各项生理机能及其免疫系统尚没有建立完善和成熟,感染HIV后,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

患者诊断年龄、婚姻状况对患者生存期影响明显。诊断时年龄为20—40岁组生存曲线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该年龄组人群为青壮年,身体素质相对更好,免疫系统相对更完整,免疫力更好。未婚和婚姻不详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高于已婚有配偶和离异或丧偶的患者,这很可能与患者在家庭中角色责任承担的压力及家庭支持和患者心理因素有关,具体原因笔者未进一步加以研究。

综上所述,要提高玉林市HIV/AIDs患者生存期,有效降低病死率,应加强如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升人们对艾滋病的科学认知,提高人群主动检测意识;二是扩大监测覆盖面,最大限度及早发现 HIV感染者/AIDS 患者,及早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三是加强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减少对HIV/AIDs的社会歧视,增强病人的治疗和生活信心;四是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减轻患者家庭經济负担,提高患者治疗与随访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沈智勇,唐振柱,朱金辉,等.广西1986例艾滋病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19(4):213—215.

李斯斯,农全兴,徐永芳,等.广西南宁市新报告艾滋病患者晚发现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16):3028—3031.

汤后林,毛宇嵘,张铁军,等.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检测发现晚的原因调查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11):1004—1008.

孙丽,周建波.江苏省某市HIV/AIDs患者死亡病例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31(12):1327—1329.

朱秋映,刘伟,陈世鹏,等.广西HIV/AIDs病人死亡影响因素的回顾性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3,19(5):337-339.

孙果梅,顾凯侃,朱小珍,等.上海市静安区920例HIV感染者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12):961 -964.

曹家艳,杨家奇,周彩霞,等.遵义市HIV/AIDS患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0(9):918-921.

江洪波,谢年华,曹倍辈,等.武汉市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8):1097—1100.

栾承,刘民.影响AIDs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5):489-491.

猜你喜欢
艾滋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艾滋病患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孕期抗病毒治疗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预防艾滋病 健康全家人”知识竞赛试题
终结艾滋病流行
世界艾滋病日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
关于艾滋病
预防艾滋病三字经
关于艾滋病的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