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门槛效应、科研投入与企业绩效
——基于中兴通讯的案例分析

2018-07-03 00:55
江西社会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兴通讯门槛营业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在宏观经济研究中,众多学者发现,高额度的研发投入并不能带来高水平的经济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这种现象引发了众多学者对经济领域中“研发悖论”的探索。[1-3]无独有偶,在微观的企业运营中同样存在“研发悖论”的情况,有些企业虽然每年加大研发投入,可是并没有带来相应绩效的提升,有时候甚至会导致绩效减少。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如果研发投入的加大不能带来绩效提高的话,那么就会影响企业整体效益和发展。但是,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可能由于技术更新力度不够而使得产品市场份额丢失,导致企业运营产生重大失误。面对这种“双元型”问题,企业不禁发问,要想提升企业绩效,研发投入应当如何分配?

目前,学者们对研发投入同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总体存在四种思路。

其一,从企业自身的内在因素分析。有些学者认为,薪酬激励影响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譬如:马文聪等以人员激励政策与研发投入强度为变量,探索二者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时发现,随着人员培训与薪酬激励制度的完善,R&D投资强度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4]戴勇等的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可以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产学研绩效的关系。[5]舒谦、陈治亚实证研究发现,当股权集中度达到一定的水平时,R&D投资才会对经营绩效产生积极促进作用。[6]戴小勇、成力为运用数据门槛模型考察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当研发费用的投入达到第一门槛投入值时,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促进作用;当达到第二门槛值时,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无提升作用。[7]

其二,从不同行业的视角探究。对于制造业企业,现有文献表明,研发投入能对制造类企业当期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因为制造类企业研发效益提升大部分是通过推出新一代产品或者应用新的技术,致使营业收入提高或者生产成本降低。[8][9]在通信行业中,郑小丹等通过研究发现,在研发过程中,如果企业资金投入强度没有跟上,管理层未能足够重视技术提高和研发投入,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的技术研发落后,从而丧失技术优势,因此企业R&D投入与其当期绩效不相关。[10]对于高新技术行业,杜勇等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成长能力与研发创新的相关性并不显著。[11]

其三,从不同时滞的角度研究。赵月红和许敏的经验研究表明,R&D投入对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率有负向影响。[12]对于滞后性绩效,张俭和张玲红以2009—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两个方面研究了企业绩效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在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当年以及第二年,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产生负相关性,特别是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影响更明显。[13]

其四,从单个因素对二者产生的影响层面解读。在地域差别的情况下,仇云杰和魏炜发现,西部地区的研发绩效要明显小于中东部地区。[14]在技术创新程度不同的情况下,陈收等指出,在成长期与成熟期,研发投入与绩效均呈正向关系。[15]任洪源等利用跨境创新数据发现,制度距离显著降低了R&D投资的跨境创新绩效。[16]

总体而言,现有文献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主要归为三种观点,即存在正相关性、负相关性以及相关性不明显。而少有学者从技术研发本身的门槛效应视角,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本文发现,在考虑技术门槛条件下,在研发投入的不同时间结构上,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受到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从而使得企业绩效在不同的时间区间会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法,在技术研发本身具有门槛效应的角度,探究中兴通讯4G技术研发不同阶段企业绩效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假设提出

研发投入的增加有助于企业产品升级和生产效率提高,这些都是企业绩效提升的直接和重要因素。一项技术的研发需要经历基础性试错研发阶段和应用性研发阶段,每个阶段技术研发的表现特性是不同的。在自然轨道思想的基础上,Dosi等提出了新的概念——技术轨道,认为一项新的技术,如果在研发过程中取得大的进展,当这一进展在某个时间段徘徊不前时,便形成了一种新的技术范式,倘若这种范式成为该领域新的创新主流时,便形成了适应该技术研发的技术轨道。研究人员顺着这条轨道研发,便可推出低成本、高效率的创新。[17]那么是什么使得技术研究的进展徘徊不前,为什么顺着技术轨道研发就可以推出高效率低成本的创新呢?

Rosenberg曾指出,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技术的攻克是极其复杂的,涉及产品研发的底层因子、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18]换而言之,正是这些因子的相互作用和“耦合”才形成了技术研发过程中的门槛,从而阻碍了技术研发的进度。刘洪民和杨艳东在研究技术从研发到产生创新租金的过程中,将技术从研发到应用分为五个阶段即概念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生产设计阶段、技术修改和技术支持阶段。其中,概念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是技术研发者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规范来构思技术研发。在这一阶段中,产品研发的底层各项要素开始交互作用从而形成技术门槛,所以将这一阶段划分为门槛效应的前期。在生产设计阶段,前期技术研发底层要素的交互作用会产生几种不同范式,为了找出与市场最吻合的新技术,研发者需要进行不断修改与论证,以图突破技术门槛,故将此阶段划分为门槛效应中期。在技术修改和技术支持阶段,经过生产设计阶段的探究,新技术可能已经基本成型突破技术门槛,接下来将会不断地完善技术,因此将这一阶段划分为门槛效应后期。

通过研究技术门槛效应的前、中、后期三个阶段可以发现,当技术的研发尚未应用到企业产品的更新上,持续的研发投入很难带来企业绩效的提升,甚至导致企业绩效减少。可是,随着这些因子的相互作用和耦合的不断深入,知识集、技术集就会越来越大。当这些集合不断扩充便会导致新的技术产生,这样原先形成的技术门槛便会被突破,从而使得研发过程在技术轨道上无障碍通行。这样一来,顺着技术轨道研究,就可以推出更多高效率、低成本的创新技术。随着创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产品的推出,企业可以迅速抢占市场和提升绩效。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在技术的生命周期中,当技术处于基础性研发阶段即门槛效应前期,研发投入易出现“研发悖论”的情况,当技术突破基础性研发门槛进入应用性研发阶段即门槛效应中期和后期时,加大研发投入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

三、财务绩效指标设计与案例回溯

(一)财务绩效指标设计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在考察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时,由于选取的分析角度不同,学者选取的财务考察指标存在差异。大部分学者整体上选取基本每股收益、营业收入利润率、权益净利率作为企业财务业绩的考察指标,选择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作为研发投入强度的代表指标。借鉴上述学者们的研究方法,本文选取研发投入/营业收入的值作为研发投入强度的考核指标,企业财务业绩的考核指标选取基本每股收益、权益净利率(ROE)。

(二)案例回溯

中兴通讯一直重视公司的科研情况,从2009年开始每年研发资金投入大约占营业收入的10%以上。在技术研发项目中,为了顺应技术潮流的大趋势,中兴通讯特别热衷于4G技术的研发。2011年,中兴集团全面启动智能战略转型,同年年底,中兴通讯与Hi3G(瑞典移动运营商)共同宣布,全球首例TDD/FDD LTE双模网络正式商用,这标志着中兴通讯的准4G技术在基础性研发阶段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可是和真正的4G技术商业化应用推广仍然相差甚远。同时,受3G市场规模扩张策略的影响,2011年中兴通讯毛利率及净利润有所下降。

2012年度,中兴通讯4G商用实验网建设启动,在紧密配合运营商的技术选择及网络建设计划的背景下,通过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引入新技术、新产品等方式开始布局4G市场。同时,中兴通讯4GLTE基本专利数量已经占到全球通信厂商的7%,4G产品蓄势待发,由此可见此时中兴通讯处于门槛效应的前期。经过了前几年4G技术的研发准备,中兴通讯迎来了“春天”,2013年中兴通讯拥有业界首个达到4G通信和数据吞吐量标准的芯片,使得4G技术正式迈过基础性研发阶段的门槛,全面进入应用性研发阶段。同时,国内开始发放4G牌照,4G产品可以正式上市。研发的持续投入开始取得回报,特别是在国内市场,在4G产品招标中获得领先份额,同时在国际市场也有所收获。此时,中兴通讯处于门槛效应的中期。2014年度随着4G技术的全面应用,中兴通讯在4G领域实现了二大突破,一是完成了全球首个Massive MIMO基站的预商用外场测试,可以实现400Mbps的峰值速率;二是首发4G Qcell多模室内深度覆盖解决方案。这两个突破使得4G网络容量提升、性能优化、深度覆盖,致使中兴通讯运营商网络营业收入上升。同年度手机终端营业收入上升,主要也是由于国内外4G手机营业收入上升所致。由此可见,中兴通讯此时处于门槛效应的后期。2015年度在产品战略上,以宽带为核心的4G产品系列,仍然是中兴通讯的主流方向,在国内和国际4G建设中,中兴通讯仍然保持业绩较快增长。4G技术的成熟极大激发了用户对智能移动终端以及各类移动应用的需求,进一步给中兴通讯带了巨大的收益。随着4G技术的逐步完善,以及企业绩效的持续增长,中兴通讯开始着手5G技术的布局,准备进入新的技术研发阶段。

四、技术门槛效应下中兴通讯的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研发投入对营业收入的影响

在2013年之前,由于4G技术谱频较少、速度较慢,中兴通讯一直处于门槛效应前期,即准4G的研发阶段。然而在2013年,随着前期的实验和试错的深入,中兴通讯首个达到4G通信和数据吞吐量标准的芯片诞生,标志着中兴通讯突破4G技术的研发门槛,进入门槛效应的中期和后期。同时国内开始发放4G牌照,正式准许4G技术挂牌营业。

本文仅从财务业绩指标上来度量4G技术在突破研发门槛前后,即2013年前后,中兴通讯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本文选了2010—2015年的数据。

表1 中兴通讯2010—2015年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的关系

由表1可知,在4G技术处于门槛效应前期的2010—2012年间,中兴通讯研发投入逐年增长,分别同比增加了19.75%和3.96%。但是,研发投入的增加并未对同年度营业收入产生正向影响,2012年度甚至较2011年度同比减少2.2%。在4G技术成型的2013年,由于受营业收入下降的影响,研发费用较2012年同比减少16.37%。在4G技术门槛效应后期的2014与2015两年里,研发投入稳步上升。2014年较2013年同比增长22%,2015年较2014年同比增长35.43%。同时,营业收入与之呈现正向变动关系,2014年度较2013年度同比增长8.42%,2015年较2014年同比增长20.21%。

当4G技术处在门槛效应前期时,知识、信息、技术的相互作用和耦合不够,致使知识集、技术集相对狭小,从而使得4G技术没有成型,更谈不上商业化,所以不能给企业带来绩效的提升。而研发投入的加大必然影响企业对其他方面的投入,会加剧机会成本效应,其产生的边际效应降低了企业平均效应,从而出现“研发悖论”。而伴随着企业知识集、技术集的不断扩充,技术研发打破了门槛效应前期的门槛,进入技术轨道,使企业进行应用性研发。此时,研发投入的加大会促使技术逐步完善,与之相应的商品随之推出,从而获得市场份额,正向调节企业绩效。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2010—2012年起伏不定,2013—2015年逐步增长,这也表明企业研发密度应该在打破门槛效应前期形成的技术门槛后要有所侧重。

(二)研发投入对创新租金的影响

熊彼特指出,通过创新产生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供应源,这能保证在一定时间内,企业可以获得由创新产生的专利产品所带来的垄断。当这些专利产品通过高于产品价值的市场价格取得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时,企业便可以获得创新租金。中兴通讯的4G技术专利,在2013年占据全球7%的市场份额,且每年都在增长。

现将中兴通讯的研发投入与净利润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2010—2012年随着研发投入的增长企业的净利润并没有呈现出与之对应的增长关系,2012年度甚至出现亏损,直到4G技术在2013年度越过门槛效应前期形成的技术门槛后才开始正常盈利。2013—2015年,随着研发投入的增长,企业的净利润呈现出与之相应的增长关系。2014年较201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0.27%,2015年较201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7.12%。

表2 中兴通讯2010—2015年净利润、净资产与权益净利率

在2013年之前,4G技术处于门槛效应前期,技术门槛没有突破,未能形成专利技术,也未推出专利垄断产品,所以尽管研发费用提高但并不能带来绩效的提升。在2013年后,随着4G技术门槛被突破,4G技术正式成型,进入门槛效应中期和后期的技术轨道。在技术轨道上研发产生的专利技术可以形成专利商品的垄断,从而获得创新租金。因此,随着研发投入的加大,技术不断完善,专利产品逐渐增多,利润也随之增长。

此外,在2010—2012年,随着研发投入的增长,净资产也并未出现相应的线性增长,而在2013年以后随着研发投入的加大,净资产呈现出相应的线性增长,2014较2013年度同比增长11.29%,2015年较2014年同比增长64.87%。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2012年随着研发投入的加大权益净利率出了“研发悖论”的情况,而在技术突破门槛效应的2013年,在2012年巨额亏损的情况下,权益净利率出现了增长,并且2014年比2013年同比增长71.62%。2015年主要因本期加大了5G及芯片方面的研究投入,导致了研发费用提高,致使权益净利率下降。

(三)研发投入对基本每股收益、单位营业收入的影响

由表1和表3可以看出,2010—2012年度基本每股收益并没有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而增加,甚至出现减少的现象。而且,同2012年度相比,2013年度在研发投入减少的情况下出现每股收益增长的情况。2013—2015年度,基本每股收益随着研发投入的加大而随之增长。2014年较2013年度同比增长97.44%,2015年比2014年度同比增长1.30%。

表3 2010—2015年度中兴通讯基本每股收益情况

表4 2010—2015年中兴通讯营业收入增长额/研发投入增长额率

企业对某项技术的研发,在突破技术门槛进入技术轨道后,可以高效率和低成本地推出层出不穷的创新技术。随着研发投入强度的增加,技术研究不断深入且完善,逐步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进而成为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这在中兴通讯4G研发过程中得到了验证。为了进一步考察成本效应,本文对中兴通讯在不同时段上的研发投入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进行了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中兴通讯在2011年,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研发投入可以换来11.69个单位的营业收入,但是在2012年,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研发投入却减少了5.63个单位的营业收入,而从2013年开始直到2015年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研发投入可以依次换来3.88和5.13个单位的营业收入。通过上述计算分析可知,中兴通讯在2013年研发技术突破门槛后,研发费用的投入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值得投入,而在技术门槛未突破时会出现“研发悖论”的情况。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发现:中兴通讯的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在4G技术的基础性研发阶段即门槛效应前期出现“研发悖论”的情况。当2013年4G技术突破门槛效应前期形成的技术门槛,进入门槛效应中期和后期时,研发投入的加大可以正向调节企业绩效。因此,中兴通讯应该在技术的应用阶段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以期获得财务效益的更大提升。

五、结论及建议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中兴通讯在4G技术突破门槛效应,进入应用性研发技术轨道后,通过研发费用的逐年加大,就可以推出更多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创新技术,利用技术上的创新,形成专利产品的垄断,并通过超过产品价值的市场价格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从而获得创新租金,提升财务效益。在4G技术尚未突破研发门槛进入技术轨道时,研发技术处于实验和试错阶段,未能形成专利技术且推出专利垄断产品,所以尽管研发费用提高,可是并不能带来绩效的提升,从而出现“研发悖论”的情况。本文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拓宽了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研究框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技术研发的过程存在门槛效应,同时对门槛效应所引发的企业绩效的增减变化认知,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因此,当公司在研究某项技术处于门槛效应前期时,由于促成技术成功研发的底层因数交互作用不是很强烈,尚未产生应用,不能为企业带来绩效的提升。所以,在此阶段可放缓研发投入的增加,保持技术的研究进度,加深信息、知识、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耦合,使关于该项技术的知识集、技术集不断扩大,从而有利于突破研发的门槛效应。在技术研发迈过技术门槛进入门槛效应中期和后期即应用性研发轨道时,再对研发加大投入,从而推出更多高效率、低成本的创新技术,抢占市场,提升企业绩效。

[1]Edquist,C,Mckelvey,M.High R&D Intensity Without High-tech Products:a Swedish Paradox?.In K.Nielsen&B.Johnson(Eds.),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Change:New Perspectives on Markets,Firms and Technologies 1998.

[2]Akcomak,S.,and B.Weel.Social Capital,Innovation and Growth:Evidence from Europe.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9,(42).

[3]董明放,韩先锋.研发投入强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J].统计研究,2016,(1).

[4]马文聪,侯羽,朱桂龙.研发投入和人员激励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

[5]戴勇,肖丁丁,锁颍馨.研发投入、企业家精神与产学研绩效的关系研究——以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企业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1).

[6]舒谦,陈治亚.治理结构、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制造型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J].预测,2014,(4).

[7]戴小勇,成力为.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11).

[8]李璐,张婉婷.研发投入对我国制造类企业绩效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2).

[9]Castellani D.,Jimenez A.,Zanfei A.How Remote are R&D Labs?Distance Factors and nternational Innovative Activit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13,(7).

[10]郑小丹,黄怡,庄研.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基于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5,(5).

[11]杜勇,鄢波,陈建英.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

[12]赵月红,许敏.R&D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基于长三角上市公司2006—2013年的面板数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3,(12).

[13]张俭,张玲红.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来自2009—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J].科学决策,2014,(1).

[14]仇云杰,魏炜.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研究[J].当代财经,2016,(3).

[15]陈收,邹增明,刘端.技术创新能力生命周期与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2).

[16]任洪源,刘刚,罗永泰.知识资源、研发投入与企业跨境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门限回归的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2017,(1).

[17]DosiG.,FreemanC.,etal.TechnologicalChangeandEconomicTheory.PinterPublishers,1988.

[18]Rosenberg N.Inside the Black Box:Technology and Economics.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猜你喜欢
中兴通讯门槛营业
“太空旅馆”营业中
《中兴通讯技术》2020年专题计划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停留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陕西省属国企营业收入位列全国前三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