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进场原材料质量检测快速反应机制探讨

2018-07-03 07:38尹登华张海龙
水电站设计 2018年2期
关键词:两河口进场管理局

张 帅, 尹登华, 张海龙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两河口建设管理局, 四川 成都 610051)

1 快速反应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两河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境内,地处西南偏远山区,水泥、粉煤灰等物资紧缺,运输距离远、交通条件差,使得工程物资现场实际应用成本呈几何倍数增加。加之电站地处康巴文化腹地,文化差异较大,民风民俗浓厚,民众法律意识淡薄,且地方政府与民众渴望改善民生及生活的愿望强烈,急于参与工程材料供应、运输等环节,使得建设过程中的物资运输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另外,前期工程材料供应厂商达数十家,且多品牌混杂使用,品质参差不齐,监管难度大。随着主体工程的逐步深入,规范管理迫在眉睫,为此,两河口建设管理局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工程建设需求,对原材料进场验收、试验检测等环节进行了统筹规划,开展了系统的制度建设,以确保物资供应高效、有序运转。

2 快速反应机制建设

2.1 组织机构

两河口水电站物资供应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监管模式,多方共同参与,完成对物资供应管理的全面监管。其中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机电物资部负责物资采购招标、合同谈判、统一管理及综合协调工作,同时,公司特别针对水泥和粉煤灰出厂质量控制引进了驻厂监造,采用源头控制,对生产厂家产品质量进行实时跟踪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两河口建设管理局机电物资部负责物资计划、统计、验收、质量、结算和核销整个供应环节的沟通协调等事宜,同时两河口建设管理局质竣办对物资进场后的质量控制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材料进场后,监理单位及时完成材料的落地检验,对材料基本信息进行核实后方可入仓,试验中心对于进场原材料采取跟踪检验模式,及时开展材料进场检验工作;施工单位在材料进场后及时进行基本信息核实的同时,及时开展自检工作和材料报验工作;公司及管理局机电物资部以及试验中心对于生产厂家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通过考核性生产、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交流以及长期跟踪检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完成。图1为两河口水电站进场原材料监管组织机构框架。

图1 两河口水电站进场原材料监管组织机构

2.2 检测工作流程

材料出厂检验由生产厂家在驻厂监造的监督、指导下完成。出厂检验合格后进入两河口水电站工区,由两河口建设管理局机电物资部协调各方共同见证取样后允许材料入库。检测工作由试验中心、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各司其职,其中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联合开展材料进场后的落地检验工作,核查材料材质单、合格证、品牌、数量等基本信息,之后施工单位开展材料品质的进场检验工作,监理单位开展随机抽样及委托检测工作,试验中心针对每批次进场材料开展跟踪检测。试验中心检测工作不取代或减轻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工作职责及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具体检测流程如图2所示。

对于进场材料经检测合格后允许进入主存储料仓,确保材料先检后用;施工单位在进场检验或使用过程中发现材料质量不合格时,应在第一时间口头通知监理单位,并在24小时内将检验结果书面报送监理单位。同时,立即封存库存物资,收集整理领料、验收、储存、检验、现场使用情况等相关原始证明资料,按监理单位的通知做好相关质量问题的处理工作,损失由认定的责任方承担。监理单位收到承包人报告后,应立即口头通知管理局质竣办和机电物资部,并在24小时内书面报送管理局,管理局需及时通知试验检测中心进行复检,若复检结果仍不合格,试验检测中心应在结果出具后24小时内报送管理局工程技术一部与机电物资部,并发出警报,暂停使用,同时根据事故严重程度报管理局各级管理部门,启动相应处理程序。

图2 两河口水电站进场原材料检测工作流程

2.3 信息传递

检测结果无论合格与否,均应有一条高效、流畅的信息传输渠道,确保参建各方及时掌握检测结果。同时管理局要求试验中心跟踪检测结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统计分析,特别对水泥的强度、标准稠度用水量、比表面积等指标进行重点关注,结合《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等技术规范对水泥品质稳定性进行评价,确保材料稳定。对于统计分析发现的问题,通过相关渠道及时反馈至生产厂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整改提高,进而将成果作用于工程实际;针对检测不合格情况,及时报管理局机电物资部和质竣办。对于一般事故建议由管理局机电物资部牵头解决,并报管理局质委会;对于较大事故建议由管理局质委会牵头解决;严重事故由公司机电物资部牵头解决。对于一般事故和较大事故均需知会公司机电物资部,以保证各方及时掌握检测结果。

针对工区内各方检测结果,管理局要求试验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形成汇总分析报告报管理局质竣办。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发现材料品质问题的同时,对于各方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各方、整改落实,使得管理局在及时掌握各方检测结果的同时,避免质量争议和纠纷。同时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反馈至生产厂家。图3为两河口水电站进场原材料检测信息传递流程示意。

另针对生产厂家检测结果,公司要求厂家每月按时报送水泥企业产品质量月报,驻厂监造及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生产厂家采取调整配方等相应措施。

图3 两河口水电站进场原材料检测信息传递流程

3 进场原材料质量追踪

抓好进场原材料质量,完善的物资质量追踪与溯源机制是基础亦是手段,通过良好的制度建设确保为物资监管过程提供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试验检测数据,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两河口水电站制定了系统的物资质量追踪和溯源机制。图4显示,两河口水电站物资质量监管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由公司机电物资部引进驻厂监造对生产厂家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指导;第二层次由管理局机电物资部组织现场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对材料进场进行交货验收;第三层次由管理局质竣办联合试验中心对施工及监理单位抽样检测进行监督管理,同时由试验中心开展跟踪检测工作。每个层次针对不同环节各司其职,职责清晰。任何一个层次发现问题,均要及时呈报两河口建设管理局机电物资部和质竣办。

图4 两河口水电站物资监管层次划分

图5为两河口水电站物资质量追踪示意。由图可见,两河口水电站统供物资共分五级监管,各级各司其职,任何一方发现问题,及时封存样品,发出警报, 暂停出厂或使用,立即开展复检工作,对各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核查取样规范性、代表性和样品有效性。采取的系列措施,包括:检查材质单与生产厂家是否一致;核实各方材质单与取样记录、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信息是否一致;比较各方检测结果是否一致,分析差异原因;对试验环境、仪器设备、人员技术素养及责任心等进行检查分析,确保结果准确无误,避免质量争议和纠纷。其中材质单贯穿始末,其唯一性的批号编码成为各家检测成果横向比较的纽带。试验中心的见证封存样为后续质量争议的解决奠定了很好的仲裁基础。

图5 两河口水电站进场原材料质量追踪示意

4 争议处理

物资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工程均建立了系统的检测机构发挥各自作用。由于试验室之间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差异,导致各试验室之间检测结果一致性差异明显,由此难免产生质量争议或纠纷。为减少不同试验室间的检验误差和质量争议,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开展,两河口建设管理局根据试验检测工作自身工作特点,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了系统的质量争议处理流程(见图6)。由图6可见,物资质量主要由生产厂家、试验中心和施工单位开展试验检测工作确定,其中出厂检验不合格则不得出厂,对于水泥和粉煤灰两类主材,驻厂监造进行生产过程监督、指导和提供技术咨询,确保水泥、粉煤灰出厂质量;试验中心除承担材料进场跟踪检测外,还承担监理单位委托检测工作,一旦发现不合格,立即发出警报,启动质量争议处理流程;施工单位独立开展材料进场后的交货验收和品质检验工作,一旦发现不合格,立即报相关监理单位和试验中心,其中试验中心立即与施工单位试验室开展复核工作,并发出警报,暂停使用,进入相关处理程序。当物资供应方与工区内检测结果存在争议时,可申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双方认可的质检部门进行检验,进入仲裁流程,形成最终处理意见。

5 结 语

西南地区水电建设过程中水泥、粉煤灰等物资需求量大,但是工程地处偏远、资源紧缺、运输不便、运距较远,使得物资实际使用成本大幅增加。另外,由于现场物资紧缺,为保证供应,致使品牌混杂,质量监管难度较大,为确保进场原材料品质,避免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实际,两河口建设管理局机电物资部和质竣办根据物资监管工作需求,并结合工程自身特点就物资监管工作流程、信息传递、质量追踪机制和质量争议等工作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创新管理模式, 制定了模块化和流程化的工作模式,为工程在物资供应难度大、检测工作量大的条件下,高效、流畅开展物资监管、确保进场原材料质量和避免质量纠纷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6 两河口水电站进场原材料质量争议处理流程

猜你喜欢
两河口进场管理局
四川省: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投产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两河口水电站4号机组成功启动
两河口水电站征地移民安置寺庙迁建规划设计及实施管理探讨
爱睿希 进场之后
沪指筑底 稳步进场
泸指v型逆转 进场机遇可期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组建三江源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的通知
可重复使用飞行器进场着陆拉平纵向控制
长江航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