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研创新的规律

2018-07-03 07:30贾康
经济 2018年7期
关键词:应用性基础理论共性

贾康

探讨科研创新基本规律的意义不言自明:认识相关规律有利于搞好科研,服务社会。笔者认为,可以从科研实践经验中提炼出与科研创新有关的规律性特点。

第一,科研创新一旦成功,会产生重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作用。什么是第一生产力?不是在生产力传统的三要素——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工具上做加法,加一个第四科技。传统三要素的框架加上科技是做乘法,是放大。科技在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是革命性的,是影响整个发展潮流、影响全局的。科技在让创新者得到收益的同时,会多方面助推经济和社会生活,使经济更繁荣,使社会更能够适合人们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第二,从科研创新实际面对的问题来看,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科研创新要成功,既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持,又需要人文环境的“润物细无声”式的养护。科研能不能出成果是不确定的,是否能造福于社会公众也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在实際生活中,从基础理论层面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有很多基础理论的发现到现在还默默无闻,还不知道对人类会产生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第三,科研创新在共性规律之外存在明显的个性规律。科研虽然存在一些共性的规律,比如前面说的两条都可算共性,但是在不同层面、不同阶段,显然还有明显不同的个性或者称为特殊性概念下的规律性内容。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性研究、成果产业化的研发,各个层面上的规律是有个性的,不能一概而论。在打造总体的支持性的科研生态概念之下,就因此有了进一步的挑战性任务。科研创新方面,从政府为主支持的纯基础理论研究,到更多依靠非政府主体的应用性研究,再到直接面对市场的企业为主的成果产业化研发,有定制化地形成认识与政策设计的必要。这也是要顺应复杂规律寻求解决方案的挑战性问题。

第四,寻求科研创新成功,关键的资源是创新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友好的科研、教育生态。真正可求得科研创新成功的是“关键的少数人”,特别是知识价值创造型的领军人才。往往在他们实现某一领域、某一课题、某一关键技术的成功突破之前,在相关的讨论场合、科研活动、创新团队中表现为“少数派”,甚至是相当孤立的状态,很难“合群”的状态,还可能是遭排斥、受打击的对象。这种最宝贵的“人力资本”,在突破性的科研领域可遇不可求。

第五,科研突破与“少数服从多数”、官场行政规则是水火不相容的,但科研主体相对于后者的气场和力量,是很弱势的。官场的行政规则套到科研领域来,一定会严重打击科研人员积极性。2016年上半年,李克强总理有了这方面的察觉之后,国办专门发出的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相关文件,非常明确地要求不能拿官本位、行政化的方式去套科研人员和知识分子。2016年下半年,除了国务院的文件外,中办、国办又联合发出《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进行纠偏,为科研创新一线人员解决他们所苦恼的问题。

猜你喜欢
应用性基础理论共性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TD-LTE无线通信系统在核电应用性探讨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人的行为方式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性研究
重视学校结核病暴发的应用性研究
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理、情、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设计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