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实践活动”的认识和思考

2018-07-03 07:28边建松
关键词:实践活动高中语文

边建松

摘 要:当前,语文实践活动的对象一般是小学、初中和职高学生,活动的途径显得比较单一。事实上,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也需要实践活动。从认识其基本特征和活动类型着手,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可创造性地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拥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高中语文;实践活动

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会发现不少文章里常常出现“语文活动”“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词语,而仔细区分一下,这些概念的内涵又有一丝丝差异。

那么,到底何谓“语文实践活动”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中国知网以篇名“语文实践活动”、发表年度“2017”为检索条件,共查到标题中含有“语文+实践+活动”(包括“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语文活动+实践”)的文章136篇(检索时间为2017年11月1日)。分析这些文章的标题,笔者有如下发现:

一是很多文章涉及小学,如《以“实践活动”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开展》《浅谈实践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等。

二是很多文章涉及初中,如《初中语文实践活动开发与设计——基于〈百里湖山指顾中〉和〈走读德清〉读本之研究》《初中语文实践活动利于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及对策研究》等。

三是很多文章涉及职高,如《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职语文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探究》《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的构建》等。

四是很多文章涉及信息技术,如《微课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增添亮色》《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贴近生活任务引领多元互动——基于网络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研究》等。

五是很多文章涉及综合实践活动,如《让综合实践活动点亮语文课堂》《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综”向何处?——基于成都市近十年中考真题分析》《利用乡土资源开展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

据此,笔者有如下推论:语文实践活动的对象以小学、初中和职高学生为主;语文实践活动的途径则以求新为主,这主要体现在语文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上。

于是,就出现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普通高中的教师面对语文实践活动为什么发言不多呢?也许唯一的解释是高中教师不够重视。至于其他的一些理由,比如“语文实践活动影响教学内容的紧凑”之类,都不过是一种借口。一位高中教师就用亲身实践告诉我们,普通高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效果很好。徐金凤在《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017年关于语文实践活动话题里不多见的高中语文论文)一文中写道:“通过有效开展课前的‘每天一开讲活动,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指导学生在语文读写实践活动中,逐渐学会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事实证明,这些语文实践活动,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以课堂活动为载体,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综合实践活动,受到了学生100%的点赞!”[1]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主体。只要设计合理,普通高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也可以进行得很顺利。有人说,小学知识容量小,可以进行活动;高中知识容量大,来不及活动,要赶时间加快进度。现在看来,这个标准是错误的,只要处理得当,活动达到的效果相当不错。

第二个问题:语文实践活动还可以怎样开展呢?在语文教学界,已经有很多专家和教师从理论和操作层面作出了一些回答。笔者提供一个思路,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方面来认识语文实践活动。衡量语文实践活动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学生在活动之中和活动之后有无获得感和幸福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获得知识的愉悦,在学习之后获得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从一个旧的语文层次上升到一个新的语文层次,这是关键中的关键。有了这个标准,活动时要注意两点。

首先,必须认识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获得感和幸福感属于谁?当然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教学初论》一文认为:“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过程性、自主性、综合性、合作性等特征。实践性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性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自主性指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综合性指在实践活动中多学科、多技能,以及思想品德、文化修养、人格养成的有机结合。合作性表现为在实践中养成与他人共处、与他人合作交流、欣赏和接纳别人的良好品质。”[2]《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一文里也提到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特征有6点:语文性、实践性、主体性、社会性、开放性、发展性。[3]这几个基本特征是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也是普通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

这么多特征,只是说明语文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虽然是教师引导的,语文实践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展开。语文实践活动过程的热闹与否,并不决定语文实践活动的成败。决定语文实践活动成败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有无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其次,必须认识语文实践活动的类型。学生拥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途径怎么操作?王荣生教授在《解读语文实践》一文里认为,“语文实践”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类型:“第一,带有自然学习性质的,与语文实践能力具有同一形态的听说读写实践。第二,潜藏着特定语文教学内容(语文知识)的,对所要培养的语文实践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的实践活动。第三,语识转化为语感的语文实践。”[4]這三种类型,跳出了工具与人文、课内与课外的纠缠,给我们全新的理论视域。王尚文教授在《语文课是语文实践活动课》一文中则提醒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千万不能把“训练”当作“活动”:“语文教学的某些内容,如汉字书写的笔顺、相关工具书的查阅、作文书写的规范、论文注释的格式等,用‘实践一词就不太合适,而用‘训练则更为自然。”[5]高中教师如在日常教学中多关注语文实践活动的类型和注意点,一定会打开全新的教学局面。

这里,笔者提供一些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类型,以便大家操作。阅读方面,可以进行主题读书活动,可以对照电影读文学作品,等等。写作方面,可以进行活动性写作(如人物专访、参观记、访问记、读书感、书评、影评、校报、墙报、讲演稿、发言稿、通知等)、创造性写作、定期写作等活动。口语交际方面,可以有介绍类活动(自我介绍、介绍朋友宾客、介绍我的家、介绍我的家乡、介绍我的一张照片、介绍一座城市、介绍一种动物等等)、独白类活动(说小笑话、说故事、说相声、说说广告、说说自己的奇思妙想、说说自己的愿望、说读后感、说目击情况、发布小新闻等)、交往类活动(道歉、做客、祝贺、待客、转述、劝阻、商量、请教、赞美、批评、安慰、解释、采访、辩论、借物、购物、指路、问路、看病、打电话、接电话、约请、推荐与自我推荐、当导游)、表演类活动(演课本剧、当众演讲、主持节目)等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用语文激发他们的生命潜能,提升语文学习力。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推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活动课型。

参考文献:

[1]徐金凤.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中学语文(下旬),2017(8):129-130.

[2]权文红.语文实践活动教学初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3]刘从华,谢牛.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的重要途径[J].教育研究,2002(7):85-87.

[4]王荣生.解读“语文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06(4):33-39.

[5]王尚文,王诗客.语文课是语文实践活动课[J].课程·教材·教法,2009(4):26-30.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互动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