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普教育,这所学校蛮拼的

2018-07-03 20:03吴学涛
大众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贵阳市贵阳科普

吴学涛

近年来,贵阳市第十五中学坚持创新教育理念,以厚植创新沃土、做浓校园科普氛围、搭建科技活动平台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和育人环境,取得显著成效。在2017年,学校成功承办全国车辆模型公开赛(贵阳站)的竞赛及南明区第九届青少年“奇思妙想 体验科技”创新比赛。此外,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区级比赛,并多次斩获大奖。如今,学校的科普教育氛围日渐浓厚。

夯实科普师资力量

2017年9月20日,南明区教育局在贵阳市第十五中学举行“南明区教育系统科技辅导员工作室授牌”仪式,挂牌成立南明区科技辅导员工作室,这标志着贵阳市第十五中学成为贵阳市首个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工作室”。此举旨在进一步加快南明区中、小学及幼儿园科技辅导员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更好地发挥南明区科技教育优秀人才的辐射、引领、示范作用,完善促进科技辅导员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

授牌仪式结束后,工作室聘请了四位在青少年科普教育方面有深入研究的国家级、省市级专家组成顾问团队,加入到南明区科普教育的队伍当中,为南明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出谋献策,为十五中的科普教育提供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

丰富科普教育形式

自科技辅导员工作室成立以来,激发、培养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兴趣是学校开展科普教育工作的首要内容。自2017年起,学校采取“大赛搭台、氛围营造、课程齐上、课外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普活动。

在参赛方面:今年年初,学校就以科技辅导员工作室的名义积极组织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积极参加2018年贵阳市青少年创新大赛。工作室所选报的150多件作品中,有100多件喜获市级大奖,其中五件作品在省赛的初赛角逐中胜出,将获得在省赛上展示和答辩的机会。

在氛围营造方面: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班级板报、主题班会等阵地,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知识宣教活动,培养学生对科普知识的兴趣。

在课程开设方面: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在初一年级以《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为教材,纳入必修课教学计划,做到“上课表、进课堂、有教师、有教案”,并每周安排1课时,每学期16课时。其他年级则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水平开展好环境保护知识课堂活动,学校每学期累计开设环保知识课堂不少于12课时。

在课外学习方面:学校把“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列入教学课程,将相关学习内容纳入电脑课,倡导学生每周上两次以上贵州数字图书馆,每月读一本科技书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百万公众网络学习”答题过程中,我校共有近千名师生参与网上答题活动,在宣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同时,培养了广大师生学科学、懂科学的科普意识。

科普教育结出丰硕成果

如今,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科普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科普教育也成为学校的又一张闪亮名片。

在2017年11月25日~26日,学校首次成功承办了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中国车辆模型运动协会共同主办的“2017年全国车辆模型公开赛(贵阳站)”。活动吸引了地州市的19支代表队共194名队员参赛。经过两天的激烈比拼,我校的参赛队员中,有7人获得全国一等奖,4人获得全国二等奖,18人获得全国三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同年的12月6日,我校再次承辦由南明区教育局、区科协、区关工委共同主办的第九届青少年“奇思妙想体验科技”创新比赛。本次大赛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的团结协作和奋力拼搏下 ,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预期效果。在本次竞赛中,我校的参赛选手包揽了竹蜻蜓、搭高设计、投掷等项目比赛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同时还获得辩论赛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

学校所承办的两次赛事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贵州4频道《生活一直播》栏目、贵阳1频道《直播贵阳》栏目、《贵阳日报》《贵阳晚报》《贵州都市报》《初中生辅导》等多家媒体对赛事进行了宣传报道。(编辑/邹小启)

猜你喜欢
贵阳市贵阳科普
夕阳下的鸟影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学”字的意义
找朋友
白居易写诗
山西老年大学到贵阳市开展校际交流
The Role of Teacher , Learner and Material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贵阳市世界语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