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叶细华的人生“三部曲”

2018-07-04 08:07吴维纲
老区建设 2018年9期
关键词:老叶党和政府移民局

□ 吴维纲

初夏时节,走进黎川县华山镇华联村一片生态产业基地,只见山坡上一层层的洋芋长势喜人,稻田里嫩绿的秧苗迎风招展,池塘里鱼儿在畅游觅食,透过清澈的泉水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田螺在缓慢地爬行。谁也不会想到,这块占地面积50多亩充满生机的生态产业基地是由该村贫困户叶细华创办的。

“连心”小分队经常看望他,给他家带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叶细华翻耕稻田准备栽种水稻

因儿病举债致贫

在村里,叶细华身体结实,以勤快肯干出名,他生有一儿一女,本来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是自从小儿子出生后,他便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由于患上了天生性的软骨病,从出生开始他便背着儿子踏上了漫漫寻医路,每年1万多元,甚至几万元的医疗费用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几年后,眼看着村里别人家同样大的小孩活蹦乱跳,而他儿子的两条腿总是抱在怀里晃荡晃荡,不能下地行走。后来经过精心的治疗,儿子终于可以独立行走,但还是落下了终身残疾,而他却背下了一屁股的债务。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为了还清债务,他只得外出打工,几年后他不仅还清了债务,家里还有了一点积蓄。

2013年,儿子已经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可是老叶哪里拿得出彩礼钱,不得已他只有四处举债,终于把儿子的亲事张罗了下来。这些年为了给儿子治病、娶亲,老叶一家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家里一直是欠债度日。精准扶贫工作开始以来,通过申请、审核、公示、审批等一套程序,他家被列入了村里的第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

立志脱贫摘“穷帽”

自从县扶贫和移民局“连心”小分队进驻华联村,通过政策宣讲和帮扶,叶细华树立了脱贫致富的信心。结对帮扶干部县扶贫和移民局局长危水发经常到他家走访看望,了解他家的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鼓励他发展生产走产业脱贫致富之路。逢年过节,还给他送去慰问金和大米、食油等慰问品,让他感到党和政府带来的关怀和温暖。

往年老叶家里的收入只是靠种几亩地,打一点零工,一年到头还赚不到1万元。为了尽快脱贫,他买来了一辆三轮车,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则跑运输,这样风里来雨里去,起早摸黑,卯足劲干了一年,他家一年的收入实现了翻番。与此同时,他的儿子也在县工业园区找到了工作岗位,一个月的工资有1500多元,一家人的生活从此有了起色。为了进一步增加收入,老叶还在村里发展蔬菜产业,先后种了西红柿,栽了槟榔芋,这些产业不仅让他掌握了更多的种植技术,也使他家的日子逐渐富裕起来。2016年,他家率先甩掉了“贫困帽”,踏上了勤劳致富的康庄大道。

生态园里奔小康

这些年村里许多年轻人外出创业,留下了许多农田无人耕种,这让他心里萌发了新的想法,他要利用这些撂荒的耕地在村里建一个生态产业园。说干就干。2016年,他获得了3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去年又获得了3000元政府发放的产业扶贫资金,他用这笔资金买了耕田机和其他生产资料,将村里50多亩撂荒的土地承包了下来。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在这片土地上,不仅种下了10多亩水稻,而且放养了鱼和田螺。为了鼓励他发展产业,今年政府又补助他2000元的扶持资金,让他栽种洋芋,一开春他便翻耕了5亩荒地,栽下了芋种,现在洋芋长势十分喜人。

刚开始,他在鱼塘里投放了300斤田螺,由于没有养殖经验,水里突然长出许多水虿(蜻蜓的幼虫),没过几天几乎将他的田螺吃掉了一半,这让他感到措手不及,经过网上及时查阅资料,他终于找到了对症下药的办法。这次教训也给他敲响了警钟,从此他便养成了网上学习的习惯,每天从地里回来,只要一有空闲,他便在电脑上学习种养殖技术,渐渐地村里人碰到了难题也来向他咨询,时间一久他竟然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农技“土专家”。

现在老叶经常在心里盘算他家今年的经济账,只要不出意外,他家的水稻收入可达1万多元,田螺收入也可达1万多元,加上养鱼和种洋芋的收入将近2万元,这样算下来,他一年的收入便可以达到4万元以上,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如今,他逢人便说:有党和政府的扶持和帮助,贫困户致富奔小康大有希望。

叶细华夫妻俩查看田螺的生长情况

叶细华养鱼

猜你喜欢
老叶党和政府移民局
老周
走近内心走向爱
钉子
美国移民局即将恢复2019财年H-1B申请加急服务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陈砚章
十八大以来反腐制度化研究
老 叶
凤庆县总工会:慰问困难职工、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