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以精准扶贫助推乡村振兴的 SWOT 分析
——以某民族杂居镇S为例

2018-07-04 06:24
甘肃农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贫困户精准民族

(兰州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00)

一、政策背景

(一)精准扶贫

我国的扶贫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努力下,扶贫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过去的扶贫模式是一种粗放扶贫,扶贫过程中低质量、低效率问题普遍存在。[1]2013年习近平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中办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调研时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10月,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再次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从精准扶贫的提出到顶层设计,从“打好”攻坚战到“打赢”攻坚战,是国家在新时代对我国扶贫工作的进一步要求。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在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中,有些地区还未摆脱贫困,这正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未来三年,我国扶贫工作的任务是,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3]。

(二)乡村振兴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须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2018年2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即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4]。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5]。

精准扶贫为乡村振兴去除振兴“顽疾”,乡村振兴是精准扶贫的美好未来愿景,以精准扶贫助推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力促精准扶贫将是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结合点。本研究在乡村振兴这一大背景下,以一民族杂居镇S为例,对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实施情况进行SWOT分析,旨在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思考路径。

本研究中的数据主要来自《和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2015年版)》、《和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2016年版)》和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

二、S镇基本情况

(一)S镇基本情况

本研究中的S镇位于甘肃省58个贫困县之一的和政县城北部,面积25km2。

由表1可知,S镇辖7村共72个社,2015年总人口11 628人,其中农村人口占76.0%,2016年总人口11 723人,农村人口占比77.2%。另外,2017年全镇农村人口占比为84.3%,因此,可以说S镇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比较大的贫困镇。S镇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回族、东乡族、土族和藏族,近三年,少数民族人口在S镇占比分别为38.5%、38.7%、42.8%。由表2数据可知,S镇人口主要呈现为为五个民族杂居的特点。

(二)S 镇精准扶贫情况

近年来,S镇在扶贫工作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涉及乡、村、户三个层面。随着精准扶贫的进一步推进,S镇近五年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发生了变化。由表3知,S镇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在逐年减少,贫困发生率也在不断降低。S镇辖的7个村中,只有一个是贫困村,其贫困发生率也从2016年的6.04%降到了2018年的3.17%。

表1: S 镇基本情况

表2: S 镇分民族户数、人口

表3:S 镇贫困发生率情况

由以上可以看出,在S镇这个民族杂居地区,精准扶贫实施情况就贫困发生率、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变化来说取得了显著效果,过去的扶贫工作是值得肯定的。而如果要进一步“精准化”地推进扶贫攻坚、“拔穷根”,要从更深层次把握S镇精准扶贫措施及各项目的实施效果,以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并为乡村振兴战略铲“阻力”,则对S镇扶贫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必不可少。

三、SWOT分析

本文以S镇为例,在乡村振兴这一大背景下对民族地区实施精准扶贫进行了SWOT分析,主要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

(一)优势(S)

1. 交通便利。S镇北与广河县买家巷镇接壤,东与达浪乡隔广通河相望,南与城关镇毗邻,西与卜家庄乡、卅里铺相连,距省城兰州100km,离州府临夏25km;兰郎公路、康临高速公路穿镇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2. 畜牧业发展优势。S镇为一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比较高,尤其是回族和东乡族,因其民族特征故当地善于饲养牛羊,近三年牛羊的饲养量和牛羊肉产量较高,其中,牛的出栏数和年末存栏数呈现三年连续增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当地积极组织培训贫困户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并发放良种羊,使贫困户在借当地养殖优势下一并发展。另外,S镇的羊毛、牛奶、鲜蛋产量也比较高,也可在以后扶贫过程中就相关养殖、销售方面给予贫困户以资金和技术支持。

3. 驻村干部精神足。S镇政府现共有工作人员62人,两名是少数民族,其中自2015年以来考入的大学生5名。S镇所辖的7个村,其驻村干部在精准扶贫方面主要的工作包括帮助制定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帮助制定脱贫“任务书、时间表、施工图”,化解纠纷,开展劳务培训,争取和对接社会帮扶力量等。目前,S镇的驻村干部已帮助完成对7个村贫困户的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和“任务书、时间表、施工图”的制定,帮助化解纠纷18次,开展劳务培训397人次,解决急事难事12件,以良好精神态势投入到扶贫攻坚的工作中,为贫困户脱贫目标出谋划策,尽职尽责。

(二)劣势(W)

1. 农业发展不足。由表4看到,S镇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产量、平均亩产都在减少,相应人均占有粮在人口总增加的情况下也在减少。S镇的主要人口为农业人口,而粮食作物的减产对以农为主的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反贫困任务将加重,亦影响农村农业的振兴。

2.致贫因素。2018年S村贫困户中,涉及外出务工的有9户,共计49人,其中15人致贫原因主要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另外还有因病、因婚、缺技术和劳动力而致贫。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贫困户自身没有发展动力会对扶贫攻坚产生较大阻力,扶志成为反贫困过程中的又一任务。

表4: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及人均占有量

(三)机遇(O)

1. 乡村振兴战略。如果说在决胜全面小康阶段要消除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则乡村振兴战略将会给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带来经济发展新的机遇。S镇属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较高的民族杂居区,当地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总体较低,近年当地的粮食产量有些下降,但当地建设有高标准基本农田共计8 649.6亩,且当地的蚕豆、油菜、药材等经济作物产量较高,畜牧业发展较好。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可探索打通优势农业、畜牧业的产供销链条,实现产业化发展,提高当地人民收入,以乡村产业振兴助推精准扶贫。

2. 旅游扶贫的契机。2016年国家提出《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S镇所属的临夏州,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旅游扶贫方案指示,开展各种扶贫探索,其中,和政县云发集团和临夏州康美现代农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入围全国“公司+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S镇也应充分挖掘本地旅游资源的生态、文化价值,提高旅游公共服务功能,将渊池沟、红崖洼、阳山民族风情度假村山庄等打造成反贫困和乡村振兴的特色,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发展经济,提高人民收入,摆脱贫困,促进乡村振兴。

(四)挑战(T)

1.电商扶贫运营不完善。S镇已建立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已有4个村建立了网站,但是只有两个村覆盖有快递服务功能,而且管理电商运营的技术人员较少,缺乏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电商扶贫的持续性发展。

2. “钱生钱”模式缺乏稳定性。精准扶贫旨在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从“输血”完成向“造血”的转变。S镇在对于贫困户的扶贫工作中,将部分扶贫资金转贷给辖区内企业,作为贫困户的入股资本每年取得分红,以形成“钱生钱”的扶贫模式。但是,辖区内企业为私企,其盈利发展情况将直接影响贫困户的收入,这种扶贫模式就当地经济发展来说缺乏稳定性。

四、对策及建议

乡村振兴是实现精准扶贫和推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6]。在民族地区的贫困区,乡村振兴应与精准扶贫相联系在一起,需要立足于实际,从规划、路径、措施等方面统筹考虑进而提升反贫困、乡村振兴的可能性。

(一)人才培养

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打造“三农”工作队伍,强化驻村帮扶也成为全国反贫困工作的重点之一[7]。新时代,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让人才在乡村、在贫困地区发挥出最大作用对取得扶贫攻坚战的胜利、对乡村振兴过程意义重大。S镇应积极创造条件,结合基层就业政策,激发引进人才对反贫困和乡村振兴的工作热情,并适当增加少数民族工作人员,便于扶贫工作的更好开展,支持乡村人才出点子、创新创业找致富新路子,要做到对人才的“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以人才振兴支撑乡村振兴,力促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彻底打赢。

(二)反贫困补短板

S镇有7个村,其中一个是贫困村,乡村振兴首要的是须补齐振兴过程中的短板问题[8]。S镇作为民族杂居地区,其在近年的扶贫工作中,产业扶贫、资金扶贫等对反贫困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其扶贫产业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当地的民族地方特点。当地有较多的回族和东乡族,且当地的养殖、畜牧生产情况良好,从发展的长远性、乡村振兴的紧迫性出发来看,当地可以考虑组织养殖能手产业化生产牛、羊、鸡等,也可解决部分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另外回族和东乡族有其独特的民族食品、服饰等,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可发挥民族特色,培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生产民族特产,可将非贫困人口中有能力者给予政策支持等,带领贫困户走出贫困,形成一个良性发展态势,以补反贫困短板来加速乡村振兴。

(三)提高内生动力

精准扶贫,除了以“精准”举措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民摆脱贫困、共享发展成果,最终是要贫困人民从根本上找到致富路子,自觉提升自身生活水平和现实获得感。在精准扶贫过程中,S镇部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如何增进其反贫困的信心,不仅要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更要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提升其内生动力。扶贫更要扶志,这是打赢反贫困攻坚战的内在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唯有每个贫困户以积极态度应对困难,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乡村振兴才能提速。

五、总结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贫困地区有其反贫困的困难,S镇农业发展不足,扶贫项目产业化水平低,电商扶贫运行管理不完善,还有部分贫困户反贫困内生动力不足。在S镇这样一个民族杂居地方,其贫困的原因是复杂的也是多元的。在今后的反贫困工作中,应综合把握SWOT分析中的优势和机会,发挥当地的民族特点,在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以反贫困助推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消除贫困,振兴乡村,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1]朱俊华,陈秀莲.乡村振兴视角下赣南苏区乡镇精准扶贫对策研究——以赣州市信丰县小河镇为例[J].老区建设,2017,(20):21-25.

[2]魏永刚.扶贫重在精准攻坚[N].经济日报,2017-11-20.

[3]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任务 对照年度目标任务查漏补缺完善提升确保脱真贫真脱贫[N]. 榆林日报,2017-11-06.

[4]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村科技,2018,(2):8-9.

[5]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四川党的建设,2018,(Z1):2.

[6]朱羿.乡村振兴是精准扶贫的2.0版[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3-23.

[7]高莉娟.乡村振兴背景下干部驻村精准扶贫研究述评与展望[J].地方治理研究,2018,(2):66-77+80.

[8]李孝忠.乡村振兴:历史逻辑与现实抉择[J].中国发展观察,2018(Z1):54-56.

猜你喜欢
贫困户精准民族
我们的民族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MINORITY REPORT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