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段错落式结扎、肛缘多形性组合切口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效果研究

2018-07-04 03:46敖永健刘海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2期
关键词:痔的肛缘内痔

敖永健 刘海生

环状混合痔是肛肠科16种难治病之一, 属于晚期重症痔病[1]。由于其占据了齿线附近直肠下段及肛管肛缘一整圈, 且痔核之间通常没有自然的分界, 因此临床外科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本次研究探讨内痔段错落式结扎、肛缘多形性组合切口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6年8月在本院肛肠科住院的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皆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且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56例, 女64例;年龄22~67岁, 平均年龄(43.23±7.93)岁;病程1~24年, 平均病程(12.38±3.88)年;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65%, 初中及文化程度者占35%。病理分型及分期:外痔段静脉曲张型46例, 其中内痔Ⅱ期22例、内痔Ⅱ期24例;外痔段结缔组织增生型74例, 其中内痔Ⅱ期37例、内痔Ⅱ期37例。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②合并肛门湿疹、肛瘘、肛裂等疾病;③有肛门外伤史或手术史,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精神疾病的患者;④患者不同意手术安排的。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切除术治疗, 具体如下。首先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和腰麻, 麻醉药选用1.5%利多卡因20 ml, 麻醉生效后,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指法扩肛后, 检查痔核的大小和位置。以钳提起外痔组织, 剪一“V”形切口, 将痔核组织剥离至齿线上约0.3~0.5 cm处,选用10号丝线“8”字缝合, 修建边缘以保证引流通畅, 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包扎。

1.2.2 观察组采用内痔段错落式结扎、肛缘多形性组合切口术治疗, 具体如下。消毒、麻醉、体位及探查方法同对照组。首先为保证内痔的充盈, 需在肛门镜的帮助下在内痔黏膜下层注射消痔灵。分段原则:以内痔间沟作为分段依据,需要人为分段的, 例如对沟不明显患者, 一般以4~6段为宜[3]。内痔分好段后, 根据外痔的形状, 由对应好的肛缘外痔底端向肛管作“W”形、“∧”形或“V”形皮肤切口, 同时要剥离其结缔组织和皮下静脉丛直至齿线。缝扎时注意使用圆针引10号丝线, 在内痔偏上处或内痔隆起最高处进针缝扎, 切除残端。依法逐一处理其他混合痔。保证其结扎点要高低错落有致。对皮桥的处理:皮肤切口时, 应注意保留皮桥长度为0.6~1.0 cm[4]。无法保留皮桥的患者, 则应根据其切口大小、形状等, 将其修剪为“W”形、“∧”形、柱形等几何图形, 然后再加以固定。可以保留皮桥的患者, 若皮桥过长, 则应在齿线下缘对其做离断处理。一般情况下一个皮桥需1~2针, 几何图形切口的缝合需2~4针。

两组术后均密切注意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和心理变化,嘱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 注意休息, 保证充足睡眠, 保持心情愉快。饮食应以清淡、高纤维食物为主。术后第2天便可鼓励患者排便。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临床症状(光滑、水肿、疼痛、出血)发生情况、随访并发症(偶有便血、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均全部治愈。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6.0±0.2)d短于对照组的(7.4±0.6)d,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光滑、水肿、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 电话随访6个月, 观察组随访并发症发生率47.50%(19/40)低于对照组的85.00%(34/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发生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环状混合痔之所以被称为难治病, 是因为很难在手术中既保证其治疗的彻底性, 又可同时兼顾肛门的功能性和美观性。目前, 传统的切除术仍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 但其缺点是一次最多只能处理3个痔块, 手术创面愈合时间长, 一定程度上影响肛门的精细控便功能[5-8], 对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效果更是欠佳。近年来,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 内痔段错落式结扎、肛缘多形性组合切口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方法应运而生。通过本次研究发现, 两组患者均全部治愈。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6.0±0.2)d短于对照组的(7.4±0.6)d,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光滑、水肿、疼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 电话随访6个月, 观察组随访并发症发生率47.50%(19/40)低于对照组的85.00%(34/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内痔段错落式结扎、肛缘多形性组合切口术的优点在于充分吸收中西医治疗环状混合痔的长处, 既可以保证手术治疗的彻底性, 又同时兼顾了肛门的精细控便能力和美观性。该术式同时适用于单个或半环状脱垂痔的治疗, 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创口愈合时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麻醉需充分, 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②消痔灵用量合理, 避免注射到其他组织;③结扎点不可落到同一平面, 要做到高低错落有致[6];④重视中医中药的作用, 如术后可口服、外敷中药, 也可进行中药坐浴, 均有利于创面的愈合;⑤术后及时拆线, 定时换药。

综上所述, 内痔段错落式结扎、肛缘多形性组合切口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效果显著。

[1]陈艳, 张苏闽.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现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34):4314-4315.

[2]代述东.保留皮桥分段剥扎加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环状嵌顿性混合痔的临床研究.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0, 19(3):6-7.

[3]霍昶.环状混合痔治疗的术式比较.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16):91-92.

[4]赵权, 庞文斌.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进展.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 10(12):136-138.

[5]郁俊文.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进展.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0,30(2):51-53.

[6]冯国绸.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进展.中国伤残医学, 2014(4):293-294.

[7]刘纪锋, 姚健, 王顺和, 等.外剥内扎术联合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21(18):1985-1986.

[8]苏开荣.中西医结合治疗环状混合痔78例.中国医药导刊,2009, 11(1):60-61.

猜你喜欢
痔的肛缘内痔
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分析
热敏灸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疼痛的临床观察
自动弹力线套扎术在内痔治疗中的应用
连芍解毒汤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临床观察
中药熏洗结合提肛运动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指数及肛缘水肿情况的影响
保留皮肤痔核切除加原位肛管皮肤重建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内痔一般如何进行诊断呢
经肛周彩超与经直肠内彩超对内痔诊断及病情评估的对比分析
痔疮术后高锰酸钾及盐水坐浴的疗效观察
重度痔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