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树池在收集和处理道路初期雨水中的应用

2018-07-04 02:44褚同伟
智能城市 2018年11期
关键词:径流降雨市政

褚同伟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11

城市地表径流是影响城市水环境质量的第二大污染源,路面径流是地表径流中污染效应最强的部分,对受纳水体影响严重,也是PAHs等有毒有机物进入水体的重要途径,具有范围大、区域广和控制难度较大的特点。

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沥青混凝土道路、建筑工地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油脂、悬浮固体等污染物质。初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有一些污染物的含量接近甚至超过了普通城市污水。如果将初期雨水直接排入自然受纳水体,将会对水体造成较大的污染。

市政工程雨水利用主要以削减地表径流和控制面源污染为主,减少对受纳水体的污染,以雨水收集利用为辅。初期雨水收集是“两型社会”和“绿色市政”对道路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1 工程概况

1.1 道路设计概况

长沙市赏月路位于梅溪湖国际新城西片区,南起梅溪湖西延线,北至东方红路,全长1290.509m,设计标准路幅宽36.0m。

1.2 自然条件

1.2.1 气象水文

该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温和湿润,季节变化明显。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充分体现了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典型特点。年平均气温17℃左右。雨量较充沛,降雨时间分布不均匀,分析国家气象中心长沙1987~2002年(16年)降雨量记录数据,长沙市年平均降水量1543.5mm,年平均降雨日155.3个。长沙降雨量以3~7月最多,降雨量之和占全年总量的62.6%,3~5月平均降雨天数有52.8d,约占全年总降雨天数的35%,降雨次数以3~6月最多,降雨量之和占全年总量的66.5%。;夏季降水不均,旱涝无定,秋冬雨水明显减少,年最小、最大降雨量分别为1018.20mm和1751.20mm,平均为1394.60mm。;一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为58mm。

1.2.2 地表水

拟建赏月路位于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内,该区域属湘江流域,道路雨水管道主要排入肖河和龙王港河。

1.2.3 地下水

根据该区域类似工程地质勘查情况,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及杂填土中,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分布不均匀,水量小,未形成稳定连续水位面,水位因季节而异,一般春夏较高,秋冬较低,甚至局部消失。

2 市政工程雨水利用形式

雨水利用采用入渗、调蓄排放、收集回用等形式及组合。

(1)绿地(含道路绿化隔离带)、人行道、机动车道雨水利用形式应以入渗为主;

(2)下凹式道路雨水利用形式应以调蓄排放为主;

(3)独立的市政工程场站的雨水利用形式应以收集回用为主;

(4)初期雨水弃流量:雨水弃流量控制在8~12mm;

(5)绿地入渗:市政工程范围内的绿地根据地势设置下凹式绿地,且下凹式绿地率不宜低于50%。下凹式绿地低于硬化地面50~100mm。道路绿化隔离带设置下凹式绿地,主要收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机动车道雨水,经净化处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6)透水铺装路面:采用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透水沥青路面、透水砖路面;

(7)调蓄排放工程:雨水蓄水池蓄水容积不大于1000m3/座,分散储存。应结合雨水排除工程设置,位于中、下游,或在排入自然水体前,其出水供绿化灌溉、道路冲洗和消防用水。

3 本道路雨水利用方案

3.1 初期雨水处理利用(见图1)

道路雨水初期径流污染较大,考虑到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无绿化隔离带,设计采用生态树池方案。拟对机动车道初期雨水单独收集,并经过处理后排放,初期雨水弃流量控制在8~12mm,取10mm。后期雨水进入市政管道,然后排入肖河。

图1 行道树回流自灌工艺流程

机动车道雨水按10mm降雨量控制径流。根据道路形式,利用行道树,设置生态树池,满足对行道树回流自灌的要求,同时可利用行道树土壤对初期雨水过滤消除面源污染。

3.2 生态树池技术要点(见图2)

在低冲击道路开发经验基础上,考虑本工程自身特点,结合行道树的位置及用水要求,表面采用装饰型构造,不影响道路景观绿化及结构防水需求。

排水路径:雨水经过路面表层及人行道表层汇流,利用特制开孔平石及竖石引入生态树池内,利用树池内的土壤完成雨水的初步过滤和入渗,并且降低雨水流速,溢流雨水进入雨水收集口,通过收集管道进入渗透式环形储水池内,进一步储存处理初期径流雨水,后期洁净雨水溢流至市政雨水管道。

图2 生态树池示意图

3.3 生态树池设计

按36m宽道路计算,行道树间距按8m计算,每处需要的储水量为:

3.4 雨水综合利用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3.4.1 生态效益

雨水经地面汇集后,受地面污染影响,初期雨水径流中含有大量重金属、悬浮颗粒等,主要指标为CODcr、BOD5、SS、NH3-N、重金属、磷、石油类物质等。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道或河道,使市政管道以及河道污染负荷增大。生态树池具有较好的入渗功能,利用生态树池的渗透功能将周边道路雨水引入地下,可大量减少雨水中污染物含量,满足初期雨水处理要求。

3.4.2 其它作用

部分降雨不形成径流流入市政雨水管道,可增加雨水径流时间,减少地面径流量。如市政管网按原管径设计,延缓洪峰径流形成的时间,削减洪峰流量,从而减小雨水管道系统的防洪压力,提高设计区域的防洪标准,减少洪灾造成的损失。

3.5 对地块建设的建议

各地块均按区域标准要求设雨水利用设施,有效降低区域雨水径流,提高排水能力。收集雨水回用于道路、场地清洒及灌溉、水景等补水达到节水目的。积极考虑屋顶绿化,根据建筑形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设计时考虑屋顶绿化或垂直绿化的实施空间,减少降雨峰值排水量。根据地面特点雨水采用就地入渗,就近利用自然净化技术,改善区域环境;利用自然地形等设施收集储存雨水,蓄排结合,实现雨洪利用目标。充分利用市政再生水,节约清洁自来水资源,实现绿色低碳的同时节省运行成本。

4 结语

生态树池能有效地处理路面初期雨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延缓洪峰径流形成的时间,削减洪峰流量,从而减小雨水管道系统的防洪压力;旱季时生态树池可反补行道树,节约水资源。生态树池相较于下凹式绿化带、雨水花园、植被浅沟等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其占地面积较小,应用灵活性强,可分散设置,适用于无绿化带道路及用地较紧张的场地建设。

[1] 李俊奇,车伍,张雅君,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M].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4.

[2] 向璐璐. 雨水生物滞留技术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09.

[3] 赵慧芳.城市道路雨水就地利用技术研究[M].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径流降雨市政
格陵兰岛积雪区地表径流增加研究
基于SWAT模型的布尔哈通河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Veejet80150喷头特性及其在降雨机中的应用
雅鲁藏布江河川径流变化的季节性规律探索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龙王降雨
近40年来蒲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