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刮痧、平衡火罐联合通络操在颈肩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中的应用

2018-07-04 07:05徐书英张惠萍魏金荣张金花
关键词:肌筋火罐膜炎

徐书英, 张惠萍, 魏金荣, 张金花

(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 1. 骨伤科; 2. 治未病中心, 江苏 扬州, 225001)

颈肩腰背肌筋膜炎是因受寒冷、潮湿、慢性劳损使局部的肌筋膜即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变性而出现的临床症状[1]。西医一般采用理疗、口服消炎镇痛药等治疗方法,中医一般以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治疗为主[2]。本研究主要探讨经络刮痧、平衡火罐及通络操锻炼方法在颈肩腰背肌筋膜炎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扬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颈肩腰背肌筋膜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2年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项背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3];②愿意接受本实验且依从性较好;③观察期间未使用其他相关的药物及治疗措施;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施术局部皮肤有感染、破溃或深部有肿胀者;②其他原因引起的颈肩背疼痛者;③疼痛相邻区域的关节伴随其他的骨关节疾病者;④严重的心、肺、脑、肾功能不全者;⑤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⑥正在进行其他治疗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30例。研究组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34~73岁,中位年龄55岁;中位住院时间16 d。对照组1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2~70岁,中位年龄53岁;中位住院时间15 d。对照组2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7~69岁,中位年龄51岁;中位住院时间15 d。3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1实施经络刮痧[4]联合通络操[5]锻炼方案,对照组2实施平衡火罐[6]联合通络操治疗方案,研究组实施经络刮痧、平衡火罐联合通络操治疗方案。此外,3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护理指导。

1.2.1 经络刮痧: 患者体位取俯卧位或坐位(双腿跨座、面朝向椅背垫枕);清洁刮痧部位皮肤,涂抹刮痧油;刮痧用具选择天然牛角方形和三角形刮痧板以及由红花、田七、薄荷等中草药提取的纯天然刮痧油;刮痧部位选择项背部及腰背部。刮痧方法:项背部“项三线”刮痧,腰背部“太阳刮” 刮痧。首先刮痧督脉,重刮风府穴、大椎穴、至阳穴、长强穴;其次刮背部两侧膀胱经;接着刮颈部两侧,根据风池穴-颈百劳穴-肩井穴顺序刮痧;再刮双侧手太阳小肠经上的肩中俞、天宗穴的连线;最后沿肋间隙进行背部刮试。刮痧手法:操作者手持刮板,使刮板与患者皮肤之间的夹角保持在45°为宜,一般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单方向进行刮试,力度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随时进行调整,每个部位刮20次,以局部皮肤出现红色或暗红色的痧点或痧斑为宜,如不出痧或出痧少,不可强求出痧,告知患者出痧现象为正常现象,随着治疗次数增加皮肤出现的痧点或瘀斑会逐渐减少或消退。每隔3 d刮1次,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评价疗效。

1.2.2 通络操: 由护士长组织集中培训,护士人人掌握后,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指导。动作要领分为五部分,分别是颈部运动、肩部运动、胸部运动、腰部运动、腿部运动。患者掌握要领后在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8:00—8:10,下午16:00—16:10由责班护士带领患者在视频引导下进行现场操练。

1.2.3 平衡火罐: 火罐选择加厚防爆透明的3号玻璃火罐,患者取俯卧位,操作者先在患者背部两侧的膀胱经闪罐3个来回,其后涂抹刮痧油,再在背部走罐3个来回(先中间督脉,后两侧膀胱经),接着在背部两侧膀胱经区域摩罐3个来回,根据患者耐受力实施摇罐或抖罐,然后对两侧的膀胱经实施弹罐,再走罐1次,最后在背部两侧的膀胱经自上而下予以留罐10~15 min。

1.2.4 护理指导: ⑴运动锻炼。每天坚持锻炼通络操30~60 min,循序渐进。⑵生活起居。卧硬板床休息,作息要有规律,避免长时间低头劳作;伏案工作时,每隔1~2 h做颈部运动;枕头高度适宜,避免曲颈斜枕半躺在床头或沙发上看书或看电视,注意颈项部、腰背部的保暖,预防风寒湿邪侵袭。⑶饮食调护。 ①气滞血瘀证:指导进食行气活血、化瘀解毒的食物,如金针菇、桃仁、山楂、白萝卜、木耳等,食疗方有醋泡花生、桃仁粥等;②风寒痹阻证:可食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的食物,如羊肉、狗肉、胡椒、花椒等,食疗方有鳝鱼汤、当归红枣煲羊肉等;③气血亏虚证:可食补益气血之品,如红枣、莲子、桂圆等,食疗方有黄芪当归鸡汤、桂圆莲子汤等。⑷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理解与配合,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社会状况,及时消除其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1.3.1 肩腰背肌筋膜炎症状改善情况: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进行颈肩腰背肌筋膜炎疗效的评定。治愈:背部疼痛、沉重感与体征消失,活动自如,半年内无复发;显效: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但活动或天气变化时稍有不适;有效:症状及体征改善,气候变化背部仍痛胀;无效:症状及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压痛和背部疼痛评估: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评, VAS总分0~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1.3.3 颈椎功能: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共包括颈痛及相关症状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两部分,共10个项目,每个项目0~5分,分数越低表明颈椎功能障碍程度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颈肩腰背肌筋膜炎改善情况

研究组治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1治愈4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25/30)。对照组2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26/30)。研究组颈肩腰背肌筋膜炎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和对照2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3组干预前后压痛、背部疼痛程度、NDI比较

干预前3组压痛、背部疼痛程度以及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压痛、背部疼痛程度均减轻,NDI指数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压痛、背部疼痛程度较对照组1和对照组2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1和对照组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3组的干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见表1。

表1 3组患者干预前后压痛、背部疼痛程度、NDI比较 分

与干预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1比较,##P<0.01;与对照组2比较,△P<0.05,△△P<0.01。

3 讨论

肌筋膜炎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其诱发多与风寒侵扰、劳损、外伤、坐姿睡姿不正确等有关,其中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慢性损伤和劳损是该病的基本病因[7-8]。肌筋膜炎若未得到有效的治疗护理干预,则可反复复发,患者可表现为肌肉的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9]。

本病属祖国医学“痹证”之范畴。中医认为该病多是因为外感风寒湿邪,或因素体虚弱而导致气血、肝肾亏虚,或在慢性劳损、外伤处置不当的基础上复感风寒湿邪、气血不通为病[10]。目前西医临床单纯以理疗、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为主,而长期使用这类药物会导致胃肠道反应、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11]。黄义泉[12]运用刮痧、拔罐联合中频电治疗颈肩筋膜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本研究采取的是经络刮痧、平衡火罐配合通络操等绿色疗法,较之西医治疗手段更加安全,且无副作用。针对此病实施的经络刮痧和平衡火罐均是在结合刮痧、拔罐疗法的基础上遵循循经取穴[13-14]。“经脉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经络刮痧除循经络走向进行直线刮试外,在临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本研究还对经络上的重点穴位以及阿是穴采用点压、按揉、角刮等手法加以刺激,从而达到疏通腠理,驱邪外出,调畅气血的目的。平衡火罐除循经取穴[15]外,本研究在实际的操作中配合闪罐、走罐、摩罐、摇罐、抖罐、弹罐等手法,通过火罐的良性刺激和温热效应,调理全身脏腑,疏通经络,激发经气,使各经脉气血运行通畅,肾气平稳、肝脾调和,调节、改善机体疲劳状态。现代研究认为刮痧和拔罐能使微血管破裂和扩张,使微血管充血和皮下出血,形成一种反射刺激源,活跃生理机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促进毒素的排泄,另外还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调节神经功能,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16]。本病受侵袭的经络多与督脉、膀胱经关系密切,本研究不管是经络刮痧,还是平衡火罐,重点都是针对背部两侧的膀胱经及督脉而实施的,因此在疗效上起到了合二为一的效果。通络操是根据《黄帝内经》气血经络之理论,结合汉代的导引图、华佗五禽戏、唐宋时期的八段锦之精华,经由北京中京苑医学科学研究院、北京恒安中医院专家集体创作的自上而下涵盖针对颈部、肩部、胸部、腰部、腿部五个方面的运动疗法,配合经络刮痧、平衡火罐治疗颈肩腰背肌筋膜炎的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经络刮痧平衡火罐联合通络操等中医绿色疗法在颈肩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治疗、护理中应用价值较高,临床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与应用。在联合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加强康复保健以及饮食、情志调护知识的宣教,告知不良生活习惯对本病的影响,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1] MOTAMED S, DAVAMI B, DAGHAGHELEH H. Trapezius musculocutaneous flap in severe shoulder and neck burn[J]. Burns, 2004, 30(5): 476-480.

[2] 黄芳, 陈雄, 穆敬平, 等. TENS联合电针治疗肌筋膜炎的疗效观察[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7(2): 64-6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六)[J]. 湖北中医杂志, 2002, 24(7): F003.

[4] 石洋, 黄美洲, 罗海军. 经络刮痧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颈肩肌筋膜炎30例观察[J]. 国医论坛, 2016, 31(1): 31-32.

[5] 朱国庆. 易筋经运动疗法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60例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 24(6): 78-79.

[6] 陈英, 王慧平. 应用平衡火罐法治疗颈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 新疆中医药, 2016, 34(4): 83-84.

[7] 赵勇, 方维, 闫安, 等. 肩胛肌筋膜炎软组织张力与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相关性探讨[J]. 中国骨伤, 2014, 27(5): 376-378.

[8] 俞杰, 孟辉, 王少杰. 针刀不同进针深度治疗背肌筋膜炎的比较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6(3): 207-209.

[9] 彭亦良, 张彦, 李永锋, 等. 电针、推拿及中频理疗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前瞻、随机、对照性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1): 13-15.

[10] 李清林, 宋敏, 孙定平. 肌筋膜炎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 中医研究, 2015, 28(3): 75-77.

[11] 曹向光, 杨华. 非甾体消炎药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 2017, 12(4): 631-633.

[12] 黄义泉. 刮痧拔罐联合中频电治疗颈肩肌筋膜炎60例[J]. 湖南中医杂志, 2012, 28(6): 58-59.

[13] 柏中喜, 朱清红, 卢晓玲. 综合疗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60例[J]. 上海针灸杂志, 2012, 31(11): 842-843.

[14] 饶琴珠. 循经取穴配合火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14(16): 140-141.

[15] 刘尹丽. 平衡火罐配合循经取穴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护理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 35(15): 167.

[16] 曾上劼. 中医刮痧术的刺络特征阐释[J]. 中国针灸, 2013, 33(11): 1033-1035.

猜你喜欢
肌筋火罐膜炎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玻璃火罐沥干存储箱的设计与应用
针刺联合胸椎整复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效果分析
含氯消毒液在火罐消毒中的运用体会
毫刃针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疗效观察
中药烫疗联合冲和软膏治疗腰背肌筋膜炎92例临床观察
火针加火罐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浅述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