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PDCA循环提高PDA辅助静脉输液查对制度执行率

2018-07-04 07:05莉,瑾,
关键词:腕带输液辅助

陈 莉, 罗 瑾, 陈 嫔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省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 妇科, 江苏 无锡, 214062)

近年来,PDA手持数据终端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其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输液治疗失误的发生风险,保证护理安全[1]。尽管PDA手持数据终端能够保证双重核对的准确性,但仍不能完全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输液错误发生。PDCA由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是一个质量管理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系统,又称戴明循环[2]。国内将PDCA循环用于护理管理领域,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科研、教学、文件书写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3-4]。因此,在医院使用PDA的大趋势下,为了提高护士静脉输液给药时的质量,确保患者安全,科室开展了PDCA循环活动,旨在提高护士PDA静脉输液查对制度的执行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6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工作护士14名,年龄25~54岁,中位年龄35岁;其中护士2名,护师2名,主管护师8名,副主任护师 2名;本科学历11名,大专学历3名,均经过规范化培训后上岗。

1.2 方法

1.2.1 计划阶段

1.2.1.1 现状分析: 医院采用的是深圳联新移动医疗科技公司提供的二维条码技术管理,将PDA与医院信息系统通过无线网络连接,2017年起在临床铺开使用。在2017年6月,科室成立了质量改进小组,就该项目的背景、改进的意义、改进的方法等进行了讨论,项目小组成员在7月份首先调查跟踪了PDA下护士输液时正确核对的执行情况,跟踪时间是7月1日—7月31日,每日随机抽查10人次护士输液执行情况,共督查了310次PDA辅助下护士执行输液的情况,共计发生192(61.94%)例次输液核对相关问题,具体存在问题见表1。

表1 PDA辅助下护士执行输液存在问题汇总(n=192)

1.2.1.2 原因分析: 运用头脑风暴法及鱼骨图法,全科护理人员从护士、患者、管理、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鱼骨图分析结果见图1。

图1 PDA下护士输液核对不到位原因分析图

1.2.1.3 制定计划与目标: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全员讨论,采用头脑风暴法征求大家的改善意见,成立督查小组,同时制定每日考核查检表,列出改进项目措施,跟踪调查记录,每月汇总。确定目标:护士对PDA辅助下输液核对工作流程的知晓率达到100.00%,护士输液时使用PDA核对制度的正确执行率>90%。 实施时间:2017年7月-12月。

1.2.2 实施阶段

1.2.2.1 完善流程: 加强培训督查,完善PDA辅助下输液执行流程,建立质量控制小组,由护士长担任质控组长,护理组长、N3级护士为组员,组织全科护士学习PDA辅助下输液时核对流程及输液流程操作演练,并对护士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核对习惯。护士使用自己的账号登录,便于责任到人,既要保证机不离身,又不得完全依赖PDA机扫描,不得以扫描声音来分辨患者信息是否正确,摒弃习惯性思维,将核对制度的执行融化于每一环节中。护士长每日设立督察员,随机督查护士使用PDA核对的规范性,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并教育。薄弱环节及特殊人群反复加强培训及考核,直至执行正确,定期考核。

1.2.2.2 特殊时间段、重点人群管理: 病区实行弹性排班,每日设置备班,保证病区在补液更换高峰期如中午连班、或手术、新开化疗补液较多时的人力配备充足,减少输液核对的外界干扰,保证患者治疗和护理安全。带教老师负责对轮转护士、新入职护士、实习生的相关培训,操作时带教老师监督指导,培训合格方可独立执行,养成新护士良好的核对习惯,注意工作细节。

1.2.2.3 减少外源性因素影响: 与信息科、厂家保持联系,加强PDA信号的稳定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改进,做好硬件设施保障。核对和粘贴输液单时,除核对输液单药物内容外,还需查看二维码或条形码是否清晰完整,如不能达到扫描要求需重新打印。粘贴输液单时保证充分暴露条形码,避免皱褶。统一佩戴腕带于患者右手腕,每日床边交接班及巡视病房时查看患者腕带佩戴是否正确。对住院时间长的患者,当发现二维码模糊不清时,应及时与出院处联系重打,若有对腕带材质过敏等引起患者不舒适感,则将腕带用安全别针固定于外衣右肩部,反复向患者宣教使用腕带核对信息的必要性,取得患者配合,避免腕带的缺失。

1.2.3 检查阶段

除了每月进行全员输液流程的理论及操作考核以外,日常工作中每日抽查10人次输液执行情况,工作日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考核,休息日由护理组长或当日负责人考核,如实记录检查表中记录执行不规范次数、原因、相关责任人,每月月底汇总,再将每月结果列表进行前后比较。

1.2.4 处理阶段

统计每月考核成绩,罗列出重点人员加强相关培训教育。汇总每月日常跟踪督查的结果,统计流程中发生不规范频率比较高的问题环节,作为下月持续改进的重点依据。

1.3 观察指标

PDA辅助下护士输液核对制度正确执行率=输液正确核对执行例数/输液执行总例数×100.00%。PDA辅助下护士输液正确核对的定义:①护士携带PDA及补液;②使用二种身份识别方法核对患者信息;③更换补液前使用PDA扫描腕带再次认真核对患者的身份;④扫描上一瓶补液及欲更换补液条形码;⑤更换后再次核对患者信息。未正确执行PDA辅助下输液核对制度的标准:上述5点有任何1点未正确执行,即定义为未正确缩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月份护士输液时使用PDA核对制度的正确执行率为38.06%,12月份护士输液时使用PDA核对制度的正确执行率达到92.90%%,较7月份时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月份PDA辅助下护士输液核对制度的正确执行率见图2。

图2 PDA辅助下护士输液核对制度的正确执行率变化

3 讨论

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PDA辅助下输液核对流程比人力核对或单纯PDA核对更具可行性,利用PDCA循环管理,将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引申到医疗行业,能够降低护理给药前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5]。研究[6]表明,利用PDCA循环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能够有效避免护理工作的盲目性,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近年,国家提出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医院应当以保障患者的安全为根本,全面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目前输液核对流程的开展多局限于传统的“护士-患者”模式,尽管不断强调“三查十对”,但由于某些人为因素,仍不可避免给药错误等护理不良事件,对患者安全造成损害。虽然PDA的使用能够降低输液身份确认的差错或近似差错,但不能完全杜绝核对差错事件发生[7]。本研究通过开展持续质量改进项目,运用PDCA管理模式,在输液过程中,针对核对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原因的分析讨论,通过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再优化。科室对使用PDA辅助下输液流程进行再造、优化、完善,加强对全体护士的培训及考核,加强对日常工作中核对过程的督导,对不规范核对的行为习惯加强管理力度,重点强化正确规范的核对执行流程[8]。管理人员在人力配备方面做出灵活机动调整,护士在输液核对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反馈并解决,避免了外部因素的干扰影响[9]。在开展活动时使用头脑风暴法,小组成员共同学习了各类图表的制作及意义,不仅调动了全科人员的积极性,使普通的护士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10-11],加强了包括年轻护士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而且也帮助护士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了整体护理水平,为下一个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PDA在提高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上本身已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2-13],而PDCA循环模式在PDA下护士输液核对的执行中的应用更是如虎添翼,使得护士即使在临床繁忙的工作中,也进一步降低了给药错误的发生风险[14-15],保证了护理质量安全,提高了护理满意度。这种PDCA循环管理下“护士联合PDA-患者”模式避免了“护士-患者”模式的弊端,提高了输液的正确执行率,保障了患者安全,得到了护理部及医院的一致好评,值得进一步推广。

[1] 郝艳华, 姜亚芳. PDA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护理管理, 2015, 15(9): 1102-1104.

[2]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185-187.

[3] 上官志毅, 陈冬梅, 黄婷婷,等. PDCA循环在国内护理领域应用的新进展[J]. 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2): 26-27.

[4] 宋健, 张永宏. PDCA循环在国内医院科研管理领域应用研究进展综述[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15, 28(5): 371-372.

[5] 许晓云. PDCA 循环管理对降低护理给药前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的效果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7): 1658-1660.

[6] 付显芬, 黄灵容. 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 2(2): 115-116.

[7] 章雅杰, 钟初雷. 住院患者输液身份确认近似差错事件的调查分析[J]. 中国护理管理, 2015, 15(4): 464-466.

[8] 邓蔓, 孙纯, 余立娟.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的作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14(16): 104-106.

[9] 倪洁, 林琳, 赵琦. JCI标准下PDCA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2, 28(6): 444-446.

[10] 焦静, 张晓静, 吴欣娟,等. 基于PDCA的规范化护士分层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J]. 中国护理管理, 2014, 14(11): 1171-1174.

[11] 陈志美, 吴小青, 刘文琼,等. 运用PDCA循环对产科新护士培训的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1): 30-31.

[12] 谢瑛, 王芳. EDA识别患者身份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17): 81-82.

[13] 杨禾, 许庆华. 移动信息技术在改进门诊输液管理流程中的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1): 67-70.

[14] CLAUSON K A, POLEN H H, PEAK A S, et al.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tools: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versus online dietary supplement databases.[J]. Ann Pharmacother, 2008, 42(11): 1592-1599.

[15] SEVICK M A, ZICKMUND S, KORYTKOWSKI M, et al. Design, feasi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 an intervention using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based self-monitoring in managing type 2 diabetes.[J]. Contemp Clin Trials, 2008, 29(3): 396-409.

猜你喜欢
腕带输液辅助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易混淆车辅助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种新型新生儿腕带在新生儿身份核查中的效果观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PDA系统及二维码腕带提高PICU患儿输液安全性探讨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颈枕输液袋
儿科有陪病房标识腕带佩戴依从性调查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