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保洁社会化管理的风险及防控对策

2018-07-04 08:43周小梅武苗苗游明园农鑫谭庆
现代医院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保洁员消毒液病区

周小梅,武苗苗,游明园,农鑫,谭庆

(解放军第303医院,南宁市 53002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公立医院后勤保障的社会化管理由试点到推广,经历了近30年的积极探索,获得了长足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病区保洁是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而病区保洁的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1]。本院在进行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后,通过借鉴其他单位经验并结合自身实践,不断摸索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就病区保洁社会化管理的风险及防控对策进行阐述。

1 病区保洁的社会化管理

1.1 病区保洁的主要内容

保洁员主要承担病区物表和地面的清洁和消毒、床上被服的清洁与更换以及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部分诊疗仪器表面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1.2 保洁公司的管理

医院后勤管理部门审查并招标有经验的保洁公司对病区保洁实行社会化管理,双方签订合同,明确责、权、利。保洁公司聘请有经验的人员对日常保洁工作的运行进行管理。院方由医院后勤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病区护士长组成保洁质控小组,每月对病区保洁质量进行绩效考评。

2 保洁社会化管理的风险

2.1 保洁员缺乏相关知识,日常工作落实不到位

从整体来看,保洁员大多年龄为40~50岁,文化水平低下,理论学习不扎实,接受再教育机会少,缺乏保洁工作相关的知识[2]。对于医院的规章制度、保洁的工作标准及操作流程等文字形式的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管理人员把《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每班工作流程》和《常用含氯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方法》等挂在每台清洁车上,但几乎无人阅读,制度流程常有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同时公司因管理人员少,对日常保洁工作的监管也存在漏洞。

2.2 医院感染防控不足或过度

保洁员对环境清洁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认识不足,对清洁消毒的概念不清,对“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的重要性理解不充分。一方面表现在有时接触不同病人环境之间未进行手卫生、同一清洁消毒毛巾用于多个病床单位的擦拭,未做到“一床一换”。另一方面,普通病区物表清洁擦拭即可,但部分保洁员常规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对于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环境物表使用消毒液浓度过高。存在超范围、超浓度使用消毒剂的现象。

2.3 人员流动大,影响工作的连续性,不能保质完成各项工作

保洁公司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人员配备紧张、工薪偏低,人员流动较大[3]。检查中发现,保洁员因病假、事假或辞职期间,临时替班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马马虎虎,甚至疏漏;新入职人员未经严格的岗前培训与考核即进入工作状态,不熟悉日常工作内容,影响工作质量。

2.4 归宿感不强,缺乏主人翁意识,工作积极主动性较差

过去,各病区保洁员相对固定,她们熟悉病区环境,与医护人员接触机会较多,关系融洽,保洁员自我归宿感较强。社会化管理后,保洁员的聘用和工作安排由保洁公司统一调配管理,岗位时有变动,在不熟悉的环境下,保洁员的工作积极主动性较差。

2.5 病区不重视,质控不到位

病区的日常保洁工作应由保洁公司和病区共同管理,但保洁公司因管理人力有限,不可能时刻深入细节管理,导致日常质控不到位,保洁员工作松散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病区管理者认为医护人员只做好医疗护理诊疗工作即可,病区的清洁理应由公司全面负责而不愿意监管,同时其与保洁人员无隶属及经济关系难以监管也增加了管理难度。

3 针对管理风险,我们制定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3.1 改善工具和流程,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

统一配置病区清洁车,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分开放置;使用易于更换的拖布头,由洗衣房集中清洗消毒和配送,避免了病区保洁员自行清洗消毒难以监控的现象;统一配发常用清洁消毒剂,保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采用驾驶式洗地机对室内大厅和廊道进行清洁,既快速省力,又保证质量[4]。通过改善工具,使病区清洁质量得到提升,减少了交叉污染的发生。

3.2 针对性的培训

由于保洁员个体文化水平差异、人员流动性大,每年集中培训效果不理想,我们在以往培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培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如“七步洗手法”的培训,首先用简单的“口诀”记忆洗手的步骤,再从职业安全防护的角度和医院感染发生的危害来讲述手卫生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手卫生的效果;对于含氯消毒液的配制,采用“定容器定投放剂量再检测对照”的方法,直观、易操作,确保配制的消毒液浓度达到规范要求;医院感染管理科协同保洁公司将相关制度、规范、操作流程等培训资料制作成多媒体形式,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给保洁员,便于她们自学和查阅,缓解了人员流动性大导致的培训压力。

3.3 采用“荧光标记法”监测及反馈病区物表清洁的效果

荧光是一种普通肉眼下看不见,而在紫外线照射下显现出荧光的特殊染料,利用其“无痕无色清水易擦拭”的特性,我们采取事先不告知的方式将其标记在病区物体表面,经过一个清洁周期后,用紫外线手电照射观察荧光标记的清除情况,以评价环境清洁质量。这一做法,既为保洁质控小组提供了直观准确监测数据,也可以让保洁员共同参与对自己工作质量的检查,达到监测快速,便于持续改进的效果[5],提高了管理效能。

3.4 履行病区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增强环节管理

病区感染管理小组履行职责,组内人员明确分工,每周跟班检查各项保洁工作落实情况,如消毒液的配制与使用、抹布的分区使用与一用一换、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理等,遵照标准要求,建立考评表单,抽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病区将检查存在的问题,以书面警告形式,反馈给医院感染管理科和保洁质控小组,实行三重监控[6]。通过加强管理,及时纠正不良现象,排除安全隐患,降低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3.5 加强保洁公司内部质控管理,建立奖罚机制

保洁公司建立严密的组织框架,实行岗位责任制[7]。项目经理下设保洁主管,保洁主管下设组长,每5~6个病区为一组。组长除了负责新员工的“传、帮、带”之外还要负责每周自查本组工作完成情况并向主管反馈存在问题及困难;保洁主管每月组织组长联合或交叉检查评比工作质量,通过横向对比找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每季度公示病区排名并奖罚前、后各3名,通过适当的经济刺激以提高保洁员的工作积极性,达到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内部质控管理的活动,促进了各病区保洁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了团队意识、责任感和归宿感。

4 结果

通过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管理,病区保洁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荧光标记法”监测结果显示,物体表面清洁质量合格率由40.37%上升至79.06%(P<0.01);微生物抽样检测合格率由64.12%上升至80.50%(P<0.01),与常后婵等[8]采用荧光标记法综合管理提高手术室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接近;干预后一年较干预前一年比,监测部分感染高风险病区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略有下降。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由6.79%下降至5.45%,器官移植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由17.55%下降至9.17%(见表1)。

病区保洁同属于服务临床一线的重要内容,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加强对病区保洁社会化的管理,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表1 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

[1] 乔玉宁,陈婷婷,张玲玲,等.保洁员医院感染管理认知行为能力提升举措与成效[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9):877-878.

[2] 初静,王爱敏,王颖,等.医院保洁员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58-59.

[3] 胡培霞.再议医院保洁社会化问题[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2):77-78.

[4] 吕忠,陈亮.医院保洁外包精细化管理实践[J].现代医院管理,2017,15(2):75-77.

[5] 马文霞,陈凯,乔美珍,等.荧光标记法评价干预临床环境的清洁效果[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11):876-877,880.

[6] 王娟,刘月华.护士长在医院保洁员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8(8):808.

[7] 曹凡.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风险及控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2):75-77.

[8] 常后婵,戴红霞,别逢桂,等.基于荧光标记法的综合管理提高手术室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6,31(4):49-50.

猜你喜欢
保洁员消毒液病区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保洁员受伤,保洁公司该不该兜底剩余损失?
84消毒液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难过
服务农民工 关爱保洁员
——西安市莲湖区总工会开展 “五个一”系列活动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84消毒液的安全使用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