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以四川省东北部地区为例

2018-07-04 11:10刘雅琴彭建华王自鹏刘宗敏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城镇化耦合现代化

刘雅琴,蔡 臣,彭建华,王自鹏,刘宗敏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城镇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1]。农业现代化是指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建立起广泛采用现代生产工具、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的农业生产体系[2]。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速度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业产量受外在因素影响大,生产率相对较低,投入产出不协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的存储和保险技术落后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对城镇造成了一定的冲击[3]。为了解决我国农业落后的局面和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新型四化”中的重要两极,实现二者的互动发展,不仅能够更深入的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助力。

1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关系

在物理学中,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4]。从协同性的角度看,耦合作用及其协调程度决定了系统在达到临界区域时走向何种序与结构,即决定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5]。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机理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它左右着系统相变的特征与规律,耦合度正是反映这种协同作用的度量[6]。根据该定义,本文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两子系统间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称为 “两化” 系统耦合。根据耦合结果,可将 “两化”耦合关系分为正向耦合和负向耦合两种情况。正向耦合指两者之间配合得当、互利互惠,即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要素互补和功能支撑的作用;反之,若彼此掣肘、相互摩擦时则称为负向耦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劳动力资源的角度看,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的投入使用,使得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得以脱离传统的农事劳作,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从而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同时,进入城镇的农民工,在从业过程中,为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必须接受相关的教育与培训,提升自身的技能与素质,这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这一过程是一个正向耦合过程,两个系统都在这一过程中受益。相反,如果在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及提供农村就业岗位的政策倾斜方面力度不够,就会造成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失。因为,就现阶段而言,进城务工收入的性价比要远高于从事传统农业,同时现阶段,现代农业的发展仍需要大量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这一现象的发生,则为两个系统的负向耦合。

其次从土地资源的角度看,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即为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有力于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为城镇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土地资源,这是一个正向耦合的过程。然而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进行过程中,会涉及到农户的搬迁及集中安置、集体建设性用地使用权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则会影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推进,掣肘城镇化进程。

最后从农业科技的角度看,广袤的农村为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试验、示范所需的土地,而农村丰富的土地资源势必成为科技示范园的最佳选择地,这些农业科技发展所需要的必要条件是城镇无法提供的。同时,科研单位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的应用性、开发性科技成果,只有通过试验、示范、推广,被农民认识、采纳、应用,才能使其在生产领域发挥作用,形成现实生产能力并取得规模效益。然而,现阶段在农业新技术推广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新技术不能真正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2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同发展测度

在两化耦合协同度的测度研究方面,孙云霞 (2009) 通过构建区域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测算 “两化”协调度,结论是中国大陆各省 (市、区)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区域差异显著[7]。刘玉(2007)认为,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失调的原因在于农业与工业、服务业脱节,农民与城镇居民脱节,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脱节[8]。夏春萍(2012)通过构建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VAR模型分析了三者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正向带动作用高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具有正向效应但是对于工业化呈现出负向影响[9]。赵颖智(2013)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协调度测算函数计算了近20年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融合发展水平,认为实现“两化”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10]。

2.1 模型构建

借鉴物理学中容量耦合(Capacitive coupling)概念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得到n维系统相互作用耦合度原始模型:

设变量Ui(i=1,2,3,…..m),Uj(j=1,2,3,.....n)

Cn={(U1·U2·U3·……·Un)/Π(Ui+Uj)}1/n(1)

式中:Cn表示耦合度;Ui、Uj为子系统对总系统的序参量。

本文中只有农业现代化(U1)和城镇化(U2)两个子系统,经降维处理得到两者之间的二维耦合度计算函数。

C2=2*{(U1·U2)/(U1+U2)(U2+U1)}1/2(2)

定义C2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耦合度,有公式(2)可知,C2介于0和1之间。当C2趋向于0时,则认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耦合系统处于耦合失谐状态,即城镇化进程未能有效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现代化未能有效协助城镇化发展;当C2趋向于1时,则认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耦合系统处于高效耦合状态,即两个系统处于良性互动状态。

2.2 功效函数

正向指标

uij′=(uij-minuij)/(maxuij-minuij)

负向指标

uij′=(maxuij-uij)/(maxuij-minuij)

2.3 权重确定

计算权重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但这两种方法的主观性较强,往往会使评价的结果发生偏差。本文采用熵权法[12-14]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熵权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指标变异性的大小来确定客观权重。一般来说,若某个指标的信息熵Ej越小,表明指标值得变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多,在综合评价中所能起到的作用也越大,其权重也就越大。相反,某个指标的信息熵Ej越大,表明指标值得变异程度越小,提供的信息量也越少,在综合评价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小,其权重也就越小。

计算过程如下:

2.3.1 数据标准化 数据标准化采用上文中介绍的极差法进行。

2.4 协调度函数

根据前述模型可计算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

耦合程度,它对于判断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作用的强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耦合度并不能反映两个子系统之间的整体协同发展情况。因此需要引入耦合协调度函数[15],通过计算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真实反映两个子系统间的协同发展情况。耦合协调度函数如下式:

D=(C×T)1/2

T=aU1+bU2

D为耦合协调度;T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综合调和指数,反映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整体协同效应;a、b为待定系数,考虑到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对整个社会发展而言同等重要,因此a、b同取0.5。

参照相关研究成果[16-18],根据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D以及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将耦合系统按照协调度的高低划分为4个一级分类层次和12个二级分类层次(见表1)。

表1 川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分类

3 实证测评与分析

3.1 研究区域概况

川东北地区主要指四川省东北地区的广元市、巴中市、达州市、南充市,是四川省主要的人口集聚区,更是四川省的农业大区域,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15年,川东北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802.7亿元,占四川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3.32%,据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297.26亿元,占四川省农业生产总值的22.03%,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986元[19]。就总的情况来看,川东北地区农业资源相对匮乏,人多地少,其产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农业[20]。因此,四川省实现全面“四化同步”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川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同步发展。

3.2 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来源

根据川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历年的相关统计资料,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多层次、连续性、独立性、系统性等原则,本文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水平3个方面共计12个指标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U1);从城镇化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4个方面共计12个指标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U2)。具体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川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表3 耦合评价体系指标权重

表4 20011~2015年川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历年《四川农村年鉴》《四川统计年鉴》《四川农业统计年鉴》及各市(州)统计年鉴、农经报表;信息化情况用每百户接入宽带的数量表示。

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信息熵理论,求得指标体系的权重(见表3)。根据耦合度函数、协调度函数求得两个系统耦合度(C)、综合调和指数(T)、耦合匹配度(D)(见表4)。

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川东北地区4个市2011~2015年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跨越了几个类别,可以从地区及时间跨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地区上看:达州市、南充市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要明显好于广元市与巴中市。2014年以后,达州市与南充市的耦合协同发展水平达到了优质协调发展的程度。在具体协调类型上可以看出,达州市除2015年外,其他年份的数据表明农业现代化要快于城镇化建设,而南充市正好相反,5年间农业现代化建设都要滞后于城镇化,说明南充市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其它3个城市。巴中市与广元市截止到2014年,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仍然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从具体协调类型上看,都是农业现代化超前,而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

从时间跨度上看:2011~2015年5年间,耦合协调度上升最快的是南充市,达州市略有上升,巴中市与广元市则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南充市在2011年处于濒临失调发展阶段,2015年经过5年的发展已达到优质协调发展阶段;达州市虽然上升幅度较缓,但除2011~2013年处于勉强调和阶段外,其它年份都处于优质协调发展阶段;巴中市与广元市5年来基本维持在同一阶段,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并未有明显的改善。

4 结论与启示

通过构建基于耦合理论的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体系,从多方面评价了四川省东北部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通过引入耦合协调度函数,对川东北地区4个城市两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协同发展程度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该分析结果,就川东北地区未来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协同发展提出如下两点建议:一是加快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推行农村土地确权。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价值评估体系,对于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应适当向农民倾斜。同时,在保障农民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引导,鼓励农户通过租赁、转让、拍卖等方式,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同时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让土地流转多元化、制度化、合理化,并确保承包地流转前后的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改变。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城镇化人口获得均等的公共服务。目前,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享受公平的就业机会、医疗保险、教育等方面仍有一定的障碍,同时,城镇在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这就造成了一方面城镇的发展需要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另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不能得到均等的福利,城镇对周边农村经济的反哺得不到体现,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阻碍城镇化进程。因此,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政府首先应做好科学规划,完善配套设施与政策,提升各类城镇建设管理水平与公共服务能力,强化对周围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做到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优质高效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应对机遇与挑战: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主要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辛 岭.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制度困境与创新[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程丹,薛莎莎,郭丽娟,等.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3):1359-1361.

[4]方岱宁,刘彬,孙傅华.力电耦合物理力学计算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度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105-111.

[6]吴大进,曹力,陈立华.协同学原理与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1990.

[7]孙云霞,叶金国.我国区域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性评价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5):87-90.

[8]刘玉.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6):37-40.

[9]夏春萍,刘文清.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计量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2,(5):79-85.

[10]赵颖智.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协调度研究[J].宏观质量研究,2013,(3):72-78.

[11]张建敏.中国农业灾害风险评价与对策[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12]邱菀华.管理决策熵学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13]鞠军,李钢,王佳洁.基于AHP和熵权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5,(1):420-422.

[14]章穗,张梅,迟国泰.基于熵权法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0,(1):34-42.

[15]霍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发展效率测度方法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10):78-83.

[16]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2):172-177.

[17]宋伟轩,白彩全,廖文强,等.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生活质量耦合协调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1382-1388.

[18]何宜庆,翁异静.鄱阳湖地区城市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J].资源科学.2012,(3):502-509.

[19]四川统计年鉴编委会.四川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0]郭晓鸣.四川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困境与困境中的突破[J].四川省省情,2008,(1):8-9.

猜你喜欢
城镇化耦合现代化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边疆治理现代化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家乡的城镇化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