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油松小蠹科害虫防治技术

2018-07-04 09:01梁丽珺
山西林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油松林油松林分

梁丽珺

(山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山西 太原 030012)

油松是山西省的主要造林树种,全省各地均有分布。油松林面积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26%以上,且人工林较多。近些年来,部分油松林不断遭受小蠹虫的危害,直接影响油松健康生长和森林生态的安全。小蠹虫生活隐蔽,不易被发现,但掌握了小蠹虫的形态、危害规律,因地制宜开展防治,完全能够有效控制其发生与危害。

1 油松小蠹虫种类及危险性

山西危害油松的小蠹科昆虫主要有红脂大小蠹、横坑切梢小蠹、纵坑切梢小蠹、六齿小蠹、松十二齿小蠹、建庄油松梢小蠹6种。其中红脂大小蠹危险性高,属于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侵害长势较弱的成材松树及新鲜伐桩、伐木;十二齿小蠹、横坑切梢小蠹、纵坑切梢小蠹属于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但适应性强,既危害风倒木等衰弱木,也危害健康活立木;六齿小蠹危害伐倒木,也可随切梢小蠹入侵活立木;建庄油松梢小蠹对油松林危害较轻。6种小蠹虫危险性评价值见表1。

表1 几种油松小蠹虫风险评价R值

2 油松小蠹形态及主要区别特征

小蠹虫体形微小,成虫圆柱形或长卵形,体色红褐色至深褐色,头部和前胸背板颜色较深,鞘翅稍浅,触角为锤状。全身有毛被,体表生有刻点。主要形态及鉴别特征见表2。

表2 油松小蠹成虫形态特征对比

3 油松小蠹生活史及危害特点

3.1 生活史

小蠹1年1代(建庄油松梢小蠹为1年2代)。多以成虫在树干基部或根部树皮层内越冬,建庄油松梢小蠹在幼年生枝干皮层内越冬,红脂大小蠹有少量以幼虫和蛹越冬。越冬成虫多在4月-5月开始迁飞,入侵新寄主并交配产卵(切梢小蠹先飞到邻近树冠蛀食嫩梢补充营养后再转衰弱树干交配产卵),孵化出幼虫,幼虫在皮下成长老熟,7月-9月蛹羽化为成虫。生活史不整齐,成虫4月-10月均可见到。

3.2 危害特点

3.2.1 红脂大小蠹

该虫多在30a生或胸径10cm以上的油松主干入侵,侵入孔多在1.0m以下部位。被害后的油松流脂量增加,侵入孔处有漏斗状凝脂,危害初期为红棕色,后逐渐变浅棕色、灰白色。

3.2.2 横坑切梢小蠹和纵坑切梢小蠹

两种成虫有转梢期和蛀干期,分别危害枝梢和主干皮部边材。侵入孔圆形,周围堆积一圈白色或淡黄色松脂。被害新梢为 1.0a~2.0a生、直径 5.0mm~8.0mm枝,当年被蛀食后,秋季侵入孔以上松针干枯失绿,次年春夏枯黄,易被风折。横坑切梢小蠹树干母坑道为复横坑,纵坑切梢小蠹母坑道为单纵坑。

3.2.3 十二齿小蠹

该虫常在其他小蠹危害过的树势较弱的树木上危害,多侵入树干下部直径20cm~40cm粗的厚皮部分,危害初期在树皮表面有暗棕色的碎屑,堆积在树干基部或根颈。猖獗时能直接侵害健康活立木,侵入孔处会看到流胶。母坑道为复纵坑。

3.2.4 六齿小蠹

油松林内未发生大面积成灾现象,主要分布于衰弱树上。一般是由伐倒木向衰弱的活立木扩散,再由衰弱木向健康木扩散。母坑道为复纵坑。

3.2.5 建庄油松梢小蠹

危害衰弱木,对新鲜油松枝条有很强的趋性,喜欢在幼树枝干产卵繁殖。危害严重时可造成幼树、大树枝条受害,当年会出现枯梢。母坑道为单纵坑。

4 防治思路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及早发现,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分类施策。从改善环境和提高林分质量入手,以恢复和促进油松林的生态平衡为中心,以营林措施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主导,综合运用监测、检疫、防治等技术措施,压缩虫源,降低虫口密度,逐步实现可持续控灾。

5 防治技术

5.1 营林措施

实行封山育林,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对密度过大的林分,加强林地经营管理,适当抚育采伐。对土壤瘠薄的幼龄林适当施肥,以促进生长势恢复。对当年抚育的林分,及时做好林地清理,保持良好的林地卫生状况。对有红脂大小蠹危害的油松林,抚育砍伐应在休眠期进行,避免伤害周围健康树木,砍伐木要及时运出林地,并对伐桩进行处理。对移栽的油松大树,尽量使用阔叶树干做支架杆,或对松属植物支架杆进行剥皮处理后再使用。

5.2 人工物理措施

在松树休眠期,适时清理受小蠹虫危害的衰弱木、风倒木、冰雪损害木及断落枝条,以清除虫源。有红脂大小蠹危害的树木,在幼虫期对其伐桩也需进行清理或熏蒸处理。对切梢小蠹危害的林分,9月-10月利用其由干转梢集中危害的有利时机,剪除带虫枝梢消灭转梢新成虫,剪口处选在从枯萎处起向下延伸20cm。

5.3 信息素诱杀

成虫扬飞期间,在受害林分的林缘、林地边、林间空地布设信息素诱捕器进行防治。红脂大小蠹诱捕器悬挂时底部下端距地面5.0cm~10cm处最好,其他诱捕器悬挂时诱捕器底部下端距地面1.50m左右为宜。每个诱捕器间距100m左右。目前6种小蠹虫都有信息素引诱剂。

5.4 饵木诱集

在小蠹危害比较集中的林分,成虫扬飞之前,采用衰弱木、风折木和新采伐的原木做成2.0m~3.0m的饵木段,堆垛置于林缘或林间空地,引诱成虫进行产卵。待饵木中有新的坑道大量出现时,及时对其进行剥皮或熏蒸清理。

5.5 趋避保护

为保护重点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在红脂大小蠹发生区周边松林林缘,根据该虫传播方向和点状发生特点,按一定比例布设以1-辛烯-3醇、顺-3-己烯醇、反-2-己烯醇、马鞭草烯酮为主要成分的马蹄形驱避剂阻隔带,可以有效防止红脂大小蠹侵入。

5.6 化学药剂防治

5.6.1 虫孔注药

此法主要用于防治红脂大小蠹。在侵入初期,将排粪孔清理干净后,在虫孔内注射内吸性药剂5.0ml,或用磷化铝塞入孔内,然后用凝脂或湿泥土将虫孔堵严。

5.6.2 活立木密闭熏蒸

5月-9月,在受害树干离地面80cm处,绕树干锯一周凹槽(深至树皮裂缝处),刨开树干基部30cm范围内土层,将厚0.06mm、宽1.0m的塑料布裁成梯形围绕树干一周,上缘用线绳嵌入凹槽绑紧,地面处塑料布边缘至少距干基30cm且呈裙状,边缘用土埋实,内置磷化铝3片~4片,将塑料布接口处用胶带粘牢,进行密闭熏蒸。

5.7 生物防治措施

小蠹类天敌主要有步行虫、郭公虫、蠼螋、隐翅虫、阎甲、红蚂蚁、蛇蛉、扁谷盗、拟步甲等捕食性昆虫,还有寄生性的茧蜂、小蜂、姬蜂和寄生菌,防治中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如在处理饵木时,可用纱网罩住饵木,使小蠹成虫无法飞出,待天敌羽化飞出后再处理饵木。还可在林间释放大唼腊甲等天敌昆虫防治。

5.8 检疫措施

调运树木、苗木时严格进行检疫,发现虫害木、虫害苗应进行剥皮和熏蒸处理。处理合格后,方可调运。

[1] 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 孙秀玲.入侵性小蠹科(昆虫纲鞘翅目)昆虫的鉴定[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猜你喜欢
油松林油松林分
油松松梢螟防治技术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抚育间伐对油松林下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邻体干扰模型在辽东油松人工林中的应用
4种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特征研究
4种阔叶混交林的持水特性研究
北方油松林病虫害预防及措施研究
北方油松育苗技术
建平县规模型油松林近自然化抚育改造技术探究
亚热带地区典型林分氮保留能力的差异及δ15N空间垂直分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