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在电力施工总包企业中的应用

2018-07-04 05:53卢学凯
电力与能源 2018年3期
关键词:总包分包商概算

卢学凯,汪 静

(上海久隆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52)

电力工程总承包企业要将工程项目按单项或更小单元进行物资采购、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一份总包合同往往要与几十份、上百份合同挂钩。总承包企业要对分包企业资质、工程整体进度、工程整体成本进行管理。在公司业务总量不断攀升的前提下,原有的手工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管理需求[1]。因此,在对内部各岗位职责进行梳理、定义后,将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管理项目过程、追踪项目进度、监控分包商资质、把控工程预算,可实现对工程项目的优化配置、动态管理、目标控制和阶段考核。

1 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配置

通过流程梳理进行价值流分析和流程风险评估,识别关键工作步骤,调整关键步骤人员配置和工作方法。通过权限设置,减少部门内部的审核流转、加强横向沟通,并通过系统使管理要求落地和固化。

1.1 梳理三级流程,提高部门间协同能力

对项目管理端到端流程进行梳理,确定各阶段关键管理要素,关注前期工作、招标、物料、施工、结算、档案这6个管理要点,明确各部门间的权责划分。工程管理三级流程见图1。

图1 工程管理三级流程

(1)市场部:负责对概算进行拆分;按概算拆分项进行施工招标并签订合同;工程前期;工程结算。

(2)工程部:施工前期执照办理;物料管理;工程现场管理;竣工资料收集。

安全监察部:负责审核施工队的企业及人员资质;制定企业安全和消防规章制度,负责安全查岗,保障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3)财务部:收付工程款;结转工程毛利等。

对前期工作:厘清工程前期和施工前期的交接原则,并通过系统确认交接完成情况,避免部门间“扯皮”,推动项目有序开展。

(4)招标管理:系统根据概算拆分结果提示招标,并自动识别应标供应商资质。如有新增供应商,自动将信息推送至安全监察部进行资质审核。

(5)物料管理:系统提示概算拆分限额并自动汇总比对。

(6)施工管理:强调安全监察部在施工阶段对项目的监管职责,系统记录质量安全监察及问题闭环情况,使上下通达、可追溯。

(7)结算管理:自动进行结算与概算、合同签订价格之间的比对。

(8)档案管理:电子文档上传系统,系统自动归集竣工资料收集及交付情况。

1.2 细分决策层级,促进扁平化管理

通过将决策层级细分并固化到系统中,缩短了决策链条长度、提高了决策效率、促进了公司组织的扁平化管理。

如对招标工作的管理,系统根据概算拆分结果进行采购限价。对于限价范围内的合同,在确认供应商后,无需等待审核通过即可触发后续工作。但对于超出限价的合同,则根据超出比例或金额,流转至不同权责人员处审批。

2 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动态管理

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对概算(业主提供)、总包合同、乙供物资、分包合同、开工、现场管理、竣工、设备验收、竣工资料进行管理。

2.1 工程造价动态管理

通过系统,建立乙供物资、分包合同与总包合同的关联,实现乙供物资、分包费用按总包合同的自动归集。确定总包合同中的物资采购、分包占比,作为“计划投资额”,用来控制投资目标值。在不影响质量、工期的前提下,限额采购。乙供物资采购图见图2。分包合同信息录入图见图3。

图2 乙供物资采购

图3 分包合同信息录入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设计变更(见图4)、现场签证(见图5)进行管控,可以全面、系统、有效地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动态比较造价的计划值与实际值,通过对比较结果进行分析并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纠偏措施,使工程造价不超过限额投资值。通过严格审核各项费用的收支,按总包合同的收款情况,对分包费用进行支付。

图5 现场签证单

2.2 工程进度动态管理

通过系统实时记录分包工程开竣工情况(见图6),动态比对实际开竣工日期与合同约定开竣工日期之间的差异,并以此要求分包商加快工程进度、调整进度计划,或采取其他措施的依据。

建立各分包工程的开工、竣工与对应的总包项目之间关联,动态展现项目形象进度,有效地把控项目整体进度。

图6 工程开竣工情况

2.3 分包商资质动态管理

通过系统实现对分包商单个项目管理过程的评价,不仅从分包商的资源能力,更进一步地从分包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工程业绩、工作配合度、诚信度等多方面对分包商的资质、能力进行评估,实现对分包商资质的动态管理、实时更新。

3 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控制

通过系统可以实现对工程进度和造价的事先、事中和事后全过程控制。

3.1 进度目标控制

(1)事先控制:在业主方项目开竣工计划工期内,编制出最优的单项工程及分包工程项目计划。通过分包合同,落实分包工程计划。

(2)事中控制:将计划工期编制入系统,并实时监控项目执行情况。预警计划开、竣工日期将近,但实际还未开、竣工的项目。提示管理人员提前介入。

(3)事后控制:对计划开、竣工日期已过,但实际还未开、竣工的项目,直接警示公司管理层。督促开展偏差产生原因和对整体工期的影响程度的分析,找出必要的调整措施,修改原计划,不断地完善直到工程竣工验收。

3.2 造价目标控制

(1)事先控制:通过系统,拆解分包和物资采购的预算。逆向汇总拆分后价格,与总包合同比对。

(2)事中控制:在预算框架内,控制分包合同与物资采购价格。简化预算范围内的合同审批,实现分层、分级管理,提高管理效能。严格把控工程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控制结算额度。

(3)事后控制:执行总包与分包的“背靠背”管理,按总包付款进度支付分包款项。

4 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阶段考核

将项目执行情况与项目经理的考核、分包商的评价挂钩。对项目经理的考核项,包括“项目进度、造价控制、安全管理、工程质量、结项资料管理”。系统自动归集各考核项的完成情况。

对分包商的考核项,包括“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文明施工管理、工程预结算管理”。

(1)安全管理细分为“现场标识,许可工作,工作票,安全措施,工作人员,站班会,上下杆及杆上作业,工作人员穿戴规范,杆上安装、拆旧料,竹梯,动火作业,安全、检测工具,上层有电、下层放线,立杆、吊装设备,材料防护,现场记录”16项检查指标。

(2)质量管理细分为“标准工艺,工器具管理,材料、车辆、设备管理,三级验收”4项检查指标。

(3)文明施工管理细分为“施工掘路执照,临时通行道路审批手续,红白带、护栏,施工铭牌和道路指示牌,地下线管保护措施,工具、材料堆放,施工现场扰民情况,环境保护,施工结束”9项检查指标。由项目经理在工程过程中按需记录,工程竣工后及时总结。系统自动动态调整分包商评分,作为分包商选择依据。

5 实施后的成效

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上线后,将当年在建、竣工的共300多个项目的历史数据导入系统。发现其中50多个工程超概算,另有近30个工程利润率极低。通过系统自动推导、数据匹配,发现35个项目涉及工程实际结算费用过高的问题。究其原因、追根溯源,发现因设计变更造成的工作量增加占比大。

问题定位后,汇总、整理了相关项目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单,向业主方提请调概,共计增收合同款项800余万元。系统还发现,100多个工程,200余条乙供物资数据,存在实发单价偏高、实发数量与采购申请数量不匹配的问题。在提取出其中偏差幅度超过10%的数据后,进行逐条比对、问责,追回费用50余万。

经此两项举措,测试显示公司总体毛利率提高了3.2%,当年即扭转了亏损局面,财务状况良性向好。基本实现对工程事先、事中和事后过程控制。

参考文献:

[1] 赵鹏,杨秀.浅谈电力工程项目中总承包商对分包商的管理和控制[J].中国科技博览,2011(10):242-242.

猜你喜欢
总包分包商概算
提升项目总包管理措施探讨
EPC项目设计的概算控制和管理探讨
浅论物流分包商管理
“三新三化”在LNG接收站概算定额标准中应用的探讨
浅析国际EPC项目分包商结算的精细化管理
北方总包项目冬季高压管道水压试验施工方法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总包管理工作新思路
海工公司与其某国际总包项目HSE管理体系对比分析
工程建设企业如何做好施工分包商的安全管理工作
基于最小工期的施工分包商选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