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导读

2018-07-04 03:07陈芳炯
电信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无线海洋传输



专题导读

随着人类对陆地资源的过度使用,资源短缺的情况日益明显,有着丰富资源的海洋为缓解资源紧缺的问题做出重要贡献。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2015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将拓展蓝色经济空间作为独立章节进行描述,提出陆海统筹、壮大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发展思路,其中建设海洋立体观测网被列入四项重大海洋工程之中。

在发展海洋经济、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中,海洋信息的可靠、及时传输是重要的技术支撑手段。海洋信息的获取可通过光、声、电、磁等物理手段以及生物、化学等传感机制获取目标或海洋动力、生态、地质、气象等环境信息。海洋信息获取的场景可以是水下、水面和空中。海洋数据及获取场景的多样性为构建统一的海洋信息传输网提出了挑战。同时,海域空间广阔,面积是陆地的2.5倍,海洋气候条件特殊,容易对网络设施产生破坏性影响,大大增加了网络的建设成本,而海洋互联网用户和业务分布极端不均匀也将影响设备投资的回报。总体而言,让互联网向海洋延伸,使得海洋开发中能像陆地一样方便使用互联网,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专题特意邀请高等院校、研究院、应用部门、运营商等在本领域从事一线研究的权威专家撰文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学术交流的同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指导意见,促进我国海洋互联网领域的发展。

《海洋互联网的战略战术与挑战》详细分析了海洋互联网的战略意义。《海洋互联网概述》对现有海域的通信手段进行了很好的总结。两篇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对构建完整海洋互联网必须考虑的要素进行了解读,也对海洋网互联网后续的研究要点进行了总结。

《海洋监测与海洋互联信息网业务现状分析》从业务需求的角度详细分析海洋监测技术手段和监测数据的分类以及特点,并以一次实际监测为例介绍海洋数据的产生、采集过程。最后从应用单位角度指出海洋互联网急需解决的若干技术问题。

水下采用声波通信,水上采用无线电通信,是构建泛在海洋信息传输网的重要形式。水声链路性能远远落后于水上无线电链路,成为制约海洋信息传输网络性能的瓶颈。《声电协同海洋信息传输网络》提出声电协同海洋信息传输网络的新思路,通过无线电信道资源和水声信道资源的置换来提升网络整体性能。

在海洋互联网中,深海由于通信环境恶劣,是网络覆盖的难点;近海由于用户相对密集,是覆盖的热点。本次专题有两篇论文涉及这两个特定场景下的网络接入问题。《深海潜标观测数据无线实时传输系统设计》介绍了一种持续工作时间可达一年的深海数据实时传输系统,是近期重要的科研进展。《近海TD-LTE网络覆盖优化方法与应用》介绍了一种通过系统参数优化、站址优化、覆盖增强等实现近海远距离的工程实例。

在此,对全体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专题策划人:陈芳炯,男,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移动超声探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下测绘”事业部主任,第十届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学分会委员,第四届中国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13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探测及通信技术,覆盖陆地及水下无线系统,具体包括调制技术、信道估计与均衡、无线信号参数估计、阵列信号处理等。先后主持30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 收录40余篇,据Google 学术搜索及中国期刊网统计,所发表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900多次。提出发明专利申请42项(其中已授权20项)。曾获得教育部2008 年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和2009 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获得IEEE ICNC2016最佳论文奖。

猜你喜欢
无线海洋传输
《无线互联科技》征稿词(2021)
混合型随机微分方程的传输不等式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无线追踪3
基于ARM的无线WiFi插排的设计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
ADF7021-N在无线寻呼发射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