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乡土历史文化

2018-07-04 11:41王金柱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5期
关键词:丰富乡土文化历史观

王金柱

【内容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适时适地选用乡土历史文化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不但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更好的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作用。所以无论在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还是在专题讲座中都可以利用乡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等方式有意识的宣传乡土历史文化,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關键词】乡土文化 历史教学 丰富 激发 培养 历史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是从直接表达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的感情,逐渐过渡到认识更加深刻的社会关系,从理性上认识祖国的概念”。从中可以看出适时适地选用地方历史文化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不但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更加发挥史学独特的育人功能作用。同时,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往往对教材中有关自己家乡的人和事怀有浓厚的兴趣,而这些人、事又与他们生长、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或者就发生在同一片特定的土地上,因而备感亲切,所以乡土历史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在一等程度上是能够弥补传统历史教育的短板的。本文重点探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乡土文化,以凉州乡土文化为例分析。

一、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乡土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达成历史教学目标的主要方式。在常规的历史课堂教学中,除了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尽可能的在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教学中穿插地方史或地方历史遗存等,这样不仅能丰富历史课堂,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例如,在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课,讲授中央集权的发展一目时,讲到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除了实行推恩令外,还设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监察,这时我插入了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天下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刺史部。其中在凉州范围内置凉州刺史部,凉州刺史部政府驻地武威郡,凉州刺史是西汉最重要的几个刺史之一,权利很大,凉州辖武威郡、酒泉郡、金城郡、敦煌郡、陇西郡、汉阳郡、武都郡、安定郡、北地郡、张掖郡、张掖属国、居延属国,司法权由郡守行使,从此凉州开启了制衡西北的序幕。学生对此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听得津津有味,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深入了解武威历史发展的兴趣,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中央集权的理解。

二、把乡土历史渗透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高中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从历史学习和社会现实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以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个人与他人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思考历史、探究历史的空间,使历史学习成为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主动认识历史的过程。丰富的乡土文化不仅是教师研究历史的生动材料也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丰富课程资源。学生到社会上收集乡土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就能形成自己的课题。比如在我校开设研究性课程过程中,我指导的许多学生结合家乡历史的内容、特点提出了自己的课题,有《姑臧城的发展沿革》、《凉州的饮食文化》、《历史上的凉州》、《丝绸之路上的凉州》、《武威文庙》、《武威白塔寺——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一带一路下的凉州》等等,从这些课题题目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选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思路,这比探讨纯粹的历史问题更能唤起他们研究历史的热情。

三、把乡土历史以专题讲座的方式融入历史教学中,拓展学生知识面

对于比较系统的或不能大量融入课堂的地方史,可以开设专题讲座。比如,五凉文化,它比较系统且很复杂,不能过多涉入到课堂教学中,但五凉文化却又是最具代表性的武威历史文化,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有着杰出的贡献。为了增强学生对五凉文化的了解,我们历史学科组组织了关于五凉文化的专题讲座。首先我们学科组全体成员从五凉文化的成因、特征以及对武威、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收集资料,制成课件,然后发出海报,确定时间、地点,最后由我们学科组中普通话好、专业功底深厚的老师在学校的道德讲坛进行专题讲座。之后经我们调查,学生对这个讲座非常喜欢,也让部分同学对历史课,特别是凉州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通过校园广播普及乡土历史,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校园广播是每个学校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之一,尽管近几年来视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飞速地发展,但校园广播却以它的实用性、经济性、便捷性被各类学校所广泛应用,我们学校也不例外。我们在中午、下午放学时间,利用广播介绍凉州历史人物以及有关凉州的诗词。通过广播,学生们有意无意的接触到了乡土历史,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进一步学生历史的主动性。

总之,乡土历史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当然将乡土历史文化运用在教学中,也要防止喧宾夺主倾向,一定要以国家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为主线,同时要有严谨的学术态度,谨防传说、野史、道听途说的轶闻趣事进入课堂,混淆视听。只有这样,乡土历史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才会科学、适时、恰当,并起到推波助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信周. 简论地方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陕西教育:教育,2015(3).

[2] 雍际春. 河西四郡及其战略地位论要[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5(5):1-5.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丰富乡土文化历史观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思考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文化浅谈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习近平的历史观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引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