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报告:一次任务情境议论文的试水

2018-07-05 09:02朱小倩胡根林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作文题事例论点

朱小倩 胡根林

一、背景与主题

(一)背景

如何打通日常作文与高考作文之关系,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师困惑的教学难题。随着近年来高考(包括全国卷、上海卷等)中任务情境作文题的纷纷出笼,这种作文命题类型逐渐引起了广大教师和研究者的关注。本专栏开篇《走进任务情境作文:是什么和为什么》对这种作文类型做了深度解读和阐释。确实,“任务情境作文”相较以往的命题更具有常态作文的特点,能实现教、学与考的统一,这也正是高考语文作为大规模、高利害的考试,其作文命题的基本方向。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们想对日常作文教学做出适当调整,加强作文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尝试以任务情境作文为钥匙,来打通日常作文指导与高考作文备考的桥梁。

(二)主题

本学期的第一次议论文训练,我们想对任务情境作文试水,直接感受一下这种作文类型对于议论文指导的价值和意义。

二、设计与实施

(一)作文命题设计

1.设计初衷。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作文训练,让学生初步接触并了解“任务情境作文”这种类型;实验教师则能在对参照组和实验组的比较中,对任务情境作文指导有更感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反思、改进。同时,作为高中生第一篇议论类作文,帮助学生初识议论文写作,期待学生能在命题的提示和帮助下,初步搭建起议论作文的框架,也是我们的目标 之一。

2.作文题设计。

(1)实验组作文题(任务情境作文)。

你初中时期的好友进入高中后没有交到知心好友,为此他感到孤独苦闷,来向你诉苦。请试着给这位好友写一封信:站在你的角度,向他说明“找个朋友不容易”的道理,为他疏解苦闷。

要求:书信形式(不用拟标题);说理时适当举例分析;800字左右。

(2)参照组作文题(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找个朋友不容易

作文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具体要求:按照文体要求写规范的议论文。

和实验组不同的是,我们给参照组学生一般议论类文章结构的指导,让学生自行阅读。

议论类文章一般写作步骤如下:

开头(是什么):用50—100字稍加闡释题目内涵并明确题目给出的中心论点。

主体(为什么):以分论点的形式分析“找个朋友不容易”的原因,并运用例证法、引证法或正反对比法等加以论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举例论证要求事例简洁恰当,切忌以叙代议论)

分论点1+(事例材料+分析阐释)

分论点2+(事例材料+分析阐释)

分论点3+(事例材料+分析阐释)

结尾(怎么办):简单谈谈具体办法,总结全文并呼应首段或标题。(约50-100字稍加总结)

(二)作文布置与批阅

1.布置时间:2017年3月3日(高一下半学期第一次大作文)。

2.布置方式:周末回家写作,非随堂。

3.设置实验组和参照组。

4.作文批阅点面结合,选批样本20份,然后选取好、中、差三个组别进行分类整理。

(三)学生作文抽样比较

1.实验组范文和参照组范文各4篇。

2.比较分析。

笔者对两组中各分数层的作文分别抽取样本,进行了横向比较。这里截取两篇高分作文的片段进行比较分析。

片段1:

展信佳。

无关紧要的话暂且不提,你的烦忧我已经知晓。见字如面,首先希望你在阅读这封信时回想起我,以及我们曾共度的时光,以宽慰自己。你并非独身一人,尽管我们身处不同的学校,我也始终是你值得信赖的友人。

回到你所担忧的问题,我觉得所有人都会在身处新的环境时面临你这样的处境,然而各人的应变能力不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正是这样的道理。虽说后面那句话对现在的你来说并不完全适用,但我相信你的知己一定已经在前方等待你。

(节选自实验组 张彦祯作文)

片段2:

人生如汪洋大海,每一个人都乘坐自己的小舟前往各自的目标。而能与你一路同行,一起前进,互相帮助的朋友不多,找个朋友不容易,许多人一生都在独自航行,要好好珍惜难得的朋友,不要冷淡 他们。

(节选自参照组 谢俊捷作文)

以上片段分别选自实验组和参照组的两篇高分作文的开头部分。片段2可以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议论文的文首——由一句富含人生哲理的比喻句开启文章,引出话题,并由此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找个朋友不容易”,表明态度——好友难得,需要好好珍惜。这样的作文开头固然是不会出错的,但也是平庸的、毫无个性的,不够出彩。

再看实验组。张同学在写作时投入了拟真情境,这个开篇既完成了书信体必须的问候,又兼顾了引出话题的作用,真情实感,自然而然。紧接着张同学就谈起了新环境的融入问题。仔细分析一下,确实,由于拟真情境的存在,“文首点题”的作文技巧变得“不合时宜”;而张同学在问候之后提出的“融入新环境”的问题,正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谈了“找个朋友不容易”的一大原因。

片段3:

话又说回来了,想必你也听说过叔本华的那句“要么庸俗,要么孤独”。或许你的优秀令旁人对你敬而远之,令你感到孤独。你要知道,这份孤独是暂时且必要的。若你为了合群而让自己变得庸俗,那你也会逐渐泯灭在众人当中。当然,我也并非在建议你疏远与自己没有相同志趣的人。“适度离群”这四个字,是我现在的老师告诉我们的,我认为这个道理在各种时间、各种地方都适用。选择聊得来的人深交,与话不投机的人止于见面问候。没有合适的友人的话,也无需强求,保证自己的优秀就好。高处必定是寒冷的,你要学会取舍,不要贪恋路灯的光华而错过了远方的星辰大海。

(节选自实验组 张彦祯作文)

片段4:

找个朋友不容易,志趣相同便是缘分。在汪洋大海般的人生中,每个人虽然会在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找个朋友不容易,同舟共济难得可见。在汪洋大海般的人生中,每个人都不免遇到大风大浪,珍贵的是有那些和你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困难的人。司马迁的《史记》中提到许多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可见他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然而将目光拉近现实,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欲望随之上升。现在许多人都怀有特殊目的,为了利益去结交朋友。一方有难,多数所谓朋友选择人走茶凉,不管不问。由此可见,找个同舟共济的朋友不 容易。

找个朋友不容易,长久陪伴更为稀少。在汪洋大海般的人生中,没有人和你一直同行,终有一天会到达一个岔路口,双方各自分别……

(节选自参照组 谢俊捷作文)

片段4参照组作文的行文方式是教师们最为熟悉的——用三句相同的句式列出三个分论点,形式上显得清晰,同时也省去了过渡。这三个分论点,看似层层递进——志趣相投难、同舟共济难、长久陪伴难,但细想之下会发现:其逻辑关系是称不上“递进”的。这个要求对初试议论文写作的学生来说是苛刻了些,但不得不说,这样看似“干净”,操作起来很“方便”的形式(同时也是很多初学者會选用的形式),实际上对分论点的逻辑性、层次性存在很高的要求。

反观实验组(片段3),在谈了“新环境的融入”问题之后,提出了“知音难寻,不必强求”的看法,显得合情合理。从形式上看,这篇作文没有很清晰可寻的分论点,但所谈问题的确由浅入深。同时非常难得的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思辨色彩。张同学在这封“信”中将班主任所提到的“适度离群”之理传达给了友人。是的,我们在给友人写信时要比写作文更容易调动自己的生活心得,更会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可见,适当的拟真情境所带来的“代入感”对写作者的思维有一定的提示和引导作用。

(四)学生访谈

“毕竟是给朋友写嘛,感觉比纯命题作文更有话可说。”

“感兴趣的话,肯定是这个作文题比一句‘找个朋友不容易要有趣啦!”

“这个作文题让我很有话说,老师,因为现实生活中我真的遇到了这件事!”

“因为是给好友写信,选择事例时,如果出现名人事例会很奇怪,很刻意,所以我就写了平时的见闻、新闻报告,并结合自身的经历来写,感觉这样更真实一些吧。”

在对学生进行采访时,笔者发现学生对作文题中创设的情境很有投入感,而这种拟真情境确实可以引起学生的表达欲。“更有话可说”是初次尝试这类作文的学生最感性的认识。而由于任务情境的存在,这次作文有了读者(好友)和写作目的(开导对方),学生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论述时更有针对性,尤其体现在事例的选择上。

三、结论与反思

(一)初步结论

1.教学目标达成的比较。

在命题时,笔者就遇到这样的两难处境:如果给出像参照组命题要求中的具体框架,是否会打破任务情境作文的拟真感?但如果不给出相关要求,怎么帮助从未写作过议论类文章的学生铺设台阶?斟酌再三,在作文题中增加了“说理时适当举例分析”的提示,但从学生作文中可见,这个提示并没有起到作用。可见,任务情境作文的命题大有讲究。命题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来斟酌拟定题目。

由于命题上的欠缺,学生作文与教师的预设存在差距,但实验组学生能在拟真情境中根据特定读者和写作目的选择恰当的语言风格和事例,这种悄然改变非常值得肯定。

2.行文特点的比较。

实验组和参照组最显著的差异是在作文的行文特点上。实验组的学生作文行文更流畅,过渡更自然,情感更充沛。虽然实验组和参照组“晓之以理”做得都还不够好,但取例与所说道理之间的契合性,显然实验组做得更好,关键是实验组的行文中有自然的情感流露,能“动之以情”。

3.事例(素材)选择的比较。

由于是初次接触议论类文章写作,两组学生对例证法的运用自然都是不成熟的。他们尚不明白何为典型事例,如何结合事例为分论点立足。同时,他们也普遍缺乏例证的积累。有一个情况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参照组的学生在缺乏例证的情况下,部分选择了编造事例,或以个人阅历为例,使文章显得突兀而且低幼化。这种从一开始就出现的毛病会伴随很多学生整个高中阶段,有必要引起语文教师深刻反思。

在实验组的例证写作中,同样是选用个人阅历为例,但因为是在(假定的)私人信件中,就合理自然多了。且学生在情境的驱动下,能投入其中“动之以情”,结合自身所见所闻为友人分析道理,真诚献策,事例的选取较为符合文体特征。

(二)必要的反思

总体上看,本次实验,学生的写作情况低于我们的预设,为此,我们通过学生的作文情况反观了实验过程,并进行了反思。

首先,“找个朋友不容易”的题目的导向性非常模糊,教师希望学生能从原因分析得出“知音难寻”观点的预期没能达到。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任务情境作文,学生都更偏向给出交友建议,或者谈自己相关的人生经历。

另外,任务情境的设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信件的写作具有私人性,更随性,而议论文则要求严谨,要求完整规范的结构。命题时笔者忽略了信件的文体特征与此次作文训练的教学目标的矛盾之处。

由此也可以看出,作文命题需要教师更加严谨地思量;而对于任务情境作文这种新的作文类型,其命题上的学问需要我们及时学习,反复 琢磨。

本次实验研究总体比较规范,效果明显。我们可以看到任务情境的创设对于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方面起的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在作文命题上有点随意,导致预期教学目标有所偏离。

作文命题大有讲究:第一,议论性文章的命题,题目或是论点或是论题,比如这里,改成“谈交友”,或“慎交友”,前者是论题,后者是论点,学生就比较容易往摆事实、说道理的方向走。而“找个朋友不容易”是种感受,和“今天我不舒服”“这个菜不好吃”一样,表达的是种情绪或感觉,这样的题目,学生比较容易写出散文或“四 不像”。

第二,任务情境作文的情境创设是有要求的。比如,这里是诉苦,是两人之间的交流,更强调的是沟通,而不是劝服。如果改成“刚升入高一的同学到了新环境喜欢交朋友,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交怎样的朋友,有的因为朋友迷上玩游戏,但也有因为朋友开阔了生活的视野。作为学长,写篇文章和他们谈谈交友的问题,帮他们解疑答惑”是不是好一些?情境作文不一定都要写成书信,书信的读者对象尽管明确,但更强调沟通,而不是劝导说服,议论性会受到削弱。本专栏后期文章将会集中讨论情境创设的问题。

第三,任务情境作文如果是要写议论类文章,也应提出明确的文体要求,比如要有两则以上例子,道理要自圆其说,表达完整。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200000)

猜你喜欢
作文题事例论点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