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单指导,促进学生作文的个性发展

2018-07-05 09:02唐修亮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个性化作文教师

唐修亮

作文是个性化的行为,它基于学生个体的禀赋、基础与爱好等特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发现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指导学生作文个性化行为,即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

然而现实的困境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成为“共性化”的行为:教师讲一讲共性的写作知识,通过共同的命题,做点共同的指导与要求,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运用同一个尺度对全体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这样指导出来的作文,即便出现一些“优秀作文”,也脱不了应试作文的痕迹,而绝大多数学生的作品,依然千人一面。也确有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试图把学生个性化发展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并尝试推动学生个性化的努力,但通常也只是针对少数个性特点已经非常明显的学生加以培养,或者只是阶段性的探索,难以持久。因此,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我们以为,以跟单为支架,采用“跟单式写作指导”,也许可以为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发展辟一条蹊径,通过“跟单”开展序列性、动态发展的作文指导。

一、跟单指导的优势

跟单,是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种管理方式,它以客户需求——“订单”为依据,围绕订单工作,跟踪产品,提供服务。“跟单式写作指导”,借鉴现代企业的新型管理方式,以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宗旨,以“跟单”为载体,跟踪学生写作的不同环节,为学生提供“实时”指导与服务。

相较于普通的作文指导,跟单指导有着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定“点”指导,由点及面

普通作文指导主要针对一个一个的题目,学生写作后,教师只就这篇文章点评,指出其得失,用力不集中,针对性不强,指导不容易深入;就题目的单篇写作,常常只是就篇而学,难以形成写作的图式,不能以点带面,学习一类文章的写法。而跟单指导则以一个一个的能力点为训练目标,针对个性差异的学生,利用跟单服务,定点训练,进行针对性指导,反复提升,形成以文体能力点为核心的类的图式,最终养成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二)“物化”指导,“可视”思维

普通作文指导通常是在课堂上口耳相传,评改时只有一两句评语,往往“随风而逝”。而跟单指导落实在书面上,把作文指导流程“物化”,使作文思维过程“可视化”,易于操作,易于反刍,易于反思,能够持久。

(三)富有“温度”,激发热情

普通作文指导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最后的评语与评分冷冰冰的,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修改的热情;而跟单指导则针对每一个学生,通过跟单开展对话,因而洋溢着情感的因素,更易为学生所接受,激发其写作热情。

因此,要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使写作内容丰富多样,跟单是首选的指导方式。跟单指导,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贯穿高中作文教学的全程,以学生个性特点与发展需求为中心,顺天致性,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个性化、针对性、适切性的课程 规划。

二、作文跟单的类型

作文指导跟单通常有“理解学生单”“指导流程单”与“积累贮存单”等类型。

(一)理解学生单

理解学生,是作文跟单的基础工作。促进个性化发展的第一步是了解学生的写作个性,因此首先要设计“理解学生单”,即通过“写作特长自述”“个人爱好自述”等栏目了解学生,根据学生个性特征与个性需求确定其写作的课程目标,并制定针对学生个体的个性化课程规划。

所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是指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写作思维、语言表达、文体选择、素材选择等方面的特色更为明显,让其特长更“长”。“理解学生单”的重点目标在“扬长”上。

1.扬性情禀赋之长。

学生的个性特质是豪迈的还是婉约的,是长情的还是好辩的,教师可在“理解单”中发现、引导、激励,顺应学生的天性,让学生的天性在作文中得到自然的释放。

2.扬兴趣爱好之长。

学生的爱好特长是激情于艺术还是专注于科技,是留恋于自然美景还是张扬于绿茵场上的争夺,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所长,抒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让作文在经历中生动,在沉思中深刻。即便是閱读,有人喜欢诗歌,有人喜欢小说,有人喜欢历史故事,有人喜欢人物传记,每一种爱好都可能引发一种文体写作的专长,一种素材的个性取舍。如擅长讲述与想象的,就指导其在记叙类文章中求突破;擅长阐释与辩论的,着重指导其在论述类文章中求发展。

3.扬写作技法之长。

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象征、用典等表现手法,学生总是各有专长,就如《诗经》之于比兴,《离骚》之于象征。跟单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所长。

4.扬语言表达之长。

或质朴,或清丽,或通俗,或典雅,或幽默,发现学生语言特点的萌芽,找到自己语言个性化表达的方向,通过陌生化,形成别样的语言 风格。

学生的写作个性丰富而抽象,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只有把抽象的提升点变成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凭借才会有效。而通过跟单能更好地完成这个转化,并且能密切关注学生随时迸发出的个体性的思维火花、语言上的异彩、构思上的创意,从而强化学生作文中的长项与特色,助推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发展。

(二)指导流程单

这是作文跟单的核心。指导流程单的栏目主要有:

1.确定目标。

根据学生个性化的课程规划,明确适合学生个体需要的作文目标,以及紧扣此目标的个性化训练。

2.提出疑问。

学生根据训练目标提出希望获得的帮助,教师在此基础上给学生以指导。

3.提供帮助。

教师简要指导,同时推介与作文相关的文章或书目,为学生提供作文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

4.试作反馈。

学生初步完成写作提纲或者试作,然后提交作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通过互助性对话与交流,小组内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据此教师再做进一步的指导与鼓励。

5.修改稿评定。

学生修改后,学习小组与教师紧扣该学生个性化的训练目标,评判目标的达成情况,或再次提出修改建议。

流程单中的每一个栏目都是指导的重要环节,都能针对学生作文个性,促进其作文的个性发展。

(三)积累贮存单

作文教学离不开阅读积累,所以除流程性写作跟单外,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向,制作“作文积累单”,通过不断积累,让学生作文中素材、思想、语言等要素的个性化特征更为突出。

如“素材积累单”。由于个人兴趣与阅读喜好不同,学生生活中的关注对象与阅读上的关注对象也不相同。生活中,有人喜欢军事、有人喜欢经济、有人喜欢体育、有人喜欢文学、也有人喜欢艺术。即便同時喜欢文学,喜欢的也不完全一样,有人喜欢当代小说,也有人喜欢古代诗歌……因此,指导学生累积素材时,应根据学生的喜好,推介相关阅读材料。喜欢传统经典的,可推介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集注》、林语堂《老子的智慧》、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余冠英《诗经选注》、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等;喜欢政治经济的,可推介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亚当·斯密《国富论》、孙隆基《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等;喜欢历史的,可推介阅读韩兆琦《史记选注集评》、吴兢《贞观政要》、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辜鸿铭《中国人精神》等;喜欢美学的,可推介阅读王国维《人间词话》、李泽厚《美的历程》、宗白华《美学散步》、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等。

甚至可以从更小的视角推介,鼓励学生用好自己的特长,把自己的特长变成长项。如有个学生喜欢江南园林,我们就在跟单中推介了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李渔的《闲情偶寄》、陈从周的《说园》等作品,并在跟单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从皖南山水与村落的和谐相融里,理解建筑中朱子理学思想,从周庄婉约、南浔富足里看见民族工业的滥觞;引导他思考:看似一样的古代建筑,建筑的理念与用途不同,每一块砖石里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都有各自的个性,而文章当写出这种个性。于是他专注于园林,写出了《依依同里情》《园林之美》《佛寺前的思考》《自然自有天籁音》等优秀的文章,就有了他高考满分作文《园林·人生》中精彩的 华章。

除了“素材积累单”外,还有“思想积累单”“语言积累单”等。如摘录《谏太宗十思书》第一节,学生认为运用了比兴式的引论,显得自然生动,且深刻入理,可以在以后议论文中借鉴这样的写法,于是教师就指导他们自定文题,写一段仿拟的引论。

三、跟单指导的策略

为提高跟单式作文指导的效益,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具体实施中,应该特别重视以下 环节。

(一)课程规划——跟单指导之“纲”,纲举可以目张

课程规划必须考虑国家课程的基本要求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两者的综合,课程目标以及实施过程、实施方法都要由师生共同讨论决定,教师提出基本要求,学生提出较高要求,师生通过对话,确定课程重点,编制适合个人作文发展的写作课程。

(二)理解学生——跟单指导之“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理解学生不是教师对学生的直观感知,而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专项活动。活动主体是学生本人,由学生观察自己,反思自我,确认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以及写作的习惯,初步确认自己作文发展的方向,再由教师与学生从写作要素的角度,对学生的自我认识进行审视,进而实现对学生作文个性特点的准确判断。如发展学生作文的个性化语言,就必须通过师生对话,发现学生作文中具有个性化发展可能的语言倾向,鼓励学生充分驱遣自己在生活中独特的词汇、个性化的句式和表达方式。教师通过引导、培养与强化,使之得到健康发展。

(三)跟单设计——跟单指导之“本”,固本方能培元

指导单的设计水平决定着作文指导的效果。在具体设计跟单时,应该本着简明易用、活泼可亲的原则,不能过于理想化,搞得繁琐复杂,难以操作。本是激发学生兴趣,最后却让学生心生畏惧,这就失去了运用跟单进行指导的意义。

(四)实时跟踪——跟单指导之“魂”,“魂牵”才会“梦绕”

即使你的指导单设计得再好,如果没有及时抵达需要的学生那里,也是枉然。跟单指导是作文教学过程化、个性化的重要环节,教师的功能则主要放在引导入境、资料提供等服务性的工作上,要“服务及时到位”。

如学生反馈修改时,教师要及时提供相应的跟单,并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反馈是同伴共同讨论的意见与建议,是师生对话的结晶;修改是学生依据反馈的意见所做的升格。由于每次训练点不一样,反馈与修正的重点应该放在训练点上,而不是面面俱到。这就需要教师在场做适当的调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师生对话、同伴互助与自我内化中实现指导的功能。

我们以为,作文贵在创新,创新源于个性化,文章只有在表达与众不同的体验、感受与思考时,才能打动读者、说服读者。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个性化的跟单指导,就是强化学生个人的经历和经验的抒写,思想感情越真实越真诚,个性化也会越鲜明。

〔本文为江苏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跟单式指导:促进高中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行动研究”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D/2016/02/88〕

(江苏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10007)

猜你喜欢
个性化作文教师
最美教师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