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县紫山药浅生槽定向栽培引种试验

2018-07-06 03:19张晓玲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9期
关键词:杨家块茎山药

张晓玲

(1.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威信 657900; 2.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

紫山药(DioscoreaalataL.) 又名大薯、参薯、脚板薯、紫莳药、紫淮山等,为薯蓣科薯蓣属参薯种,是一种草本蔓生性植物[1]。紫山药也称“紫人参”,是山药中果肉为紫色的特色品种,富含花青素,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极高,既是餐桌佳肴,又是保健药材,经常食用可以增加人体的抵抗力、降低血压血糖、抗衰益寿。紫山药已列入《抗癌中草药大辞典》,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泛[2]。紫山药因块茎肉色带紫色、粉色而得名,属于山药的紫红肉品种群,不仅具有普通山药富含的蛋白质、维生素、多糖、矿物质、黏液质、淀粉酶、尿囊素、皂甙、胆碱、盐酸多巴胺等保健成分,还含有具抗氧化作用的类黄酮物质“花青素”,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的佳品[3]。于东[4]研究表明每100 g新鲜紫山药中,含水分78.5 g,蛋白质1.91 g,脂肪0.78 g,总糖2.26 g,灰分0.75 g,花色苷2.88 mg,总酚50.75 mg,总氨基酸含量达1595.69 mg,含有构成生物体的全部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8.03%。紫山药食用地下块茎,其表皮紫褐色、肉质柔滑、紫色亮丽,比一般的山药含有更多的维生素和Mg、Zn、Ca 等微量元素。特别是它有含 8 种酚类黄酮物质的“花青素”,还含有大量蛋白质、多糖、薯蓣皂苷元等营养物质和药用成分,具有滋肺益肾、健脾止泻、降压利肝等作用[5-6]。

目前,我国研究人员在紫山药引种、组织培养[7]、高产栽培、营养成分分析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其中关于紫山药引种、栽培技术、营养成分等方面的研究很多。赵冬兰等[8]首次在江苏徐州地区成功引种紫山药, 提出紫山药垄栽模式。宋朝建[9]在武陵山区大田进行紫山药引种栽培,该地区年平均气温 16.5 ℃,最低平均气温5℃,≥10℃以上有效积温为 5100 ℃,无霜期290 d左右,降雨量1340 mm,地势平坦的沙壤土,试种结果表明武陵山区气候特点适合紫山药生长。张富仙等[10]将引进的“海南大薯”“云南特紫”“温州紫山药”在浙江衢州进行大棚试种,试种结果显示“云南特紫”和“温州紫山药”小区产量(12 m2)分别为55.11和48.18 kg,其食味较好,但耐贮性一般,较适合在当地种植推广。向承勇等[11]在南充首次引进紫山药栽培试验,总结出了适合当地的栽培技术,产量可达25 500 kg/hm2以上。

2016年威信县农业局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成都思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香九邻”紫山药进行试验种植,初步探讨其气候条件是否适宜紫山药正常生长。在此基础上,笔者对紫山药浅生槽定向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从而为威信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紫山药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试验于威信县扎西镇石坎村杨家寨自然村 (105°07′ 37.92″ E,27°46′55.67″ N)进行(图1),该地地处山区,距离村委会3 km,距离镇15 km,海拔992 m,年平均气温14.50 ℃,年降水量1 121.00 mm。该地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玉米、豆类、薯类等农作物生长。试验地土质为砂壤土,肥力中等,地势平坦,前作种植马铃薯,排灌方便,具备灌溉条件。

1.2供试材料试验品种为“香九邻”紫山药,由成都思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试验设计试验面积0.33 hm2,采用单行种植,1.80 m开厢,厢沟宽0.30 m,厢面宽1.30~1.50 m;按株距0.18~0.20 m开挖宽0.07 m、长1.20 m的平行小斜沟,斜度约为15°~25°,上端深0.10~0.15 m,下端深0.25~0.30 m,挖27 000~30 000条/hm2平行小斜沟。2016年11月17日开始收薯块。采取5个抽样点调查紫山药块茎产量情况,每个点3.6 m2,调查10株。采取3个抽样点调查紫山药块茎部分农艺性状,每个点调查10株。

1.4栽培技术

1.4.1催芽。2016年3月28日进行催芽,在田间畦面上铺3~5 cm河沙,将种薯小块放在河沙上铺成厚度10 cm左右,然后盖上3~5 cm砂壤土,搭建小拱棚保温、防腐烂。

图1 Google卫星图像下的试验地块位置Fig. 1 Location of test site under Google satellite image

1.4.2放入浅生槽及基质、施基肥。

1.4.2.1放入浅生槽及基质。平行斜小沟挖好后及时放入浅生槽,浅生槽内需施放足量的松软填料(填充物为发酵菌包)。松软填料可以为稻杆、木糠,豆壳等拌细泥土,除浅生槽上端10~15 cm部分不需施放松软填料外,要将浅生槽其余空间放满足够的松软填料并覆土5~8 cm。

1.4.2.2施基肥。紫山药根的吸收主要分布在表土层,基肥无需深施,施到土层5~15 cm即可。放入松软填料后,结合回填泥土,均匀撒施腐熟鸡粪3 000 kg/hm2作基肥。回填时覆盖土层5~10 cm,要求做到浅生槽两端不宜露出或低过沟底。浅生槽上端留下播种标记准备种植。

1.5种植

1.5.1种植时间。2016年4月7日开始移栽,当气温回升到15 ℃以上,且地温稳定达到12 ℃以上时选择晴天或阴天种植,一般要避免烈日暴晒,宜选择下午种植。

1.5.2种植方法。浅生槽上端10~15 cm处放入腐殖土后与浅生槽平行放置带芽种薯小块,要求种薯小块种皮、芽朝上,覆盖土壤厚5~10 cm。种植时每株只留1~2个健壮的幼芽,多余幼芽彻底摘除,覆盖土壤时注意保护幼芽。

1.6田间管理

1.6.1施肥。2016年4月17日对已种植好的墒面进行施肥,施复合肥农家乐2号(N-P-K:22-10-8)600 kg/hm2,从高处往低处均匀撒到墒面1/2处;施钾肥300 kg/hm2,从低处到高处均匀撒到墒面3/4处;施磷肥750 kg/hm2,均匀撒到整个墒面。

齐苗后每30 d追肥1次,连施2~3次,每次施复合肥农家乐1号(N-P-K:25-10-5)225 kg/hm2。转入块茎生长期时重施攻薯肥,施复合肥农家乐2号(N-P-K:22-10-8)300~450 kg/hm2。宜在雨后或灌水后施肥,同时应及时进行培土。覆盖在浅生槽上的土层保持10~15 cm厚。

1.6.2除草。在出苗搭架前,用宽1 m的黑色降解膜从下端往上端盖到墒面上,留出种薯处20 cm进行覆土压实,可选择人工除草。

1.6.3搭架引蔓、整枝。2016年5月27日苗高20~30 cm时进行紫山药搭架引蔓工作,搭架采用跨沟人字架(竹杆长2.7~3.0 m),要求在插竹杆时不能插在浅生槽上(插入土壤30 cm左右),每株山药留最壮藤蔓1条并引藤蔓上架,避免幼嫩藤蔓自然缠绕造成难以摘除侧蔓,或幼嫩藤蔓过长未上架而倒伏在地面受晒烫死。6—9月及时将种薯长出的数条幼嫩藤蔓从基部摘除,保留的藤蔓把1.5 m以下叶腋间长出的侧蔓也要摘除。

1.6.4水分管理。紫山药耐旱不喜旱、喜湿又不耐湿,所以遇干旱无雨时须及时灌水,以促进块茎生长;遇雨水聚集时则要及时排水,以免造成地下块茎腐烂。紫山药生长前期一般不浇水,但块茎生长旺期要始终保持土壤湿润,不干旱不灌水。在7—8月高温季节时,遇长期干旱天气还应灌跑马水1~2次,在收获前14 d要避免浇水,以便收获和延长块茎的贮藏期。

1.6.5病虫害防治。紫山药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和褐斑病,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蛴螬、地老虎。炭疽病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褐斑病可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斜纹夜蛾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喷施防治。防治蛴螬、地老虎地下害虫,可每公顷用50%辛硫磷乳油1500 g拌炒熟的饵料45~60 kg,在播种时撒于播种沟内,也可用90%敌百虫800倍液灌根防治。

1.7采收及贮藏紫山药正常采收时间一般在霜降后,采收时宜在晴天进行。把浅土层稍微翻开后,将整条山药块茎轻松取出。收获时应尽量减少薯块的破损率,轻装、轻运、轻卸,防止破损而影响贮藏。由于潮湿容易霉烂,紫山药采收后需晾晒2~3 d。不出售的紫山药可以放在室内用细沙或沙土埋藏越冬,注意不要受冻。贮藏温度控制在15~18 ℃,温度过高紫山药容易发芽,影响储存品质,因此堆放时要注意通风透气。采收山药块茎后保留浅生槽在畦中,翻晒一段时间后重新加入松软填料并覆盖泥土,待适宜季节时可继续种植,2~3年内可不用重新整畦放入浅生槽。

2 结果与分析

2.1紫山药块茎产量比较由表1可知,抽样点1、2、3、4、5的紫山药块茎实收产量分别是13.30、7.35、9.28、9.50、10.83 kg;其中抽样点杨家寨曹门子1缺塘4株,抽样点杨家寨曹门子2缺塘1株。5个采样点紫山药的总实收产量为50.26 kg,折合总产量27 900 kg/hm2。

表1不同抽样点紫山药块茎产量比较

Table1ComparisonoftuberyieldofD.alataindifferentsamplingsites

序号Code种植地点Planting site缺塘数Number of the lack of pounds抽样点产量Yield of sampling site∥kg1杨家寨文阁田013.302杨家寨曹门子147.353杨家寨曹门子219.284杨家寨曹门子309.505杨家寨曹门子4010.83

2.2紫山药块茎部分农艺性状比较由表2可知,抽样点1、2、3的紫山药块茎长度分别是34~76、17~94、23~82 cm,平均长度分别是60、52、48 cm;抽样点1、2、3的紫山药块茎周长分别是9.0~16.0、10.0~27.0、6.5~25.5 cm,平均周长分别是12.8、14.8、11.4 cm;抽样点1、2、3的紫山药块茎分别有5、5、6株品相好。

3 结论与讨论

紫山药使用浅生槽定向栽培,人为改变山药块茎由垂直向下生长为靠近垄面土层一定斜度横向生长,可利用浅土层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通透性能好的特点,促进紫山药块茎加速生长,并且对土壤要求不高,中性或偏弱酸弱碱的砂土、壤土、黏土、土层深浅、地下水位高低都可以应用种植,但以土质肥沃、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更有利于其生长,可获得高产、高效的目的。此次紫山药浅生槽定向栽培引种试验存在缺塘、分叉、品相不佳等情况,这可能与紫山药的生理特性有关,还可能是受气候影响,如雨水偏多导致土壤积水过多,从而使紫山药生长不良薯块腐烂、分叉变形。同时,威信县初次在2016年进行紫山药浅生槽定向栽培试验种植,由于经验不足,整地不精细、浅生槽放置不平整、种薯放置不规范等造成紫山药品相不佳。

表2不同抽样点紫山药块茎部分农艺性状比较

Table2ComparisonofsomeagronomiccharactersofD.alatatubersindifferentsamplingsites

抽样点Sampling site植株序号 Plant code重量 Weightkg长度Lengthcm周长Perimetercm品相State of preservation110.234411.0好21.007315.0好30.606411.0好41.006412.0差50.787616.0差61.307016.0好71.505012.0差80.835411.0差90.20349.0差101.457515.0好210.834311.0差20.754012.5差30.251710.0差40.405310.0好50.751827.0差60.505412.0好72.039420.5好81.206018.0差91.509314.0好100.554512.5好310.70709.5好20.956311.0好31.658216.5好40.35439.5差50.18276.5好60.606510.0好71.337116.0好80.28349.5差90.952325.5差10000缺塘

在威信县栽培紫山药的初次试验种植结果表明,威信县气候特点适合紫山药生长,产量可达27 900 kg/hm2;紫山药浅生槽定向栽培引种试验存在缺塘、分叉、长短粗细不均匀、品相不佳等情况。因此,要在威信县大面积推广栽培紫山药以达到高产,块茎顺直、饱满、品相佳还有待进一步栽培试验研究。

[1] 朱祺,郑健,王碧琴,等.紫山药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江西科学,2014,32(6):833-836,845.

[2] 唐区林,崔磊,高先爱,等.黄石地区紫山药浅生定向种植示范及技术经验[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1):64-66.

[3] 张武君,陈菁瑛,刘保财,等.紫山药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学报,2017,32(4):461-467.

[4] 于东. 紫山药功能性营养成分及加工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5] 刘影,史姗姗,汪财生.浙江紫山药营养成分及薯蓣皂苷元含量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63-4564,4567.

[6] ZHOU X Y,SONG S H,WANG W Q,et al.Determination of nutrient contents in the purple cultivar fromDioscoreaalataL. and in theDioscoreaoppositeThumb.[J].Medicinal plant,2010,1(11):30-32.

[7] 韩晓勇,闫瑞霞,殷剑美,等.台州紫山药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4,26(2):344-347.

[8] 赵冬兰,唐君,刘靖,等.紫山药的引种与标准化栽培技术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2):78-79.

[9] 宋朝建.武陵山区紫山药引种栽培初探[J].南方农业,2012,6(6):38-39.

[10] 张富仙,余文慧.紫大薯(山药)在浙西衢州的试种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13(4):82.

[11] 向承勇,杨鹏,林邦民.川东北丘陵地区紫山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4(7):36-38.

猜你喜欢
杨家块茎山药
《上下阳古村落》《杨家堂村口》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治病山药 美味山药
山药提早上市栽培技术
我的“魔法山药”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杨家有只羊
杨家军:坚信e代驾今后一路向前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
不同油莎豆品系块茎形成规律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