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弄玄虚悬念生

2018-07-06 10:12何伟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悬念乡愁奶奶

何伟

【技法阐释】

电视或电影,编剧为了推动情节发展,设置剧中某个人物,往往说一两句话后,就断了气。这就是设置悬念法。设置悬念,其实就是“故弄玄虚”,把故事的内容(人物的活动、事件的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和关注,怀着兴趣去寻“玄”探“虚”。设置悬念,能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它有助于布置环境、营造氛围、展开矛盾、引出下文。开篇。篇首设置悬念,常见的有:倒叙法、疑问法、误会法、省略法。

倒叙法,即把故事的结局先写出来,给读者以强烈鲜明的印象,让人们带着悬念阅读下文。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先写故事的结局,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无人关心过问,就造成了悬念,吸引着读者了解事情原委。

疑问法,即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故意地设置一些疑问,以引起读者的深思。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听说仇人陆谦来到沧州,并与管营密谋,心知是要加害自己,但管营却派他去看管大军草料场,引起读者的兴趣。

误会法,即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如《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不厌其烦地运用了误会法。先后将孔明的朋友崔州平、孟光威、石广元以及弟弟诸葛均、岳父黄承彦等误当作诸葛亮,一次次的误会,构成一个个悬念。故事波澜起伏,曲折跌宕,读来趣味横生。

省略法,即叙述故事时,故意省略一些内容,让读者一时难以琢磨,引起种种猜疑和推想。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小二夫妇见陆谦等人行为鬼祟,言谈诡秘,顿起疑心;隔墙偷听却只听得只言片语和“高太尉”三字,其他略而不写。形成悬念,从而让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名家示范】

一枪两个

[西班牙]伊巴涅斯

森托一打开茅屋的大门,就发现锁孔里有张纸……

原来是一封匿名恐吓信,信中要他拿出四十块银元,当夜放在屋对面的灶头里。

整个地区都给土匪搞得惶惶不安。若是有人拒不答应这样的要求,那他的田地就会遭到践踏,收成就会被毁掉,甚至可能半夜醒来,来不及逃出被烈火烧坍、浓烟呛人的茅屋。一到天黑,家家户户就把大门关得紧紧的,一片惊慌。巴蒂斯塔大叔是当地的治安官,每逢当局对他谈到这件事,他就大发雷霆,保证他和他忠实的法警西格罗能尽快破案。

尽管如此,森托却不想去找治安官。他不愿无益地去听治安官乱吹一通。

他看看房屋,就像看看瀕临死亡的儿子一样。茅屋的墙壁白得耀眼,发黑的屋顶两端各有个小十字,窗子是天蓝色,大门上方的葡萄藤宛如绿色的百叶窗,太阳光透过葡萄藤照射下来,金黄色的光点跳动着。屋子四周装点着天竺葵和牵牛花的花坛,花坛用芦苇栅围了起来。在那株老无花果树过去一点,就是灶头,泥和砖砌的,圆圆的,扁扁的,好像非洲的蚂蚁窠。这就是他的全部家产,里面藏着他最最心爱的东西:老婆、三个孩子、一对老驽马和一条毛色红白的奶牛。

他是个性情温和的人,全地区的人都可为他作证。他既没有为了灌溉跟人吵过嘴,也没有上过小酒店,更没有拿着枪招摇过市。为佩佩塔和三个孩子辛勤地干活,就是他惟一的乐处。

夜已经渐渐降临,森托却一筹莫展,便去向一位年迈的邻居讨教。据说,老人年轻时曾不止叫一个人送了命。

老人听着他讲,目不转睛地看着那双颤抖的、满是伤疤的手。他不想把钱拿出去,做得很对。让他们明火执仗地在大路上抢劫吧。他有胆量保护自己的财物吗?

老人的那种镇定自若感染了森托。只要能保住儿子们的面包,森托什么都愿干。老人郑重其事地,从门背后拿出家中的宝贝:一支雷管枪。他抚摸着被虫蛀了的枪托,亲自给它装弹药:五六颗小铅弹,一小撮霰弹,又加些大粒砂弹,最后是填弹塞。

森托对老婆说,夜里轮到他浇地。全家人都信以为真,很早就睡觉了。

他走出屋子,把大门紧紧关上,借着星光看到无花果下老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给枪安雷管。

要瞄准灶口,要沉着冷静。一有人弯下身子,到灶里寻找“钱袋”……就开火!

森托遵照老人的劝告,俯伏在两个天竺葵花坛之间,在茅屋的阴影里。那重重的枪托搁在芦苇栅子上,一动也不动地瞄准着灶口。好像世界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但愿他们不来!枪筒在芦苇栅子上抖动时发出了响声。他不是冷,而是害怕得发抖。要是老人在这儿,会说些什么呢?

森托数着教堂敲打的钟点。已经十一点啦!大概不来了?说不定上帝使他们心软了吧?

青蛙猛然不叫了。小路上有两个黑糊糊的东西在向前走来,森托以为是两条大狗。那两个东西伸直了身子:原来是人。他们猫着腰悄悄地向前走,差不多跟膝行一样。

“来了。”他喃喃地说,牙床骨打起颤来。

那两个人朝四下里看看,像是害怕遭到突然袭击似的。他们走近芦苇栅,仔细察看了一番,然后走到大门口,把耳朵贴在锁上听听;他们的头和脸用毛毯包着,只有枪露在毛毯外面。

他们向灶头走去。其中一个俯下身子,把两只手伸进灶口,正好在瞄准着的枪前面。好打极了。可是还有一个打不着怎么办?可怜的森托开始感到又恐惧又苦痛,额上沁出汗珠。如果只打死一个,就要向另一个缴械。倘若让他们一无所获地走掉,他们就会进行报复,放火烧茅屋。

但是望风的那个人对同伙的笨拙感到不耐烦,便帮他寻找。这两个家伙凑成黑乎乎的一堆,堵住了灶口。这真是个难得的机会。沉着点,森托!扣扳机!

砰的一声枪响,震动了整个地区,激起了狂风暴雨般的叫喊声和犬吠声。森托只看见扇形的火花,觉得脸上灼伤了。枪从他手里飞了出去。

茅屋的大门打开了,佩佩塔穿着裙子,擎着蜡烛走了出来。红色的烛光摇曳不定,照到了灶口。两个人躺在地上,交叉地叠在一块。打中了,一枪打死了两个。

森托和佩佩塔怀着又恐怖又好奇的心情,照照尸体的脸,不禁惊骇得失声叫起来,往后直退。

原来是治安官巴蒂斯塔和他的法警西格罗。

(选自《世界短篇小说精品文库(西班牙卷)》,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点 评】伊巴涅斯(1867—1928)是西班牙近代伟大的作家和政治家,西班牙民主共和运动领导人,有引人入胜的叙述技巧,善于安排生动的对话,创造紧张发展的情节。

小说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森托是一个温和勤劳,热爱家庭,关键时刻勇敢沉着的形象。小说花费大量笔墨描写森托的家,是为了渲染了幸福安宁的氛围,暗示了森托挺身而出的原因,预先交待了下文伏击的环境。小说用词精练,长短句结合,娓娓道来中有种叙述的张力。有坏人的地方也总会有好人。小说也刻画了老人镇定自若的形象,体现他对森托的激励,对土匪的仇恨,为下文一枪两个埋下伏笔。结尾意味深长,揭示真相,照应前文。欧·亨利式结尾,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鞭挞了当时社会黑暗、警即是匪的主旨。

【佳作展示1】

我的中国我的梦

仲淑佳

我已经老了。已四十多年了,每当听到余光中的《乡愁》,都会触及我内心每一根思念的神经,勾起我永远的痛,也勾起了我的乡愁。

这历史上好大的一滴泪呀。

我独自坐在基隆的海滩,向无尽的东海海面望去。早已失却了初来时的那种激动不已,我每天所能做的,就是条件反射般地吃完早饭,安步当车,来到海边,倾听海浪轻抚沙滩的絮语,远眺大陆的那头……

每当夕阳西下,我会愈发紧张,无力地站起,又无望地坐下,海浪拍打着沙滩,好像是低低地倾诉。我猛地站起,沿着海岸疾走,不断安慰自己,我还在中国,并没有走远呀,但从口袋里摸出中华民国的护照,我又一声叹息,呆滞地望着这可爱又可憎的海峡。

不知何时,身边坐着一位老人,他也凝望着海峡,望着大陆的方向,一颗颗泪水从褶皱的眼纹中横溢、滑落,这是乡愁吗?也许,他在这里呆的时间更长吧。这块沙滩已承载了他多少泪水?太阳最后的余晖已消尽在夜空中,夜幕终于降临了,风吹拂着海面,海浪声愈发猛烈,仿佛诉说着两岸隔离的离愁,悲愤地拍打着。

多希望这是在做一场梦呀……我再次躺下,倾听着波涛阵阵,冲向空中,人海两茫茫。怎么还不统一呢?多么不愿再看到台湾海峡的硝烟,更不想看到华夏子孙再次兵戎相见、自相残杀,多么不愿别有用心者看中华民族的笑话啊。

我的梦想何时会实现?我遗憾自己口才拙劣,无法模仿马丁·路德金在演讲台上滔滔不绝,号召大家为了梦想团结起来奋勇前进。但听说近期红、蓝双方的对话合作日益密切,而往返在台海与两岸的货轮也牵动着两岸的经济合作!我相信,梦想终会有到来的一天。我激动地站了起来,夜空中的冷气渐渐散去,夜空中的月光分外皎洁、明亮。我一定要回去,在有生之年能够回归故乡,哪怕只是看一眼,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我,是一名台湾老兵,来台已经60多年了。我的中国梦,就是余光中的《乡愁》不再飘荡,中国人不再被分为大陆人和台湾人,祖国通往台湾的航班能够被称为国内航班……

这,就是我的中国梦;这,不只是个梦。

【点 评】 文章开篇“我已经老了”,设置悬念,通过一位台湾老兵对祖国的思念,表达了炎黄子孙一个共同而迫切的愿望——两岸统一。小作者想象丰富,以一个台湾老兵的视角来书写中国梦,表达自己一个特别的梦想,这可谓是文章的独到之处。

【佳作展示2】

活在春天里

彭程

十二月的清晨,凜冽的北风还在肆虐着,冷得彻骨。鲜有行人,我使劲地蹬着电动车,在空旷的马路上放声痛哭。

脑海里不时闪现着一只颤抖着、带着血迹的手掌。昨晚告诉父亲,我的电动车发动机大概出了问题。他凌晨四点多就到了车库为我修车。六点多我下了楼,先是抱怨他不给我做早饭,后又不小心拉了刹车,把他正在修车的手卷进了车轮间……

一只颤抖着、布满粗茧、带着触目惊心的血迹的手掌向我挥来。我恐惧地闭上了眼睛,我本以为那个“如期而至”的巴掌会落到我的脸上,可好一会儿,没有动静。我睁开眼,看到那只熟悉的大手离我的脸很近很近,只差一点点,就落在我的脸上。凛冽的北风肆虐着。

父亲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睛,咬着牙,也许他是疼得说不出话了。他颤抖的手掌始终没有落到我的脸上,一切似乎定格。只见他咬着他干裂的嘴唇,断断续续地挤出了几个字:“你——你——”我的心中五味夹杂,忍着泪歇斯底里地大叫:“我又不是故意的!”说完,我骑着车消失在黎明的晨霭中。

我心存愧疚,我的眼泪不停地流着,种种难以言喻的后悔堵住了喉咙。我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身上夹杂着汗水,寒风像刀片一样划在我泪流不断的脸上。

到了学校,我浑浑噩噩地过了一个上午,脑海里是父亲挥向我的那只大手。中午放学,我根本不敢回家去面对父亲。我无力地趴在桌子上,一闭上眼睛,面前就会出现的父亲那只布满血迹、颤抖的手。泪水又一次滑落,狰狞地爬满脸颊的每一处。

恍惚中,仿佛又回到了一年前那个温暖的春天。父亲骑着一辆崭新的电动车出现在我的面前。那是怎样的一种喜悦啊!虽说是父亲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却承载着父亲的爱与关怀。还记得那个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父亲骑着这辆车,载我去乡下踏青。一路上,迎春花的香味洋溢在我幸福的周围,在乡间的小路一路荡漾。

晚上放学时,天上飘起了小雪,我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出校门。一片片雪花落在身上,我还在担心着父亲,被泪水模糊的双眼里突然出现了父亲熟悉的身影,难道是幻觉?!远处的身影却渐渐变得清晰,蓦地,一把雨伞出现在我的头顶。握着伞的,是一只缠着绷带的手。手有点微颤,沾着些雪花。在这把伞的遮蔽下,我仿佛觉得这个寒风凛冽的初冬如同春天般温暖。

我似乎又回到了那个美丽的乡间,闻到了迎春花的香味。接过伞,轻轻握住父亲那只缠满绷带的手,我又一次流下了泪水,一种幸福与久违的感动,溢满全身。我突然明白:原来,我一直活在父亲的春天里。

【点 评】 《活在春天里》,开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令人感动。文章内容上由对父亲的误解——悔恨、愧疚——理解,颇有波澜;在结构上做到了一波三折。对比手法的运用,也恰到好处,突出主旨。

【佳作展示3】

奶奶的煤油灯

何羲和

许多年以后,远离故乡的我,总会不时回忆起与奶奶在煤油灯下的一番番情景。

再一次回乡,我在旧床板下努力地翻寻着那盏记忆中的油灯,依稀记得一葫芦状的玻璃罩内,暗暗地发出微光。我小心翼翼地捧着布满灰尘的煤油灯,又找出一小瓶煤油,在破旧的屋里,看着这盏黑黑的灯盏,我又一次掉进了记忆的漩涡之中。

昏暗的燈光下,奶奶在织补着我的小背心。背心已经很破旧了,奶奶却舍不得扔,一次次地添补,她又在下面添加了一段。我瞧着她微眯着眼睛,用针线用心的织着,费力地勾织,也将我勾进了奇异的境地,穿着完工的衣服总能让我有种穿上新衣服的感觉。有时她在灯下也会给我讲故事,将我带入了神魔世界,让我对神话传说想入非非。

那时候还小,不曾想过死究竟是怎么回事,只是望着大人们在亲人离世时伤心的哭泣,也带动着我的心弦……终于,奶奶也走了,我再也见不到她了,只是苦苦在记忆中一遍又一遍的搜寻着她的身影。从听故事到看故事,从一老一小到独自一人,我学会了自己去理解人、理解事。渐渐地,我走进了书中的世界,那里,总会有奶奶的身影。奶奶总说读书才能改变我的命运。

书,真的是个好东西。在书中,我读到了生命的真谛,看懂了生死离别,正是奶奶对我的教诲,与我生命相伴。看着燃烧的煤油灯,好像是奶奶的守候,微风吹来,朦胧中,灯光拉长了影子,仿佛映出了奶奶的影子,却又无法捕捉。在或明或暗的灯光之下,捧起奶奶讨来的一本旧书,一起走进回忆,逐步进入未曾有过的佳境,走向未来。我渐渐懂得了,灯光,也是我对奶奶的思念。

我擦掉灯盏上的灰尘,轻轻地檫了一根火柴,看那耀人的白光瞬间点着了灯芯,罩上玻璃,灯光依旧柔和,却霎时笼罩着我的身体。它努力地往上窜,试图再照亮一小片区域,透过烧黑的玻璃罩,我看到了她的努力,努力想让自己再明亮些。这就是奶奶的煤油灯。

将来,我也要成为灯火,尽力燃烧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发光、发热;哪怕茫茫黑暗中只是一盏燃烧的煤油灯,只发出一小片光热。从享受他人的光辉到自己去照亮别人,也许,这就是奶奶教会我的吧。

【点 评】 文章开篇设置悬念,以煤油灯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对奶奶的深情厚谊,情真意切,令人为之动容。文章细节描写随处可见,结尾卒章显志,娓娓道来的叙述中,富有深刻的哲理。

猜你喜欢
悬念乡愁奶奶
永远的乡愁
乡愁
奶奶喊你吃饭啦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九月的乡愁
奶奶驾到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我家也有奶奶等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