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不对称与银行风险管理

2018-07-06 13:38张文玫
商情 2018年24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主体交易

张文玫

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是一种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在其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是一项其最关键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其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一、金融机构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

(一)信息不对称的具体表现

现代金融理论揭示了信息不对称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从事交易活动的双方针对交易对象以及环境状态的认识是很难相同的,其本质原因在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信息不对称的含义有两点:

1.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例如,在银企关系中,企业对自身经营状况、前景以及偿债能力的了解显然比银行清楚。

2.任何借款人都倾向于改变自己项目的性质(因为银行不可能全面地对他的行为进行监控),如进行收益高,风险也高的项目,以获取更多的利润,使之更具风险,产生道德风险问题。

3.货币市场中也有很多现象是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例如银行的挤兑,而使许多银行倒闭,就是因客户对银行的经营状况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

4.银行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经营管理者处于信息优势地位,是“代理人”,而所有者处于信息劣势地位,是“委托人”。

(二)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具体表现

以信贷市场为例,由于银行与企业在投资风险方面信息不对称,面对借贷市场上众多风险程度不同的企业,当银行准确判定项目投资风险时,银行只能根据企业平均风险状况,决定贷款利率。但这样一来,那些低风险企业由于借贷成本高于预期水平而退出借贷市场,那些愿意支付高利率的企业都是高风险企业,因为从事高风险甚至投机性事业才能获得超额利润来偿付高利息。这时整体贷款的平均风险水平提高。因此,银行通过利率变化来调解资金市场的供求平衡,但利率提高的结果是更多愿意冒险的人向银行借贷,如此循环下去,最终结果是款风险水平提高,贷款质量下降。

二、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政策因素

信息不对称现象是世界金融市场普遍存在的特征。我国金融市场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阶段,从总体上看,我国金融市场仍处于欠发达阶段,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和世界金融市场相同之处,也有自身的特点。一是金融市场的制度建设(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落后于金融市场本身的发展要求。二是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监管行为不规范。

(二)交易主体目标不一致

就货币市场而言,这一市场主要有四类交易主体:政府、银行、企业及大众。由于经济主体的目标函数中影响因素(或变量)是不完全一致的,例如:政府在政策制定中的信息优势,企业对自身经营状况的信息优势,大众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心理预期优势等,这种不一致性直接导致各交易主体的信息不对称。

(三)信息在传递中形成的偏差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产生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源自身问题,例如虚假信息的提供等,会使交易主体之间产生信息不对称。二是各交易主体对信息的捕捉、判断、甄别能力的差异。三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受噪音的影响产生的变形,例如有些交易主体出于提高自身效益的考虑进行信息炒作,人为夸大或缩小信息。四是交易主体本身固有的风险偏好及信息甄别能力不同,使交易主体对获得信息后作出的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减弱信息不对称的对策建议

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受金融机构外部的经济环境影响较大,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金融风险主要集中表现在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两方面,这四种风险一旦发生必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声誉风险。如何有效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减弱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尽可能地防止和减少逆向選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这是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建新型长期银企关系

银企之间要建立良好而持久的合作关系。由于企业和银行的长期合作,能降低其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企业将会权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一次违约,将破坏银企合作,使企业融资能力降低。而对于银行,由于企业长期向银行借款,贷款人员能从资金流动上观察到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够了解企业在何时需要资金,过去履约还款情况。因此,与客户保持长期的关系,能减少信息收集成本,并使识别信用风险更为容易。

(二)加强公开信息披露

公开信息披露,是利用市场无形的约束来加强对企业和银行监督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利于事先发现风险,提高信息对称度,防范道德风险。而我国目前银行和企业的公开信息披露还很不充分,很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全面、不真实的状况还很大程度地存在。因此,我国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和个人的资信管理体系和信用社会建设,加强银行和企业公开信息的披露工作,进一步规范银行和企业的信息披露工作,加大对违规信息披露行为的处罚惩戒力度,减少银行和企业间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利用外部监督者来督促银行和企业提高经营管理和防范风险水平。

(三)建立基于业务流程的风险管理

银行的每项业务活动都存在风险,无论哪个环节缺少风险管理,都有可能导致损失的发生。所以,在银行设计业务流程的过程中,就该当将风险管理流程加入其中,把风险监测和风险缓释、风险报告与业务流和进行集中。

第一,根据业务流程的需要,合理设置机构,健全内控机制。包括建立部门独立、业务分离、权力制衡的内部组织管理体系;建立以业务操作规程为基础、岗位独立、人员分工、职责分明的业务操作制度;建立以审批权限为核心的法人授权授信制度;建立严密、有权威的内部监督制度;建立完备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以提高职员素质敬业精神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

第二,运用先进工具,实现银行内部系统信息的快速流动。一是运用科学的、以数据统计为基础建立起的系统,包括贷款决策系统,五级贷款分类、行业信用风险评级、抵押价值评估、贷后管理预警系统和信贷组合管理系统等,将贷前的评审、贷中的管理和贷后的监测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评价和选择、动态监控和内部风险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主体交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
惊人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