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漂”生涯让我心存感激

2018-07-06 10:06柴晓燕柴梓雯
时代报告 2018年3期
关键词:批发商摊子饰品

柴晓燕 柴梓雯

“关于郑州我知道得不多,为了爱情曾经去过那里。多少次在火车上路过这城市,一个人悄悄地想起她。她说她喜欢郑州冬日的阳光……”这首《关于郑州的记忆》在几年前火起来的时候,我也差不多来郑州待了有二十几年了。

我的家是河南省众多小县城中的一个,家境并不富裕。读完技校我便选择出来打工,想要给家里减轻一些负担。上世纪90年代,当钱还比较值钱的时候,小县城的工资普遍都低,我那时候十七八岁,就想要去大城市看一下。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对于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可家里人都不太支持我的想法,他们认为在哪儿都是打工,何必要跑那么远,而且一个人在那里,无依无靠。但我就想去闯一下。说服了家人,我带着几百块钱就来到了郑州。

初到郑州,就像是“刘姥姥初进大观园”,一切对于我来说,都十分新奇。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所以就去了一家饭店打工,也就是现在说的服务员。平时除了要端菜倒水,厨房忙不过来的时候,还要负责刷盘子洗菜。不管多累,我都十分注重自己衣服的整洁以及对顾客的态度。在这里,我学会了该怎么与同事、顾客处理好关系。刚进入社會的我,也积累了些许的经验。最重要的是,我认识了当时在这里当厨师的爱人。

因为饭店效益不太好,我便辞职去了一家美容院。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了,主要就是给顾客做护肤等工作。因为我态度好,所以有些顾客很喜欢跟我聊天。但是也遇到过不讲理的人,记得有一次,一位顾客气势汹汹问我,是不是故意把她存放在这里的护肤品用得那么快,好让她再买新的。当时我觉得自己很委屈,但是没办法,还是要跟她道歉、解释。

后来,我跟爱人商量,我们都认为,想要结婚买房子,单靠两个人打工是不行的。于是他辞掉了厨师的工作,我们打算拿着这些钱做个小生意,自己当老板。乡下一个表哥在中原区西站批发市场卖衣服,就建议我们来这里。二三十年前,那里并不繁华,摊位价钱也比较便宜,市场里什么都有卖的。考察了市场里的大致情况后,我决定开个小饰品的摊子。但摆在眼前最大的难题是,我们对于小饰品生意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人可以去请教,所有的风险都要我们自己承担。

我们打探到了一个进货批发市场,却发现原来进货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因为看我们脸生,那些批发商跟我们说的批发价就偏高一些。可是批发的东西贵了的话,我们就赚不到什么钱。但没办法,第一次,我们只能选择吃亏。之后再去他们那里进货,价格就比之前便宜太多。对于小饰品生意来说,挣赔全靠自己的眼光。每到进货时候,早上六点多就要去批发市场,因为人特别多,去的晚好看的都被挑走了,而且有些批发商关门也很早。我们要不停地看货,讨价还价,还要带几大袋子货回市场。回来之后还要整理、记录、分货、摆货。这是一天最累的时候。时间久了,我们得出经验,要跟经常去的几家批发商保持好的关系,这样进货的时候就会省很多事。在之后的几年里,因为跟批发商熟悉的缘故,他们往往会把好看的、卖得好的留给我,也让我省了不少麻烦。

西站批发市场里边都是一条条的小道,一个挨着一个摊位,光我们这条小道上就有五六家饰品店。同行是冤家。每天早上八点市场开门,许多摊主都争先恐后地往里挤。因为要打扫卫生,要整理货物,还要摆货,时间显得格外珍贵。当然了,抢顾客的事情在市场里也时常发生。有时候一不留神,或许一个回头客就被“抢”到了别家。顾客都想要质量好还便宜的东西,像小饰品,利润本来就不高,一条道上五六家饰品店,我的服务态度就要更好,顾客都会口碑分享,他们觉得我的东西好,价格实惠,就会再来,他们觉得不好,可能会让他的朋友也不要来。所以我觉得卖的量大才是致富的根源,利润少,客户多,量就大,才能赚钱。

这些在我看来都不难,最让我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是一年四季几乎没有休假日。每个月市场都要交摊位费、工商费、公共卫生清洁费,等等。我们每天风雨无阻,因为不出摊就要赔钱,不舍得关门。这几年时间,我只能利用晚上收摊后的时间回家看看父母,第二天早上再坐最早的班车回来。看望他们的次数并不算多,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很少,更不要说出去旅游了。因为不出摊就不卖东西,没开张,就意味着这一天赔了。有时候也遇到过一天都没有开张的情况,等一天一个顾客也没有。那种焦急的心情,我至今还记得。在人多嘴杂的市场里,我还收到过好几次假币,当时心里很难过,很自责,觉得这一天白干了。也遇到过小偷,但因为只有我自己一个人在,没敢吭声,只能自己吃亏。特别忙的时候,下午两三点才能吃上午饭,晚上回家累得躺在床上就睡着了。

好多次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也想过放弃。但是投入了本钱,哪有那么容易放弃。我总想着自己做些小生意好歹比给别人打工自由,做什么事情都是万事开头难,必须干下去。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能够在留在郑州,在郑州买房,以后让自己的孩子落户郑州。就这样,我坚持了将近十年的时间。

期间,陆陆续续有几家摊子不干了,而我们家的摊子,却从一个摊子扩到四个摊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就在另外一个市场开了一个分店,发现还是老店顾客多,新开的店就意味着要重新开始,要吸引新的顾客。一开始顾客不是很多,我并不着急,本着从前的服务态度,后来渐渐的人就多了起来。从入行什么都不懂,自己摸索,学习,到跟各色人等打交道,再到后来自己对这个行业十分熟悉。这将近十年的学习磨练过程中,让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结婚了,买了房子,算是真正地住进了这座城市。

回想起过去,不管是住在出租屋里夏天没有空调热得睡不着,还是为了省下中午一顿饭的钱每天中午家人从家做好饭给送来,或是冬天坐在自行车上被冻得直流鼻涕……都让我心存感激。感谢自己的不放弃,感谢自己的努力。

这几年,随着陈寨、刘庄等城中村的拆迁,让许多还在漂着的人倍感压力。大量的郑漂一族有些选择离开,也有很大一部分顶着租房的压力继续留在郑州,努力工作着。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以后,像我这样的郑漂一族都会一直存在。郑州车多,人多,房子多,但我们都是为了梦想,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在这里努力生活着,奋斗着。

猜你喜欢
批发商摊子饰品
复古馒头摊
逛菜市场,真是一大乐事
饰品
批发市场进货:砍价的三个秘诀
饿就快点走
飞到少女身上的昆虫饰品
批发市场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饰品与灵感间的故事
豆芽花
1、贪小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