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视野中的语文教育

2018-07-06 10:20龚淑萍
祖国 2018年9期
关键词:观照气质古诗文

龚淑萍

吟诵本身是中国人传统的读书方法,从百年前上述到数千年,我们中国人都是这样读书的。因为吟诵的目的不在于实用,不在于表演,也不纯为美声的享受,而是藉以练心。吟诵是一个逐步地与自我以及和诗歌内容与诗人交心的过程。如何在心上做功夫呢?当然这必须由每个人去亲自开口,亲身体证,难以完全用语言来传达其中奥妙。这里我们也仅能把我学习吟诵点滴的心路历程之点滴收获分享给大家,企望能够对大家学习吟诵有所帮助。

一、从心吟诵方得自然旨趣

吟诵解决了语文教学的第一大的问题:兴趣。我们小学生学习古诗文,要求大声朗读背下并默写,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孩子们学得非常累,导致见到古诗文就怕,更不用说理解作者情感及创作意图了。所谓现代朗诵、朗读,是受到了欧洲重音节奏语言的读法的影响,抛弃了汉语传统读法的规矩的一种新读法,所以朗诵最重视轻重、节奏,而很少重视腔调。自古读书皆吟诵。我班开展了吟诵教学研究后,孩子们是开心地、愉悦地学习,不再仇恨古诗文。例如:在教学《春晓》时,我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诗中的涵义,此诗是五言古体绝句,但每句实际上都是“律句”,这是初唐时期绝句的特点。因此,吟诵此诗,可以用古体诗吟诵法,也可以用近体诗吟诵法。该诗叶上声十七小韵,三个韵字“晓、鸟、少”可以适当拖长。在当时,上声已经有转折音了,所以和今天的上声字音接近,也有婉转之意。生命如此美好,却又如此脆弱,上声韵正传达出作者对生命美好的赞叹,也是对生命的珍贵、爱惜生命之意。如果按照近体诗吟诵法,四个格律点上的平声字是“眠、啼、来、多”要长读。第三句最后一个“声”,建议长长的读,更好地表达交织在一起、连绵不断的风声雨声。我用一个简单的声调舞,学生在课堂上摇头晃脑,半唱半诵,妙趣横生跟着我的吟诵,看着我的手势,一遍又一遍,一时间就背下不少古诗词了。

二、摒除死记步入诗人心灵境界

得语文者得天下。国学强势回归的今天,谁能背下多少古诗词,谁就能得心应手地运应于写作中。可是我们的孩子基本上是“捂着胸口背书法”,这样是背不了多少书,或者说不能记忆长久的。因为文章没有读够。但是如果反复重复一个内容,往往孩子们缺乏兴趣,更加耐不住性子。使孩子厌学情绪自然产生。只在老师们尝试用吟诵方法记忆古诗词。专家们说吟诵是有助于记忆的。吟诵就是一种“歌唱”的方式来表现,因为汉语是可以歌唱的,歌唱的时候,孩子们的情绪是快乐的,表现出来的肢体语言是生动有趣的,吟诵特别适合小学低年段的孩子们的学习。孩子们喜欢反反复复听和反反复复哼唱,于是不知不觉地背了下来不少古诗词,既减轻了孩子们的学业负担,又达到记忆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学《枫桥夜泊》的前两句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月)落↓乌↘啼﹋﹋霜﹎满ˇ天(“月”是入声字,但因为是在第一个位置,可长可短,“落”字是入声字,必须很分明,要读得短促而清楚。)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枫”二字都是平声字,但不可以都读得一样长,“江”字要短,吐音清晰后就把“枫”字吟得长长的,“渔火”的重音落在“火”字上,并收得有停顿感。“对”字不要太重,声音由“火”的重转到“对”时变柔,“愁”字尽量拉长,字音清晰而气息轻柔,跟后面的“眠”形成对比感。

我们整个人的吟诵,无论是摇头、摆身、运气都是为了发一个自然之声。在心性上,我们渐渐地从散乱到静定。让眼睛观照动作,耳朵观照声音,意识观照心念。如此躁动的心念慢慢地安歇下来,我们便能清静地安住于每一个音,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每一首诗歌传达给你心魂的洗涤。

三、理解诗词感受音韵美

飞入汉诗魂深处,体验汉诗带给人的那份快乐,这便是吟诵带来的第三大好处,吟诵有助于理解。歌词、戏词如果是读出来会怎么样?估计大家都不会被感动。而唱出来呢?有人就会要流泪了。这就是歌词和戏词的乐音带来的情感。所以用乐音去感知诗歌,理解诗歌是十分有必要的。吟诵是直接指向理解的。例如:教学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采用读、诵、吟、唱等多种方式理解古诗含义,要他们去静心品读文字,当他们读书的声音安静下来后,我又告诉学生任何一種能传达情感的有声语言,都需要有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当吟诵和对诗词的理解融为了一体,自然对诗词的内涵就更透彻了,在吟诵的过程中学生就不断地分享自己读诗感受。例如:作者独自飘零在外,没有跟兄弟在一起团圆,故带有遗憾,透出凄凉的感觉……孩子们在吟诵中触摸到了诗人那颗思乡的心,他们的内心也就慢慢安静下来。

四、腹有诗书提升气质

吟诵是慢的。吟诵不仅是形式,也是内容;吟诵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吟诵不仅在外部,更在于核心。长此以往,气质就在举手投足间有所改善了。吟诵读书法就是通过吟诵尽可能多的还原古诗词所包含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原义以及所表达的精神。师生们通过反复吟诵古诗词,脑海当中就有画面感、有电影感、犹如作者本人身临其境那样不断体会、记忆古诗词,戌古圣贤们同呼吸、共命运,从而达到修身的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从而变成语感,修身养性,具备文人气质。聆听吟诵也是提升气质的一种方法,反复的聆听中,境界就会提升,就会感悟到里面的长短高低,进而就有了进一步发挥吟诵作用的机会。比如:“吟诵”一首诗,一定是慢速度的。既然慢,于是我们便有了欣赏的时间和机会,欣赏,带来的是一种气质的提升。当我们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吟诵规则时,甚至还不能讲清楚那些声韵的意义虹,我们就可以播放录音,让孩子们先爱上吟诵,先“唱”起来。在长此以往的学习中,师生的气质就都会提升。

从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到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都可说明诗教在我们中国作为精神血脉之一它的延续从没有断流过。语文古诗词的教学,配上吟诵,可以更好地让孩子陶醉在汉字、语言音韵美中,提升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它是中国人特有的精神成分,它是我们亲近自己母语的独特方式。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小黄圃小学)

猜你喜欢
观照气质古诗文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堂吉诃德》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实录——对一部名著的多元观照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WHAT’S INSIDE DOESN’T COUNT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由《论语》观照孔子的修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