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美育与青少年人格塑造

2018-07-06 10:20梁成栋
祖国 2018年9期
关键词:审美情感人格塑造

梁成栋

摘要:探究语文美育与青少年人格塑造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人际沟通能力,塑造青少年的完美人格,对促进青少年的茁壮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语文美育与青少年人格塑造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应用语文美育塑造青少年人格的有效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语文美育 人格塑造 审美情感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语文美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青少年人格塑造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通过激活青少年的审美兴趣,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感,启发青少年的审美想象,有利于培养青少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青少年的情感,塑造青少年的健全人格,进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因此,探究应用语文美育塑造青少年人格的有效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语文美育与青少年人格塑造的关系

(一)促进青少年人格协调发展

现阶段对青少年人格的塑造主要包括智育、德育和美育三个部分。为了塑造青少年的完美人格,促进青少年的协调发展,需要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语文美育功能,克服智育和德育的片面性,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目前,一般将文学作品作为语文美育的审美对象,文学作品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解读,有利于促进青少年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提升青少年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塑造青少年的完美人格。

(二)提升青少年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语文美育的教学过程中,青少年会产生自由发展意识,同时产生与其他个体协调发展的意识,这种意识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协调发展。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审美解读,有利于促使青少年在文学作品的陶冶下,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加强人际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不同个体间的协调发展。

(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基于审美的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审视发现,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与自然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人们对自然秉持着一种敬畏的态度,具有更强的理智和远见,因此,教师应实现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引导青少年善待自然、亲近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应用语文美育塑造青少年人格的有效对策

(一)激活审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美育教育活动中,教师若不能充分激发青少年的审美兴趣,会使得青少年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塑造青少年的完美人格。因此,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激发青少年审美兴趣对青少年人格塑造的作用,为语文美育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前提条件。第一,教师应对教材提供的审美信息进行充分利用,实现对青少年的审美刺激,激发青少年的审美兴趣。例如,在学习朱自清散文《背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对教材的深入分析,使得青少年能够明确作者在对父亲背影进行描写的过程中所表达的情感,利用亲情美实现对青少年感恩意识的培养。第二,教师应与青少年之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青少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青少年审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青少年的审美欲望。例如,在《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某教师并不急于将自身对诗歌的理解灌输给青少年,而是予以青少年表达自身感悟的机会,有效地提升了青少年的课堂参与度,为青少年审美兴趣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培养审美情感

情感是语文美育的灵魂。语文教材中具备浓烈文学色彩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强烈的情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能够充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引起青少年的情感共鸣,实现打动读者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将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感作为语文美育的关键举措。第一,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促使青少年对作品产生一定的情感态度,经由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提升青少年对作品的感知能力。例如,在《包身工》的教学过程中,某教师抓住情感的线索,在讲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将青少年的生活与包身工的生活进行对比,使青少年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使青少年能够深入了解和领会课文内容,有效培养了青少年的审美情感,塑造了青少年的健全人格,使青少年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三)启发审美想象

审美想象是指通过对原有感性形象的再造形成崭新艺术形象的过程。审美现象在语文美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如果不能充分启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就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由于文学作品是通过文学语言表现出来的,因此,学生应尽量穿透文学语言符号,通过对审美想象的充分运用,提升对作品的感知能力,实现对自身情操的陶冶。在语文美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启发学生的审美想象,通过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实现对文学作品中文字符号所描述画面的补充,不断丰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所描述地画面,使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例如,在柳永词《雨霖铃》的教学过程中,某教师引导学生依据“寒蝉、晚,骤雨、都门、长亭、帐饮”等词语,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景进行描绘,形成了一副完整的画面,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离愁别绪。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在应用语文美育塑造青少年人格的过程中,通过激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有利于提升语文美育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感,有利于提升青少年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此外,启发青少年的审美想象,有利于从整體上提升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因此,在应用语文美育塑造青少年人格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借鉴上述方法。

参考文献:

[1]范利群.发挥语文美育作用,建构青少年美好人格[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07).

[2]孙丽芳.让美育之花绽放于初中语文课堂[J].语文天地,2015,(08).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审美情感人格塑造
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之比较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用比喻构筑的审美世界